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设计评价标准表
10
策略设计: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能够科学地运用教学理论组织构建教学内容(组织策略),能够科学预测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设计相应的对策。
5
资源设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提供较丰富的学习资源,并有效地组织和呈现,实现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有效获取。能够优化组合使用各种媒体工具,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5
导学过程设计新颖,富有创造性;导学不出现“超导”与“滞导”现象,艺术性高;导学具有感染力,课堂教学深刻、生动、形象。生成性教学资源利用充分。
5
有教学试验,并写出教学分析与反思,指出本设计适用的条件。对同学科的老师能起到启发和示范的作用,具有可移植性。
5
能够多元化、多层度的解读处理教材,教材处理独特,方法设计巧妙,设计新颖,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和突破。源自10资源分析(5%)
教材分析准确、恰当,有独到见解。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对教学内容特征作出准确的分析。能有效利用相关教学资源。
5
学情分析
(5%)
能够准确把握教学对象特征及对其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
5
过程设计
(60%)
目标设计:能够根据教学要求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目标设计符合实际,要求适度具体表现为:符合课标和教材要求,有机整合“三维目标”。明确具体,年段特点突出,贯穿教学全过程。难易适度,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目标。教学重难点恰当。
25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规范整洁,体现学科、年段、课型特点;有创意。
5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体现学科、年段、课型特点;体现分层要求及课内外沟通学习;体现思维的延展性和知识的拓展性;能充分考虑学生课业负担。
5
评价设计:能够合理地设计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
5
设计特色
(20%)
教学过程设计严谨,充分体现设计思想。过程描述精炼清晰,操作性强。
中小学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课题
执教者
所在学校
评价项目
评 价 内 容
分 值
评分
设计理念
(10%)
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学科性质。加强训练,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机整合学科知识,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5
总体评价
建议评价等级及赋分范围为 A等:90—95 B等:85—90
C等:80—85 D等:80以下
总得分
评价人(签名):评价日期:年月日
5
过程设计:环节清晰,简约适用;恰当有效地运用资料和多媒体课件。体现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删繁就简,取舍恰当;实现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沟通课内外学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的机会,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