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二学期第九章压强单元测试综合卷检测试题一、选择题1.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物块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两物块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将甲、乙均顺时针翻转90°,如图所示。
若甲、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Δp甲、Δp乙,则A.Δp甲一定小于Δp乙B.Δp甲一定等于Δp乙C.Δp甲可能等于Δp乙D.Δp甲一定大于Δp乙2.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倒入甲和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B.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C.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D.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3.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
若甲、乙所切去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甲、乙的重力G甲、G乙,剩余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中()①ρ甲>ρ乙②p甲>p乙③G甲>G乙④m甲>m乙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③④正确C.只有①②③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4.如图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高度之比为2:1,底面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质量m A:m B和对地面的压强p A:p B分别为()A.m A:m B=2:1,p A:p B=2:1B .m A :m B =1:1,p A :p B =2:1C .m A :m B =1:1,p A :p B =1:1D .m A :m B =2:1,p A :p B =1:15.两个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A 、B (G A =G B ),盛有不同的液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现将甲、乙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忽略液体的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物块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物块受到的浮力B .两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C .取出两物块后,B 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A 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D .取出两物块后,B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小于A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6.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强。
沿竖直方向在两个正方体上分别切去一部分(都没有切完),若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关于甲、乙正方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p p =甲乙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p p 甲乙>C .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一定F F ∆<∆甲乙D .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一定F F ∆=∆甲乙 7.如图,小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则气泡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A .浮力不变,压强不变B .浮力变小,压强变小C .浮力变大,压强变大D .浮力变大,压强变小8.两个底面积不同的(S A >S B )薄壁圆柱形容器A 和B ,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若在两容器中同时倒入或同时抽出原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A .倒入的液体体积V 甲,可能等于V 乙B.抽出的液体体积V甲一定大于V乙C.倒入的液体高度h甲,可能小于h乙D.抽出的液体质量m甲一定大于m乙9.两个底面积不同的(S A>S B)薄壁圆柱形容器A和B,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若在两容器中同时倒入或同时抽出原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A.倒入的液体体积V甲可能等于V乙B.倒入的液体高度h甲一定小于h乙C.抽出的液体体积V甲一定小于V乙D.抽出的液体质量m甲可能小于m乙10.如图所示,A、B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盛有7cm、5cm深的水,A、B之间用导管连接。
若将阀门K打开,最后A、B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之比为A.3:7B.2:3C.5:7D.1:1二、填空题11.如图甲所示,一个底面积为200 cm2且足够深的薄壁柱形平底容器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现用一弹簧将边长为10 cm的正方体实心物体M(不吸水)固定连接在容器底部的中心位置。
现往容器中缓慢注水,弹簧弹力大小与注水体积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当M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N,从A到B的加水过程中,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化量为_____Pa(不计弹簧的质量和体积,弹簧伸长量每变化1 cm,弹力变化1 N,且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变化)。
12.如图所示,在充满油的密闭装置中,可自由滑动的两活塞的面积之比S1∶S2为1∶10。
小刚和小峰分别用力F1、F2推该装置两侧的活塞,活塞正好保持静止,则两力的大小之比F1∶F2为_________,两活塞对油的压强之比p1∶p2为_________。
13.如图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A底面积大小为10cm2,内部甲液体密度为0.8g/cm3,液体深度为0.45m。
另一个薄壁圆柱形容器B底面积大小为8cm2,内部乙液体密度为1g/cm3,液体深度为0.45m,则乙液体对B容器底部的压力F乙=_________N。
若再从A、B 两容器内同时抽出体积(ΔV)相等的液体后,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和p′乙,则ΔV的范围是_________。
1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圆台形容器以不同的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深度相同、密度不同的A、B液体,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则两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p A_____p B,两液体密度ρA_____ρB,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_____F乙.(均选填“>”、“=”或“<”)15.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密封的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当将容器倒置过来。
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_________,压力_________;容器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__,压强_________(均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16.如图,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重物A、B,密度、底面积(S A>S B)均不同、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现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 A ________P B,对地面的压力F A________F B。
(均选填“>”、“<”、“=” )。
17.为了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翔翔和老师一起制作了一个特别的水槽:水槽分成M、N 两部分,M的底部面积为1 000 cm2,N的底部面积为400 cm2,厚度均忽略不计,N的底部高出M底部10 cm,并且在N的底部有一个边长为10 cm的正方形开口,使M、N相连通,如图甲所示;另外还准备了一个边长等于10 cm的正方体木块。
翔翔将木块完全密封在正方形开口上方并使其不下落,然后向N水槽中注水使h1=15 cm,观察到木块没有上浮如图乙所示。
继续向M水槽中注水,如图丙所示,直至木块能刚刚脱离N水槽的底部,此时水槽M中水深32cm。
当向N水槽中注水结束时木块的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Pa,木块的密度为______kg/m3。
18.如图所示,两柱形容器的底面积S A=3S B,容器内分别装有A、B两种液体,容器底受到的压强p A=p B,若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块分别投入A、B两液体中,液体均未溢出,且甲物块在A中悬浮,乙物块在B中沉底,甲物块密度是乙物块的3倍,这时液体A、B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增加了△p A、△p B,已知△p B=2△p A,那么,原容器内所装液体的高度之比h A:h B=_____.1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边长之比L甲:L乙=3:2.将乙叠放在甲上方时,物块甲对桌面的压强为p1,拿走物块乙,甲对桌面的压强为p2,已知p1:p2=3:2,则G甲:G乙是_____,ρ甲:ρ乙是_____,若将甲叠放在乙上方时,物块乙对桌面的压强为p3,则p3_____p1(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如图所示,向空矿泉水瓶内倒入热水后迅速倒出并盖紧瓶盖,瓶子变扁了,这是______作用的结果;高山上普通锅煮不熟饭,是因为高度越高,大气压强就越______(高/低),锅内水的沸点______ (小于/等于/大于)100℃。
三、实验题21.(6分)小明利用小注射器(容积为10ml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小明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______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8N ,其它数据均记录在表中.依照他的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为______Pa 。
体积长度 拉力 大气压 10ml 5cm 1.8N(3) 小明的测量值比标准大气压偏小,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4) 同学们在进行估测大气压实验时,首先读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V ,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 ;然后按照如图所示的过程,慢慢的拉注射器(甲图没有盖上橡皮帽、乙图在排尽空气后盖上了橡皮帽),刚好拉动活塞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是F 1和F 2。
则他们测量出大气压强最接近于(_____)(2分)A .1F L VB . 2F L VC .()21F F L V - D .()21F F L V+ 22.小明用2mL 的注射器、量程为0~10N 的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本实验的原理是二力平衡和p =______步骤一: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步骤二:如图甲所示安装好实验器材,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外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______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5N ;步骤三: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______长度为4.00cm ;步骤四:算出大气压强值为______Pa 。
同组的小华分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后,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①将步骤一改为:先将注射器内抽满水,再竖直向上推动活塞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便于______;②如图乙,取下橡皮帽,重复步骤二的操作,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4N由此可知,此时活塞所受到的______(选填“摩擦力”或“大气压力”)为0.4N;小华根据改进后测得的数据,重新计算大气压的值为______Pa。
23.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中,小丽利用规格相同的两块海绵及相同的三本字典,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小丽是根据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2)通过实验图乙、丙,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3)通过观察比较图________后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4)若图乙、卯中字典对海绵、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乙、p卯,则p乙______p卯(选填“>”、“=”或“<”),原因是_______;(5)小丽同学想按图卯测量一本字典平放在水平桌面中央产生的压强,请你帮小丽完成实验步骤:A.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一本字典的重力为G;B.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字典的长a、宽b、厚c;C.则一本字典本平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对水平桌面产生的压强p卯= 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