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14、 辩证法的否定即: “扬弃”,它的含义 是即克笔直的。
从思想方法上看, 直线论只能陷入脱离实际的空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服又保留。
两者都是错误的。
科学社会主义。
15、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 20、 真 理和谬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展的方向和道路。
以相互转换。
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6、 唯 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 是 在于是否承 21、 真 理的绝对性是指: 客观性。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理解:不仅指马克22、 社 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对社会存在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 17、 感 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感性认识是对现象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23、 人 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4、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18、 区 分新旧事物的标志是 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4、 在 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生产方式5、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19、 运 用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说明 25、 社 会形态是指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 性。
如何认识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艰巨性:(1)事物发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6、 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 ①意识反映客观物质世26、 社 会形态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多样性包括 1、各展的渐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界是主动的,具有选择性的创造性。
②人的 A.事物由肯定、 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从表现形态和发 国、各民族在经历某种社会形态时, 其经济、 政治制度、 意识活动具有现实对象性。
③人的意识活动 展态势上看,呈现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意识形态等方面各有特点,不存在一个简单的模式,而 具有高度的自控性。
B.上升性或前进性,是事物发展不可逆的基本方向和趋势。
是多样化的。
2、各国、各民族在依次经历五种社会形态 7、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由辩证否定所构成的事物发展的链条中, 每一次否定都是的发展过程中,所选择的时间和方式是多样化的,不是 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扬弃 ”,是质变。
事物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经过两次辩同步同时,也不是同一种方式。
3、在某些特殊的国家、8、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证的否定, 克服了前两个阶段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保留了前 民族和地区,在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其社会形态的发 因为他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在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发展序列上,可以越过两个阶段的积极因素, 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它推动着事物从 展的内在大力,是贯穿于其他规律的范畴的 低级向高级发展。
其中某个发展阶段。
4、在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发展 中心线索。
质变和量变,看肯定和否定的关 C.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的上序列中,某些国家和民族还会出现一时或相当长时间的 系,最根本的是对立统一关系。
人们认识事 升运动,波浪式的前进。
事物经过对立面的两次否定、两次 倒退和旧制度复辟现象。
统一性 包括其一:各个国家和 物就是认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及其原因,而 转化,就表现为一个周期,表现为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民族的历史发展,在没有外来条件严重干涉的情况,其 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 动 ”,这种周期性既表现着事物发展过程的曲折性,又表现 社会形态将按照自然历史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 盾性。
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还由于事物内发展,一般都按照有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方向 9、 联系的普遍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世界部矛盾斗争及周围条件的复杂性, 决定新事物否定旧事物要向前发展, 具体表现为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上任何一个事物内部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 经过反复的斗争。
由于某些偶然的原因, 事物发展会出现暂 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
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二是任 时的倒退, 这也是曲折性的一种表现。
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 其二:属于同一社会形态的国家、民族,都有共同的本 何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也处于相互联系之 前进,是事物发展的具体特征。
质特征。
中。
27、 阶 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10、 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是 1、归纳和演绎 2、分一。
社会形态的更替。
析和综合 3、抽象和具体 4、历史和逻辑的 (2) 把握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是我们认识全面实现 28、 当 前我国阶级斗争主要特点 :1、阶级斗争在一定 统一。
小康社会艰巨性的哲学依据。
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我国的经济和文化还处于发展之 11、 唯心史观的非科学性 一是以往的历史理论多中,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
2、阶级斗争的总趋势是第一, 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或波浪式发展的过程,我们在全是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 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应当认清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 逐渐缓和以至最后消失,但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条件下 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 势,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同时又要客观地对待发展中的问还可能激化。
3、阶级斗争虽然存在, 但大量的是人民内 体系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题,充分估计到事物发展中的困难。
既要看到一定的曲折是部矛盾问题,而同极少数敌人的斗争,我们有能力也有 程度看这些关系的根源;二是以往的理论都 正常现象, 又要时刻注意把握前进的方向, 尽量少走弯路。
力量在法律范围内有秩序的进行,今后不再开展大规模 忽视人民群众的活动 。
第二, 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就要坚定人们为全的疾风暴雨式的群众斗争。
***1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是互29、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信心,不可否认,在这一发展过程相依存互相吸取、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在。
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曲折,但它的目标符合中国的国1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是:1、实践是认识30、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历史分析法。
情,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代表人类前进的方向,最终必然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31、简述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无产阶级取得胜利。
同时要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
循环论片面夸大曲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折性、回复性的一面,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的重宿。
要标志,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直线论忽视或否认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把前进的道路看成是*********政权。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中,正是围绕这个问题 43、 经 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50、 马 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是? 1、生产同机会主义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成功的建立了无产阶级 其明显表现是: 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 力高度发展, 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2、实现生产资料的共 政权。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坚持无产产主义全民所有制。
3、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精神文明。
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国家贸阶级专政。
2、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改造旧4、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
易成为各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国际金融交易总社会,实现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
3、无产阶级专政是最51、 社 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1、建立社会化大生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量。
新型的专政相结合的国家的统一。
44、 什 么是经济一体化?目前资本主义经济一体化组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整织有哪些 ?经济一体化,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水 个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2、消灭剥削再生产的某些领域内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制度,劳动人民成了社会的主人,人们之间的关系是互 32、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上层助合作、 平等互利的关系。
3、劳动产品归劳动者共同占经济调节, 向结成一体的方向发展。
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建筑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上层建筑。
在经 欧洲联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北美自由贸易联盟、澳 有,并为劳动人民利益服务,个人消费品分配实行“各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中,经济基础是矛盾的 大利亚与新西兰经济联系协定等。
尽所能。
按劳分配” 的原则。
4、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主要方面, 居于主导地位, 他对上层建筑起决定性作用。
45、 剩 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利润是剩制基础上的又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生产有计划按比例 33、 社 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地发展,具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5、无产阶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掩盖矛盾。
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级和劳动人民掌握了国家政权,建立了高度民主的社会 34、谈谈正确认识和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 46、 二 战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生产主义的政治制度, 6、在封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 状况的规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生产关系力发展的需求、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资本输出的需 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劳动人 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 要、争夺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
民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和共产主义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 普遍起作用的作用规律,是正确认识和揭示社会历史发47、 二 战后, 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获得的新内容和表现 断提高。
展根源的一把钥匙。
第二、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形式是: 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跨国 52、 如 何对待马克思主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 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 公司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由国家出 俱进、求真务实、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把马克思 依据。
面组织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出现。
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既要坚持马 35、 马 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 48、 科 技革命是怎样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调整 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