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员职业道德规范
交通冲突中的自我控制和礼让
产生原因
交通拥挤、时间压力、 个人挫折、
教练员要培养学员 的群体观念、协作观 念、安全观念,正确 处理交通冲突问题, 为创建和谐社会而努 力。 自我控制与礼让
宽容的态度 换位思考 遵守交通规则 夜间回车关闭远光灯 避免频繁变更车道,不 占用人行道
第四节 教练员的职业行为规范
1、珍爱生命,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 2、遵章守法,培养学员安全驾驶的习惯 3、诚实守信,服务学员 4、文明教学,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 5、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晚上开车一定不要太 快。而且一定要注意 合理使用灯光!
杜绝下列不良行为
• 一、训练时擅离职守 • 二、直接或变相向学员索拿卡要或接受 吃请 • 三、用教练车办私事 • 四、酗酒和酒后驾车 • 五、瞒报交通事故 • 六、私自更改训练路线和擅自缩短训练 时间 • 七、粗暴教学和辱骂学员
一、违反机动车驾驶员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表现
3、酒后驾车
我国对饮酒、醉酒驾驶机动车辆的认定标 准较其他国家放得过宽。我国《车辆驾驶人员 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 (CB195222004)标准中对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规定,饮 酒驾车:车辆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 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 为;
1.交通肇事逃逸,就是行为人在交通运输 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符 合3年以下情形,并逃跑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 说明:行为人仅具有造成1-2人重伤,, 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不存在。 情形的,不构成犯罪。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 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 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 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3、酒后驾车 酒后开车对安全行车危害极大,酒后不准驾驶车辆, 这是每个驾驶员都知道的。可是有些驾驶员就是喜欢明知 故犯。有的驾驶员酒后显得十分兴奋,开快车,开冒险车, 左超右钻,横冲直撞;有的驾驶员酒后极易发怒,一不顺心 就产生报复心理,你不让,我也不让,甚至故意挤逼其他 车辆和行人;有的驾驶员酒后迷迷糊糊,反应能力下降,操 纵车频失识险象环生。如此种种,难免事故会发生。
总和。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行为规范 和准则的总和,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 社会之间关系的准则。 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族的精神 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瞬息富贵,千古道德
• 人们在人行道上走: 内得于己是道德规范;外施于人是道德行为。
爱因斯坦说:“光靠科学和技术,不能把人类带 向幸福与高尚的生活。人类有理由将崇高道德准则 的发现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 • 人无德行不可立于世,德乃修身之首,思想道德教 育为重中之重。
主要内容
一、违反机动车驾驶员职业道德规 范的主要表现 二、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行为规范
一、违反机动车驾驶员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表现
1、肇事逃逸
交通事故谁都不希望发生,驾驶员发生交 通事故一般是一种过失行为。发生交通事故 后,驾驶员必须立即停车,保护现象,抢救 伤者和财产,迅速报告公安机关或者执勤的 交通警察,听候处理。这是驾驶员法定的义 务。
极少数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在夜 间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撞伤,撞死人时,不是立即 停车积极抢救伤者,保护现场,及时报案,而是 置伤亡者于不顾,抱侥幸心理,驾车或弃车逃跑, 甚至将伤者带离事故现场隐藏和抛弃,致使受伤 者伤势加重,以至延误抢救时机而死亡。这种行 为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后果严重的是一种犯 罪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 中国人千万不要放弃自己民族固有的东西,不然就是邯郸 学步 ……
• 人性的完善就是信仰、求知、仁爱。刚好有三个民族,最 能代表这六个字了,那就是犹太民族、英语民族、汉语民 族……
21 世纪中国的强大不能离开三样东西:
信仰——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因为共产主义讲集体主义,集体主
义可以抵制现代社会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无政府主义。
安全驾驶的引路人
一、教练员职业特点
1、教学对象多样性 2、教学内容专业性 3、教学要求严格性 4、教学组织特殊性 5、教学过程风险性
开车开得腰酸背疼了? 你得好好注意一下自 己的驾驶姿势!
作为一名新手司机, 要好好掌握换档的 正确要领哦!
二、教练员的职责
1、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 2、普及安全知识 3、传授全面驾驶技能
(一)主体:一般主体
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 可构成。主体不能理解为在上述交通运输部门工 作的 一切人员,也不能理解为仅指火车、汽车、 电车、船只、航空器等交通工具的驾车人员,而 应理解为一切直接从事交通运输业务和保证交通 运输的人员以及非交通运输人员。
(二)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 全
• (四)客观方面
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 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 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1.必须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在交通运 输中实施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发生 交通事故的原因,也是承担处罚的法律基础。
• 2.必须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 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这是构成交通 肇事罪的必要条件之一。行为人虽然违反了交通 运输管理法规,但未造成上述法定严重后果的, 不构成本罪。 • 3.严重后果必须由违章行为引起,二者之间存在 因果关系。虽然行为人有违章行为,但未造成严 重后果,而且在时间上不存在先行后续关系,则 不构成本罪。
特别关注:安全意识教育 ——机动车驾驶人职业行为规范
我国交通事故现状
我国交通事故死亡率目前“排名”世界第一。根据相 关资料统计,自 2002 年起,因为交通事故,我国每年平 均死亡9万人左右,伤48万人。以2008年公安部的统计为 例,2008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265204 起,直接财 产损失 10.1 亿元。因交通事故导致 73484 人 死亡,有 304919人因此受伤。
一、违反机动车驾驶员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表现
2、开故障车 有些驾驶员缺乏安全责任感,平时忽视对车辆的例 行保养,不能保持车况良好,在明知方向,制动等安全 装置存在严重故障的情况下,也不及时修理。开着这样 的病车上路,对自己,也对其他车辆或行人的安全造成 了严重的威胁,甚至会酿成车毁人亡的惨祸。
一、违反机动车驾驶员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表现
•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
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 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 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 理论,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 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 罪主观方面,所以,我们仍用犯罪构成的四要件说来 阐述交通肇事罪的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
二、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 团结友善 敬业奉献 明礼诚信 勤俭自强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出的意义
体现了对道德建设规律的自觉反映和深刻把握。 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体现了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的有机统一。 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展。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罪与非 罪的界限)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 要责任的;
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七年以 上有期 徒刑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1.因逃逸 致人死亡: 指行为人 在交通肇 2.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事后为逃 (1)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伤5人以上负事 避法律追 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2)死亡6人以上, 究而逃跑, 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 致使被害 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主 人得不到 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60万元以上 救助而死 亡的情形。 的。
• 醉酒驾车: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 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从该标准可 以看出,我国认定酒后驾车标准的起点是 0.2%(即在驾驶员的血液中每100毫升的酒精含量 为20毫克),瑞典为0.02%,德国0.03%,日本 0.05%,美国0.08%。由此可见,我国制定的认 定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的标准较上述国家放得过宽, 是瑞典的10倍,是美国的2.5倍。在此,我们也呼 吁相关部门参照国外的标准,对我国的饮酒驾车、 醉酒驾车的认定标准予以从严修改。
教练员职业道德规范
人民的伟大不是以他的数量来衡量,正 如一个人的伟大不是以他的身高来衡量 一样。衡量伟大的唯一标尺是他的精神发 展和道德水平。
—雨果
第一节道德及道德建设的任务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 指人类现实生活中,由经济基础 决定,用好坏、善恶、荣辱标准 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 惯和内心信念来实现的调节人们 之间相互关系的社会行为规范的
求知——过去说“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今天叫科教兴国。
仁爱——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忠、孝、节、义、礼、智、信、
克己奉公、修己慎独等。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
吉礼居五礼之手,它主要是 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 典礼。
嘉礼
军礼
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礼
五
凶礼
礼
宾礼
当良心、羞耻心、责任心和 事业心在你的心灵中永远扎下根 来的时候,你就会形成一种有道 德的个性。
三、教 练 员 的 义 务
一、领会教学大纲内涵,满足教学要求; 二、保证学员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三、规范教学,确保教学过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