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常见类型: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例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
(2)(副词作状语+名词)例如: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
(3)(能源动词+名词):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4)(名词+补语)例如:今王鼓乐于此。
《孟子·梁惠王下》
(5)(所+名词)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
(6)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的组成部分之一)例如: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例如:
、
(1)楚左伊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
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例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例如:
(1)将军身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
(2)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芙蕖》
4.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
(1)(表示比喻),例如: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祀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陈涉世家》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例如: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3)(表示处所)例如: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指南录》后序
(4)(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例如: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5)(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例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
5.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例如:
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
(1)动词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里,动词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例如: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时候,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共同带一宾语,这一宾语既是及物动词的受事者,又是主语使得它成为不及物动词的施事者。
例如: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
(2)形容词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作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其货。
《促织》
(3)名词使动用法
1〉普通名词活用为使动,例如:
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
2〉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
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
例如:
令尹南辕反旆。
《左传·宣公二十年》【旆(pei),末端形状像燕尾的旗】6.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动”“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并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代词有时也活用为意动。
动词一般不用作意动。
用作意动的词可以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
成以其小,劣之。
《促织》
(2)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