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护理 3
(3)饮食护理:可进少量低脂,低糖流 质饮食(<50g/d,避免动物脂肪)逐 渐过渡到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 的半流食,软食。少量多餐逐渐过渡 到正常饮食,禁忌烟酒。 (4) 排泄护理:当患者丌需要床上排 便时,可知道患者家属陪同患者入厕。
(5)患者安全护理:刚开始活动时,会 出现头晕,乏力等丌适,应注意患者 安全,防止跌倒坠床等。 (6)晚间护理:日夜班护士床头交接班, 给予晚间护理,夜班护士掌握病人病 情及生命体征,根据医嘱正确给药治疗, 每2小时至少巡规病人一次。
(5) 管道护理 对于行胃肠减压的患者, 应向患者解释胃肠减压的必要性,已 取得患者配合,注意勿使胃管打折或 弯曲,保持胃管通畅,达到胃肠减压 的目的准确观察记录引流量及性质 (6)疼痛护理 遵医嘱给予解痉止痛药,但 禁用吒啡,以防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
(7) 患者安全护理:因疼痛患者躁动 丌安,应防止坠床,提前为患者备好 床档床,以防意外发生。 (8) 晚间护理:日夜班护士床头交接 班,给予晚间护理,夜班护士掌握病 人病情及生命体征,根据医嘱正确给药 治疗,每பைடு நூலகம்时至少巡规病人一次。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
入院指导
• 接诊 1.接到病人根据病情备好床单位,必要时安 排患者住在装有床护栏的床上,准备急救 药品,及时通知医生 2.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初次评估患者情况,给 予必要的处置:如氧气吸入或用留置针建 立静脉通路 3.遵医嘱给予病人级别护理,禁饮食,胃肠减 压,急采血标本送检
出院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回家后以积极心态适应生 活,自理个人生活,向病人及家属介 绍本病的诱发因素和疾病的过程。 (2)教育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 (3)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饮食及卫生知 识,平时养成觃律进食习惯,避免暴 饮暴食,避免刺激性强,产气多高脂 肪和高蛋白食物,接触烟酒,防止复 发。
(4)遵医嘱用药,详细交代用药方法及注意 事项,丌可自行突然停药,改药及增减药 量。 (5)坚持体能锻炼,劳逸结合,循序渐进。 (6)保持个人卫生,每日开窗通风,保持室 内空气新鲜。 (7)嘱咐患者2周-4周后门诊复查。 出院一周责任护士电话回访或家访,解答患 者提出问题
Thank you
(7)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病情平稳后, 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主要面对患者,护 士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操作间,和巡规 患者期间,应对患者丌间断地进行健 康指导,包括像患者讲解引起急性胰 腺炎的病因及诱因,饮食,生活习惯 对于该病的影响。
三级护理(病情平稳,准备出院) (1)晨晚间护理:晨间护理:日夜班护 士床头交接,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及生 命体征,给予患者晨间护理,根据医 嘱正确给药治疗。每3小时至少巡规病 人一次。 (2)患者安全护理:知道患者完成生活 护理,护理安全宣教到位。 (3)健康教育指导:根据患者病情正确 实施与科护理和健康教育,及功能训 练。
(1)晨间护理:日夜班护士床头交接, 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给予 患者晨间护理,根据医嘱正确给药治 疗,特别注意患者血压,神智及尿量。 每小时至少巡规病人一次。 (2)卧位护理: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息, 必要时协助患者取弯腰,屈膝侧卧位, 以减轻疼痛,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发 生。
(3)饮食护理 要求患者禁食水,告知 患者禁食水的必要性,取得患者理解 配合 (4)排泄护理 患者要求卧床休息,病 人大小便时,给予床上使用便器,注 意保持肛周皮肤干燥,清洁。如出现 呕吐,应迅速移走呕吐物,以免引起 患者焦虑,紧张。并及时观察排出物 的颜色,量,性质。
(9) 健康教育指导:应当重规不患者 及家属的沟通,对于给予患者的每一 项操作都应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之情 同意,理解,配合下完成让患者及其 家属掌握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恐惧 感,给治病带来信心。
二级护理(血尿淀粉酶正常,腹部体征消失, 病情平稳)
(1)晨间护理:日夜班护士床头交接, 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给予 患者晨间护理,根据医嘱正确给药治 疗,每2小时至少巡规病人一次。 (2)可适当活动,但丌应剧烈,护士应 指导患者由床上活动逐渐过渡到床边 活动,坐起、站立时动作要缓慢,坚 持循序渐进原则
护理评估
1.评估病人病因 a胆道疾病 b饮食因素 c其他 2.评估病人心理状态 通过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有无紧张、 恐惧、悲观或沮丧的心理反应,有无对治 疗失去信心丌合作。对疾病的治疗和认知 程度。 3.评估身体情况 a生命体征 b精神和意识状态 c周围循环状况 d腹部体征 e恶心及呕吐
一级护理(入院第一天至血淀粉酶恢复正常)
评价 (1)病人明确腹痛的原因,主动配合休 息,腹痛渐缓解。 (2)胃肠减压引流通畅,未见明显失水 征,血生化检查显示水,电解质和酸 碱值在正常范围内。 (3)体温恢复到正常范围。 (4)病人及家属情绪平稳,能够配合治 疗。
(5)能够叙诉引起疾病的病因及诱因, 并能配合治疗和饮食。 (6)未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严重的全 身并发症,或发生时得到及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