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省通化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卷(I)卷

吉林省通化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卷(I)卷

吉林省通化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下·宁波模拟)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

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在浙江杭州召开。

本次亚运会将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

(1)如果要你为本次亚运会设计一个吉祥物。

你会设计什么样的吉祥物?请写一段文字说明你的设计方案,不少于100字。

(2)作为东道主,我们每一个浙江人都应该从现在起就要在生活中努力践行本次亚运会的理念,共同打造良好的办赛环境。

若要从“绿色”“智能”“节俭”“文明”四个词中,任选一个为主题,向你们班级的同学写一封倡议书,正文你会怎么写?不少于100字。

(3) 2022年亚运会召开时,你已经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了。

若想成为本次亚运会的青年志愿者,你会如何用一封申请书向组委会表达你的意愿?请把申请书的正文写在下面,不少于100字。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低碳生活” 创新生活“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

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

笔者以为,对占主流、有共识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

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

“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

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

当然也正是这一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也令它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习惯于“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样板”,最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绑架。

在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理念才幡然觉悟,有了新认识。

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会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世界被气候问题所困扰,但世界是由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组成,我们必须各自做出努力在这一理念上达成共识,共同行动。

在目前阶段,我们还必须在全面、公正、有区别的原则下处理如下难题:短期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冲突与共赢,行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利益的博弈与调整,国家意志与社团利益的对立统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共享与互助等。

由此足见,要将“低碳生活”理念真正转化为现实,会带来怎样的挑战。

“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战是,它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

现有世界流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消费者至上、竞争优先的基础上,它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

虽然消费至上看起来是美好的目标,但以“低碳生活”理念看来,它却是牺牲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

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

“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

选自(廖先旺《人民日报》2009年12月7日13版)(1)下列有关低碳生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低碳生活”这一新理念的主要内涵就是“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

B . 目前的看法是,“低碳生活”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

C . “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防患未然”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

D . “低碳生活”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虽是新概念,却反映的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也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

B . 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过量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才幡然醒悟。

C . 要解决世界气候问题,在现阶段不仅必须全面公正有区别地处理好多难题,还要接受低碳生活理念。

D . 消费至上竞争优先的理论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也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 . 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低碳生活的理念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B . 低碳生活理念与消费至上截然不同,消费至上是牺牲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

C . 解决世界气候问题的主要方法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就是要改变消费至上的文化。

D . 将低碳生活理念转化为现实,就能够全面地有效地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3. (9分) (2017高二上·四川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

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

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

电话线彼端的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忧你了,我们继续镇昨晚的话题,行吗?”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

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

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

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

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

我一再许诺为地保留,直到战争结束。

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

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

他是她的一切。

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

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

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

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

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渴望见到她。

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

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

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

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茼拔她的号码。

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

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

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

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

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不恰当的两项是()A . 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 . “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 . 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 . 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又精巧。

E . 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2)小说以“电话”为线索对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安排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4. (12分) (2017高一下·潮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项题。

扁担三传奇英轩黑七的爪牙嚷道:“闪开闪开。

”人群自动让出一条缝。

黑七走进场子,只见地上摆着大大小小几十个小布袋,里面装着各色药材。

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汉子手中拿条扁担,正口若悬河的说着什么。

见了黑七,便放下扁担,双手抱拳,打了个拱。

黑七像是没看见,绕着场子走了一圈,然后定定地看着那汉子,问:“你就是大名鼎鼎的扁担三?”那汉子说:“不敢,都是江湖人的戏谑之言。

”黑七弯腰拿起扁担看了看,那是一条用南竹板子做的扁担,三尺多长,两分多厚。

又撑在地上压了压。

说:“你这扁担能治病?”扁担三说:“祖传的手艺,治些皮毛,见笑见笑。

”黑七又问:“你到这里扯场子,可知这是谁的地盘?”扁担三抱拳说:“在下初来乍到,未曾登门拜访,还望海涵。

”“都三月了,还初来?”扁担三还未答话,黑七又说:“闲话少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