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18
2.功能财政
预算赤字:政府财政支出>收入(的差额)。 预算盈余: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
功能财政:政府为了实现充分 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 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 策的具体体现
凯恩斯主义思想
(凯恩斯之前,衰退时,收入减少,为平衡支出,必须
主要是)
增加收入,会加深衰退。
年度平衡预算 过热时,通货膨胀,税收增加,为了减
一寸光阴一寸金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 17
4. 货币乘数
由这一公式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 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与最初存款成正比。
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说明了中央银行发行一元 钞票,但实际的货币增加量并不是一元,因为,在 这一元钞票被存入商业银行的情况下,还会创造出 新的货币量。
如果这种预算盈余是负数,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
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实际预算盈余是以实际的国民收 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的。
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时,实际盈余> 充分就业盈余。
预算标准:以充分就业作为目标来确定预算规模。关注就业 如果充分就业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财政政策就是紧
缩性的。反之是扩张性的。准确判断财政政策取向
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 银行在所吸收存款中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商业 银行在吸收存款后,必须按法定准备率保留准备金, 其余的部分才可以作为贷款放出。
在西方,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就是货币,它可以用 支票在市场上流通。所以,活期存款的增加就是货巾 供给量的增加。
一寸光阴一寸金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 13
主要是国库券。
属 于
间
决定是否发行国债是属于财政政策,而发行后
接
的一级、二级市场上的买卖属于货币政策。
货
币
贴现政策。通过增减贴现贷款数量和利率,来影 响货币供给量。
政 策
法定准备金。通过提高和降低准备金 率来控制贷款量,增减货币供给量。
属于直接货币政
策,力度强、见 效快
7.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扩张货币政策。经济萧条,总需求<总供给,放松银根, 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以刺激总需求,刺激经济 发展。
经济学所说的货币通常是指M2,M2包括准货币。 M1被称为狭义的货币,M2被称为广义的货币。
一寸光阴一寸金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 10
2)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M0=流通中的现金(纸币和铸币),整人银行体系之外 的企业,个人拥有的现金之和;
M1=通货(或现金)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其他存款)。
三、货币政策
1. 货币和货币制度的演变 1)国际大致划分
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
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 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另外还有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 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衰退时,产出下降,个人收入下降,税率不变,税收 会自动减少,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使得消 费和需求下降的少些。
累进所得税,衰退使得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 税收下降幅度超过收入下降幅度。反之,如此。
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增加,社会转 移支付增加,抑制可支配收入下降,抑制需求下降。 (失业保障机制)
与提供公共产品相关的购买 性支出。
维持政府系统运行的购买性 支出,如行政事业费。
直接投资的购买性支出。
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无偿转移出去。
只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没有发生直接商品交易行为。
(2)政府收入:
税收:国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财政收入手段。我国长期以 间接税为主体,会拉大贫富差距。
扩张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 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
紧缩货币政策。繁荣时期,总需求>总供给,收紧银根, 以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以抑制总需求,降低物价。 防止经济过度增长。
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 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
其它措施
以上三种主要的工具外,还有几项次要工具:
1)道义上的劝告,即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 款、投资业务进行指导,要求商业银行采取与其 一致的作法。这种劝告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 也能起作用。
2)垫头规定,即规定购买有价证券必须付出的 现金比例。
3)利息率上限,又称Q号条例,即规定商业银行 和其他储蓄机构对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利息率 上限。
一寸光阴一寸金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 15
实例:
一寸光阴一寸金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 16
公式:
如果以R代表最初存款;D代表存款总额,即创造出的 货币;r代表法定准备率(0<r<1),则商业银行体系所能 创造出的货币量的公式是:
这样继续下去,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可以增加500万元存款, 即100万元的存款创造出了500万元的货币。
第十八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经济政策目标 二、财政政策 三、货币政策 四、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其他) 五、经济政策的有限性
一、经济政策目标
1.经济政策 :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的 有意识的经济干预。
2.四大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可持续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
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却不利于 国际收支平衡。居民有钱后购买外国 商品,会形成逆差压力。
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
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经济要适度增长, 国际收支则既无逆差也无顺差。
二、财政政策
1.财政的构成
(1)政府支出:
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 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 需求和购买力。
3. 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G乘数的作用)
因为活期存款就是货币,所以客户在得到商业 银行的贷款以后,一般并不取出现金,而是把所 得到的贷款作为活期存款存入同自己有业务往来 的商业银行,以便随时开支票使用。所以,银行 贷款的增加又意味着活期存款的增加,货币供给 量的增加。
这样,商业银行的存款与贷款活动就会创造 货币,在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量并未增加的情况下, 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而商业银行所创造货币 的多少,取决于法定准备率。我们可用一个实例 来说明这一点。
以税收政策对工资增长率进行调整
工资-物价指导线是指政府根据经济 发展的情况,制定一个与经济增长相 适应的工资增长率和价格增长率,然 后政府运用经济方法或劝说与宣传的 策略去指导工会与企业领导人执行。
工资-物价冻结是指政府用法律手段 禁止工资与物价上升,或者规定工资 与物价的增加必须得到负责工资和物 价管理部门的批准。
货币乘数是表明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量(原始存款 即原始GM)所引起的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倍数。中
央银行发行的货币称为基础货币或高能货币,这种 货币具有创造出更多货币量的能力。
货币创造乘数:k=D/R=1/r
一寸光阴一寸金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 18
5. 货币政策的机制
货币政策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 率变动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
劳动力结构因素、经济结构变化、劳动力市场不对称等 主要措施:人力资本投资;完善劳动力市场;协助劳动 力流动;降低最低工资标准
二、收入政策
工资物价指导线 工资-物价冻结
收入政策也称工资与物价控制政策, 是指政府通过某种行政措施强制性或 非强制性地限制工资和价格的政策。
对特定工资或物价进行“权威性劝说”或施加政 府压力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
5.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政府审时度势,斟酌使用,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
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补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或扩张或紧缩,斟酌使用,权衡使用。
具体应用:逆经济风向而行。
少盈余,必然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会加
剧通货膨胀。
3.赤字弥补
弥补赤字的途径
向中央银行借债——实际是央行增发货币,即货币筹资, 结果是通货膨胀。
向国内公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和国外 借债。
国内借债——是购买力向政府的转移。往往引起利率 上升。要稳定利率,必须增加货币供给,最终会导致 通货膨胀。具有再分配性质,不视为负担。 外债——构成真实负担。若推迟外债归还会大大影响
货币量利率总需求与总供给
货币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调节货币量是手段。 最终目标是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平衡。
货币量增加的效应 短期效应:既增加实际GDP,又使物价水平上升; 长期效应:物价水平进一步上升,实际GDP回到原来充分就业水平。
只有物价上升,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不变。
6.货币政策基本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证券。
5.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与一般的社会投资所涉及的领 域是完全不同的。
社会投资主要集中在竞争性的、私人产品的生产领域; 政府投资则主要集中在带有较强垄断性的、公共产品的生
产领域。
政府投资的资源配置效应就是指社会资源在这两大领域、 尤其是指在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生产领域的分配比例。
4)控制分期付款与抵押贷款条件。
•一寸光阴一寸金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