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作文复习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青年演员翟天临一直在微博晒自己硕士和博士的身份,用心营造学霸的形象。
但在一次直播节目中,竟然问出“知网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令人大跌眼镜。
在网友的追查之下,翟天临学术论文涉嫌大量抄袭,其求学经历、学位等存在虚假宣传的内容都被挖掘出来,最终翟天临不得不公开道歉,随后北京电影学院撤销其博士学位,北京大学令其退出博士后流动站。
对此,有人认为他涉嫌学术不端,咎由自取;还有人质疑:翟天临的论文既然存在大量抄袭的情况,那么当初他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是谁通过的?也有人认为,翟天临的问题绝不是个例,透过这个事件我们要思考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问题。
对于上述事件,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题目类型限制。
这是一道时评类作文题。
“对于上述事件,你怎么看”中的“上述事件”既指翟天临事件,又包含人们对此事的议论。
人们议论的是翟天临学术不端的行为,这一写作的出发点不可偏离,考生不可“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但审题立意最终应落在“你怎么看”上。
2.任务指令限制。
引导语“对于上述事件,你怎么看”要求阐述的“你的看法”,应是针对上述三种观点而进行的思考,即要求考生“就事说事”,进而“因事说理”。
考生应置身于这一场景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应有交流意识和对话意识。
3.价值观的限制。
翟天临作为一名演员,想以学术背景营造良好个人形象的动机无可厚非,但其学术造假的不诚信行为显然是违背了公序良俗,挑战了社会规则的底线。
因此,必须对他的不诚信行为进行批判。
因此,为其行为的合理性进行辩解的立意应视为跑题。
4.虽然题目没有限制文体,但从时评类的作文题目类型、罗列三种观点以及“你怎么看”这一指令来看,议论文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开放性1.立意角度开放。
材料中给出的三种观点,其实是三个立意的角度:个人诚信问题、学校学位授予制度问题、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问题。
考生可以任选其中一种角度进行论证,也可以综合立意,而在三个角度的基础上又可辐射出多种观点。
2.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具有开放性。
后两种观点将其问题提高到学位授予和社会诚信问题上,考生可以谈正确认识,也可谈解决办法。
认识的角度、解决的方法是见仁见智的,只要围绕翟天临事件去说,能自圆其说,都是可以的。
3.对生活的启示具有开放性。
这一事件发生在大学校园,其实中学生也要面临考试诚信、为人处事诚信等问题。
翟天临事件对考生的学习生活会有很多启示,因此考生不至于无话可说,反而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解题这类时评作文的命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思考社会问题,进而去解决社会问题。
这是一个未来的公民参与社会所需进行的准备活动。
把握住这个方向,学生就不至于只看到社会的黑暗面,而一味地去批判社会。
从写作情况来看,“个人诚信问题”这一角度较贴近学生的生活,选择这一角度的偏多。
后两种角度需要更深刻的思维、丰富的积淀,写的人少。
但恰恰是从后两种角度进行立意,得分会更高。
因为呼唤诚信的话人人会说,问题的根源也不难发现,但提出建设性意见、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人人都有。
参考立意【正确立意】从个人诚信角度:1.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2.唯有诚信行天下。
3.让诚信之花盛放于心。
4.诚以待人,重于本心。
5.脚踏实地,坦坦荡荡。
6.难能可贵是诚信。
7.诚于人,立于信。
从学校学位授予制度角度:1.让诚信之风畅行校园。
2.诚立身,严立校。
3.国之重器,岂能造假?4.学位诚可贵,诚信价更高。
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角度:1.诚信危机,社会危矣。
2.人人讲诚信,社会美如画。
3.传诚信以兴国。
4.诚信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问题立意】1.得饶人处且饶人。
2.一棍子打死要不得。
3.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优秀范文让诚信之风遍吹华夏“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青年演员翟天临的学霸人设崩塌了。
因涉嫌学术论文大量抄袭,北京大学令其退出博士流动站,北京电影学院也撤销了其博士学位。
翟天临靠名取利、学术造假的丑恶行为,实际上反映了他毫无诚信、沉迷于功利的卑劣人格。
近年来,不少艺人为了使自己更讨喜、更吸粉,纷纷开始给自己“贴标签”。
为了谋利,将社会不断要求的“诚信”弃之脑后,只想着短期利益,却忘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再精心建造的神殿也终有倒塌的一天。
而翟天临也只是“人设崩塌”中较为显眼的一个个例而已。
这些事件首先源于个人诚信意识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公民的要求中明确提到“诚信”二字,可这是否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呢?翟天临事件引发了我们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深入思考,为什么缺乏诚信、道德缺失的人能招摇过市混到博士后?为什么鼎鼎大名的北京大学竟会出现这样一个重大纰漏?这一表面看似简单的诚信问题,背后涉及的人际、社会关系网之庞大,令人细思极恐。
由此可知,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工作刻不容缓。
教育、司法、监管等各部门应齐心协力,建造密不透风的诚信之网,让人人都自觉维护自己的信誉,如同保护自己的眼睛。
让诚实守信的人畅行无阻,让诚信缺失的“老赖”寸步难行,让抛弃诚信谋取利益的人身败名裂。
诚信不仅仅是对个人如此重要,在国际交流之中更加重要。
诚信是大国良好形象的重要基石。
如今,中国正日益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和规模,开展了许多跨国建设,同样也与其他诸国存在一定的矛盾。
而诚信就是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基石。
我国不仅要成为一个在综合国力等硬实力方面有稳固根基的大国,还要成为一个在文化上能与芬兰、新加坡相媲美的文明大国,如此才能充分具备一个国家崛起的物质与文化实力,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我国的诚信传统源远流长。
从秦国商鞅的立木取信到后来一个吞并六国、独霸天下、统一中原的秦朝的崛起,让我们看到了诚信在一个国家强大之路上所起的巨大作用。
同样,在快速发展的当代中国,诚信仍是促进其稳步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文明武器。
愿我们都能以翟天临事件为戒,做诚信之人,立诚信之身。
愿纯洁清朗的诚信之风遍吹华夏,愿经久不衰的诚信力量铸就华夏强国的核心内涵。
【点评】这篇文章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角度立意,结构清晰。
先结合事件谈社会现状并分析根源,然后落脚在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上,进而谈中国的国际形象问题,看问题深入,逻辑性强。
最后追溯我国诚信传统的历史,表达对诚信的呼唤。
文章首尾段的语言优美且颇具形象化,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
如果在论述各角度时,能举出具体的例子,加入商鞅变法、圆明园兽首拍卖失信事件等素材,则会更有说服力。
22.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①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017年4月进入前期筹拍,9月6日开拍,2018年4月1日全剧杀青,12月25日开播。
播出后,不少细心的网友发现,该剧台词漏洞百出,出现了“手上的掌上明珠”“听过一些耳闻”等显而易见的病句,以至于不少语文老师将其台词作为教学范例。
虽然剧方已经在DVD版本中将出错的台词进行了重新配音和配字幕,但不少网友仍质疑该剧编剧水平不过关。
②87版本的《红楼梦》,1983年筹拍,1984年剧组在圆明园办了夏季培训班,还邀请了20位红学专家组成顾问团,拍摄共耗费了三年的时间,1987年春节试播六集。
87版《红楼梦》经久不衰,成了影视剧史上的“东方明珠”,被无数后人瞻仰。
同样是电视剧,一个遭人质疑,一个经久不衰,为什么?请你给《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编剧写一封信,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运匠心,成精品尊敬的编剧:您好,近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播出引起热议,剧中的台词漏洞成为公众讨论话题,作为一名观众,我想和您谈谈我的一点看法,不当之处,还望海涵。
《知否知否》从筹拍到播出用时不到两年,我知道这是大家“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奋斗”的成果,但看到播出后的一系列失误让人叹惋;而87版的《红楼梦》,培训、研讨、成播,不急不徐,终经久不衰,供人瞻仰。
相较之下,我想说,“知剧”除了缺少时间的积淀,是不是还缺少一份内心的坚守,缺少一份对于完美和极致的追求?任何事物都应经历“锤炼”,打磨之下才能焕发光彩,尽工匠之心,方造传世精品。
匠心是一种匠人的情怀,是对草率的鄙弃,是对完美的追求,是执着坚韧的呈现。
匠心所伴随的是时间的洗涤之上内心的持续专注、精雕细琢。
塬上依然有白鹿,鹿鸣呦呦,震颤国人之心,而陈忠实写就此书日夜兼行仍耗时数载,仅草稿废稿就堆了几麻袋,几易其稿,为的就是呈现出的必为精品,正是这份执着、专注,《白鹿原》才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
天眼——大国重器,国之骄傲,而南仁东行走云贵深山大川十年,只为找到一处合适的安装地,十年为其一,这份纯粹、追求极致不正是对匠心的坚守么?迦陵小屋,人潮不绝,诗词之花,再度芬芳,叶嘉莹先生的讲解凝聚了她毕生研习所得,她将自己热爱的事情做到极致,匠心独守,令自己满意后必令众人折服。
凡事皆需磨砺,时间的沉淀,心血的累积,会让成果更加璀璨。
守一颗匠心,成就精品,纵然要耗费更多的心力,但于自己,于家国带来益处,不是远强于草草出品的俗物?我深知,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竞争压力空前,“快”“高效”成为时代的关键词。
太多作品高速的出产,浮华过后,迅速地淹没于历史的潮流。
快时代更需要精品,尤其是对于影视剧来说,一部好剧能映射人情,砥砺人心,它会留下远超过短暂的商业价值的精神价值。
而造就它,需要的不是众多的名演员和强大的宣传,而是时间的洗涤,用心的打磨,匠心的坚守。
愿您也能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多一些踏实;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精品。
坚守匠心是一种专注、一种严谨、一种态度,面对浮华,永远保持自己的节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今天的中国,站在时代的潮头,我们的科技腾飞,物质丰富,腰杆挺直,但我们永远不能丢失那份坚守,那份匠心。
运匠心,成精品,一步一步、慢慢走,一寸一寸、渐渐磨,做浮躁中的一股清流未尝不是一条卓越之路,愿您持“工匠”之心,守“工匠”之职,期待佳作。
此致敬礼!李华2019年4月13日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有一次,李平同学在课桌上贴了张纸条,上面写的是“做自己想做的”。
他的同桌建议他改一个字,将“想”改为“该”字。
这一字之别,引起许多同学参与到激烈的争论之中。
到底哪个字更好?你有着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审题限制性1.问题指向的限制性。
这是一道观点争论型作文题。
对于“想”和“该”“到底哪个字更好”,考生必须做出回答,并说出确凿的理由,不可顾左右而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