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南大学医用高分子材料-临床医学-3-30

最新中南大学医用高分子材料-临床医学-3-30

20
医用高分子材料 (临床医学)
• 近几年 ,用于集成电路工艺的微加工技术, 如薄膜沉积(thin-film deposition)、光刻 蚀(photolit hog-rap hy)、微模塑 (micromolding)和蚀刻(etching)等迅速发 展并向药物释放领域渗透.利用微加工技术 制备微尺度药物释放装置,可以设计定制其 尺寸、形状并精确控制表面微结构和形貌, 便于实现药物靶向释放或控制药物释放速率.
18
医用高分子材料 (临床医学)
• 同样,将基因工程细胞(如表达血管内皮细胞 生长抑制因子 endostatin) 包埋于海藻酸 钠/聚赖氨酸微胶囊中,持续释放的 endostatin 对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达 6712 %,21 天后使瘤重减少 7213 %.
19
医用高分子材料 (临床医学)
• 但是,由于一些关键问题尚未很好解决 ,细 胞微囊化药物释放系统目前仍停留在动物实 验和一些临床前研究阶段.主要有:材料的生 物相容性问题,要通过纯化除杂,降低其毒性 和免疫原性;细胞问题,动物细胞多存在安全 性和伦理问题,构建稳定持续表达产物(理想 情况下能根据植入部位微环境变化响应表达) 的基因工程细胞,或与干细胞结合将是有效 途径;工艺问题,需研发能重复生产形态、强 度和通透性好的微胶囊标准化技术、仪器和 规模化生产工艺。
脑部药物释放方法,其中一种有效的手段是利用大脑内皮
细胞上存在的受体分子,以受体介导的跨细胞摄入机理实
现脑靶向给药,即利用抗生物素蛋白2生物素识别技术,将
药物与生物素连接,同时以抗生物素蛋白链菌素连接能靶
向受体的载体(如胰岛素或转铁蛋白),通过载体受体识别
靶向大脑内皮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分子而被吸收。
11
14
医用高分子材料 (临床医学)
• 靶向技术特异性强,它与各种释放系统的结合将 大大提高药物疗效 ,但从释放系统中将药物分子 传递到靶组织在很大程度上仍不能控制 ,今后对 各种靶向机理的深入认识和新的靶向技术的开发 将有利于其临床作用的真正发挥.
15
医用高分子材料 (临床医学)
• 细胞治疗 ,尤其是细胞微囊化移植治疗糖尿病、 癌症等疾病的临床前研究取得了令人兴奋的结果。 与肽类和蛋白质等生化药物相比 ,细胞就像一个 加工厂 ,可根据生理需要分泌治疗性肽和蛋白质 , 从产业化角度它可省略目前生化药物生产必需的 分离纯化过程 ,节省了成本;从临床应用角度它可 保证治疗性物质的化学稳定性 ,便于植入病变部 位实现有效给药.因此 ,细胞微囊化实质上代表了 一种以局部或系统方式长期释放治疗性药物的释 放系统.
9
医用高分子材料 (临床医学)
• 通过口腔黏膜释放的药物有心血管药物 ,如硝化甘油、 卡托普利、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激素类药物,如睾丸 激素和雌激素的口腔黏膜剂,能够促进肌肉生长、增加 肌力、调节机体状态等; Oralin (胰岛素)即是基于 Rapid MistTM专利技术的口腔喷雾剂,将胰岛素制成精 细颗粒气雾剂(7-10μm) ,借助高速喷雾装置将药物喷 入患者口中,适时给以促吸收剂,胰岛素分子被快速吸 收,10 min 内就可在系统循环中检测到,血药浓度和降 血糖水平。
12
医用高分子材料 (临床医学)
• 如以 DNA 与阳离子聚合物聚乙烯亚胺( PEI) 间 的静电作用制备纳米复合物,然后利用高碘酸氧 化的转铁蛋白( transfer rin)上的醛基与 PEI 上氨基反应制备 DNA2 transfer rin2 PEI复合 物,并外覆聚乙二醇将能与复合物发生相互作用 的非特异性血液成分和非靶向细胞屏蔽开 ,可靶 向远处肿瘤表达基因,编码高活性、高细胞毒性 的肿瘤坏死因子,导致肿瘤出血坏死,抑制肿瘤生 长.
中南大学医用高分子材料-临床 医学2012-3-30
医用高分子材料 (临床医学)
高长有,马列 编著
赵长生 主编
22
医用高分子材料 (临床医学)
黏膜靶向药物释放
• 黏膜存在于人体各腔道内 ,具有一定渗透性 且血管分布丰富 ,可吸收药物直接进入系统循 环 ,从而避免了口服药物面临的胃肠道代谢和 肝脏首过效应 ,是药物释放的又一个重要途径.
医用高分子材料 (临床医学)
肿瘤靶向药物
• 肿瘤靶向药物释放系统多利用能识别肿瘤的抗体、 多肽和凝集素等分子修饰微粒及脂质体等载体, 可将抗癌药物直接释放到肿瘤部位或进入肿瘤 细 胞, 以 抑 制 和 杀 死 肿 瘤. 单 克 隆 抗 体(MAbs)、外源凝集素等修饰的药物载体靶 向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和白血病的临 床效果良好。而将治疗性基因靶向肿瘤是治愈恶 性疾病中一个有吸引力的概念。
13
医用高分子材料 (临床医学)
• 同样,结合糖基化配体的脂质体或聚氨基酸载体 的主动靶向方法也可以实现基因的靶向释放。另 外,因为肿瘤源自肿瘤抑制基因不正常工作及其 编码蛋白质的失活,其药物作用靶点多在细胞内, 可利用单克隆抗体介导和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 用实现药物2载体主动跨细胞膜吸收,将重组蛋白 质或基因释放到肿瘤细胞中。更为直接和有效、 无需受体和/或转运体的转导肽(PTDs,蛋白质转 导功能区)介导的主动跨膜吸收是正在开发中的 细胞内药物释放的新方法。
16
医用高分子材料 (临床医学)
新药物控释和技术
17
医用高分子材料 (临床医学)
细胞治疗方法
• 细胞微囊化方法是阴离子聚合物海藻酸钠与 阳离子聚合物聚赖氨酸或壳聚糖之间的聚电 解质络合技术,即先将海藻酸钠与细胞悬液 以特殊装置滴入二价阳离子溶液(如CaCl2 ) 形成凝胶珠,再加入聚赖氨酸和壳聚糖进行 聚电解质络合反应形成微胶囊.利用该技术 包埋动物胰岛,植入啮齿类、犬类及灵长类 糖尿病动物体内,可在较长时间内释放胰岛 素 ,维持血糖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最 近批准了20 例微囊化猪胰岛移植治疗糖尿 病
大脑中存在独特的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
由软脑膜、 脑毛细血管壁和包在血管壁外的星状胶质细
胞形成的胶质膜构成,它将大脑软组织的胞外流体与血液
分隔开,既使大脑不受系统循环影响,又可将潜在的毒性物
质从大脑中清除. 为了克服血脑屏障,人们已经开发多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