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衡水中学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2020年衡水中学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生物的变异与进化一、单选题(共7题)1.(2019•江苏)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B. 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C. 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D. 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2.(2019•江苏)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 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C. 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3.(2019•江苏)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 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 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 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4.(2019•江苏)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 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B. 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C. 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D. 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5.(2019•江苏)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

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B. 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C. 1与3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2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D. 1分别与6、7、8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6.(2019•天津)叶色变异是由体细胞突变引起的芽变现象。

红叶杨由绿叶杨芽变后选育形成,其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减少,光合速率减小,液泡中花青素含量增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红叶杨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位点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识别B. 两种杨树叶绿体基粒类囊体的差异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C. 两种杨树叶光合速率可通过“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作比较D. 红叶杨细胞中花青素绝对含量可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测定7.(2019•天津)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

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B. 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C. 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D. 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二、双选题(共1题)8.(2019•江苏)下图为某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用X B、X b表示。

人的MN血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3种:L M L M(M型)、L N L N(N型)、L M L N(MN型)。

已知I-1、I-3为M型,I-2、I-4为N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Ⅱ-3的基因型可能为L M L N X B X BB. Ⅱ-4的血型可能为M型或MN型C. Ⅱ-2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2D. Ⅲ-1携带的X b可能来自于I-3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 C【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解:【解答】A、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种情况,都会导致配置种类增加,且后代会出现重组性状,故A不符合题意B、基因突变的确使得DNA碱基序列改变,但是如果该改变为隐形突变或者是发生在内含子等片段上,则不会引起性状改变,B不符合题意C、单倍体植株一般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联会紊乱,所以没有可育配子产生,但加倍处理后变为两个染色体组,可以产生可育后代,C符合题意D、多倍体植株只是加倍了染色体组数,和配子数目没有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1)基因突变的“一定”和“不一定”:①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

②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③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产生等位基因。

④基因突变不一定都能遗传给后代:基因突变如果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一般不遗传,但有些植物可能通过无性生殖传递给后代;如果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

(2)单倍体认识的三点提醒:①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并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因为大部分的生物是二倍体,所以有时认为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但是多倍体的配子形成的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不只一个染色体组。

2-1-c-n-j-y②单倍体并非都不育。

二倍体的配子发育成的单倍体,表现为高度不育;多倍体的配子如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则发育成的单倍体含有同源染色体及等位基因,可育并能产生后代。

③单倍体与多倍体育种过程不同。

单倍体育种要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多倍体育种只用秋水仙素处理这一步骤。

(3)多倍体育种:果实肥厚,营养含量高,茎杆粗壮。

①原理:染色体变异②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而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即可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③特点:该种育种方法得到的植株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

④说明:①该种方法用于植物育种;②有时须与杂交育种配合。

2. C【考点】拉马克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解:【解答】A.由题意知,锁阳的叶退化,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所以二者为寄生关系,A不符合题意;B.由题意知,西北沙漠的生物多样性较低,故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由于环境比较恶劣,所以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B不符合题意;C.沙生植物可以固沙,使水土不流失,维持生态平衡,属于间接价值,C符合题意;D.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体现在: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生态系统能力的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①一般来说,自然原因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我们谈到抵抗力稳定性,人为的原因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我们会谈到恢复力稳定性(除自然森林大火)②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③一般来说,在生态系统遭受到较大或彻底的破坏时,抵抗力越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越弱,但当遭受到相同的干扰时,抵抗力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也强。

抵抗力与恢复力不一定成反相关,主要要看生态系统的气候条件(2)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3. A【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解:【解答】A、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所以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变异包括基因突变等,由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所以个体的变异是普遍现象,A符合题意B、初生演替是从没有土壤环境的地区演替起来,而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等属于一开始就有土壤环境,所以属于次生演替,B不符合题意C、重叠的越多,生物争抢资源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对资源的利用越不充分,C不符合题意D、雄孔雀的开屏现象是种内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1.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沙丘,火山岩,冰川泥,水面)(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4)自然演替的结果: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生态系统越来越稳定.(5)演替不一定都到森林阶段,要与当地的气候相适应,主要是看温度和水分.2.进化相关知识点: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③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④突变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⑦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4. A【考点】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解:【解答】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所以推论血红蛋白基因中T-A碱基对被替换成A-T,A-T碱基对和C-G碱基对的数目均不变,故氢键数目不变,A符合题意;B.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基因结构改变,进而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B不符合题意;C.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C不符合题意;D.镰刀型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是因为某个基因发生改变导致的,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①症状: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②病因基因中的碱基替换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原因:有内因和外因诱发突变(外因):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

自然突变(内因)基因突变的特点:①普遍性;②随机性;③不定向性;④低频性;⑤多害少利性3.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进化的原始材料5. B【考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基因重组及其意义解:【解答】A、1和2基因属于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所以1和2为相同基因,A不符合题意B、精原细胞不管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需要DNA的复制,所以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B不符合题意C、若发生了交叉互换,则1与3有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1与2有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C不符合题意D、1和6属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所以在配子中只能存在1或者6里面的一个,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1)等位基因: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