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Ⅱ)6·2 罗斯福新政一、选择题1.(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7题)如图所示的曲线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2.(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6题)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
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农业结构C.复兴工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3.(2009年江苏高考18题)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4.(2011年江苏高考15题)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
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5.(2009年高考上海文综12题)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
在70多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 A.马歇尔计划 B.布什计划 C.里根计划 D.罗斯福新政6.(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17题)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
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7.(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18题)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美元逐渐升值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8.(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40题)(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
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参议员到首府,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拳办“金手套”锦标赛事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支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糟)》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
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
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劝,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
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一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
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
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
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四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
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部分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方式之一,在借款人无力偿贷而不得不将名下财产抵押的情况下,贷款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又把抵押品上市转成基金,鉴于住房市场降温,银行利率上升,很多借款人无力履约的局面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贷款机构遭受重创,导致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基金陷入困境,引发金融形势激烈变化,殃及国际市场。
——摘编自《(光明日报》2007年8月17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
(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的原因。
(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
(11分)(4)比较材料三、四,指出房贷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在当前却引发了次贷危机。
(6分)9.(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27题)(25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
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
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
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
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4分)(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6分)《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6分)(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4分)(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5分)罗斯福新政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考试内容: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分析:AD只要从罗斯福行政的内容去分析排除。
B项失业率在新政后迅速降到0,这与史实不符。
联系新政中整顿金融的措施,C是合理的选择。
2.A解析: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
考试内容:罗斯福新政。
分析:联系罗斯福新政中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的内容,即可解答此题。
3.B解析:此题以金融危机为大背景切入,考查罗斯福新政。
兴办公共工程能够拉动生产资料的投资,新工程的开工建设能提供就业岗位,工人就业后能够有能力进行消费,故①②③都正确,④和题干无关。
4.C解析:本题通过材料解读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推行计划经济模式一说错误,A项可排除。
罗斯福还十分注重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B项说法排除。
D项“新经济”时代指美国的20世纪90年代,和罗斯福总统无关。
本题应选C项,罗斯福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同时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
极有可能在推行前通过“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民进行阐释。
罗斯福“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向人民阐释新政,C是新政的内容。
罗斯福不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提倡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二战后福利国家纷纷建立起来;“新经济”时代出现于克林顿执政时期。
A、C、D表述错误。
5.D解析:在70多前应是20世纪30年代。
那么,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是罗斯福新政。
6.C解析:生产过剩,物价就会下跌,“购买并屠宰大量牲畜”是为了解决生产过剩,稳定物价。
此题考查的是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关于农业政策的目的是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购买力。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
7.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结果。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罗斯福改革对农业时间更实行减耕减产故B错误;实行美元贬值,扩大出口故D项错误;国家担保大银行信用,信誉较低的中小银行退出故C项错误;因为实行政府救济,以工代赈故政府扩大开支。
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其中多项干预措施涉及国家开支问题,比如,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实施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等。
由此判断A正确。
B、C、D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解析:此题主要涉及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及解决危机的政策,及对危机的认识问题。
第一问必须从材料中找到关键信息,然后从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角度来分析。
第二问主要考察罗斯福新政在金融方面的政策的积极意义,依据课本知识就能快速解答。
第三问要充分理解政府增加投资和扶持房地产建设可能带来的拉动经济、缓解危机的作用,此题与往常做的“田纳西水利工程”在克服危机方面的重要影响有类似之处,可以从扩大就业,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角度来组织答案。
第四问主要应该考虑的是时代背景不同了,政府采取的房贷政策方面的差异等,要善于从两个材料中找到二者不同的可比较项,然后进行分析说明。
8.(1)当时美国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消费者持币观望(2)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采取赤字政策),刺激社会需求(3)刺激房地产业恢复和发展,缓解住房危机;带动相关产业的恢复;扩大就业,提高社会购买力,缓解社会矛盾。
(4)评分说明:本问为开放性问题,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回答问题。
①从金融背景的角度说明:例如,通货膨胀时期和通货紧缩时期不同,或危机阶段和繁荣阶段不同。
②从贷款性质的角度产明:例如,良性贷款和不良贷款的不同,或适度贷款和过度贷款的不同。
③从贷款发放者的角度说明:例如,政府低息房贷和商业房贷的不同。
考生能从上述三个角度中的两个角度进行说明,即可得6分;若考生另有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
(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