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荆棘鸟》中的菲奥娜的人物特征

《荆棘鸟》中的菲奥娜的人物特征

《荆棘鸟》中的菲奥娜的人物特征
摘要:菲奥娜是《荆棘鸟》中的第一代女性,在爱情与婚姻面前她是勇敢的,但是她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本文将通过对菲奥娜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来正确的认识她女性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荆棘鸟;菲奥娜;女性;反抗特征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作家科林•麦卡洛的一部著名小说,这部小说于1977年出版问世,得到了读者与学界的好评,甚至被认为是与《飘》可以相媲美的文学作品。

《荆棘鸟》的一经问世,便迅速成为美国的十大畅销书,深得读者的喜爱,而作家科林•麦卡洛也由此而家喻户晓。

在这部小说中,麦卡洛通过故事的发展与变迁,将几位人物的形象特征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以下,本文将通过对《荆棘鸟》故事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将菲奥娜的人物特征揭示出来,希望能对菲奥娜有一个正确的诠释。

一、《荆棘鸟》简介
《荆棘鸟》这部小说,以梅吉为线索,对澳大利亚牧场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变迁都表现了出来,作者并对故事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刻画,这是小说的一大创作特色。

麦卡洛在这部小说中成功的将三代女性的鲜明时代性表现了出来,她们分别是祖母菲奥娜、母亲梅吉以及女儿朱丝婷。

这三位女性她们性格各异、背景与所受文化也大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她们都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对于自己向往的人生与爱情,她们都奋不顾身的进行反抗,不惜与传统文化与道德相违背。

但是她们也因为自己追寻梦想的勇敢,而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小说以《荆棘鸟》为名,是缘于一个关于荆棘鸟的传说。

传说有一种鸟,这种鸟它的身体是很矮小的,它与荆棘树好像是不可分开的一样,它从离开鸟巢的那天起,它就开始对荆棘树的寻找之旅。

当它如愿以偿的找到这棵树时,就停止寻找。

找到了荆棘树,鸟就把把自己的身体扎进行树上最长、最尖的再棘刺上,这个过程必然是十分痛苦的,但是这种形为却是它心甘情愿去做的,因而它虽然流着血、忍受着巨痛,它仍旧放声歌唱的。

它的歌声是婉转动听的,尽管在它奄奄一息之时,它仍旧用自己的生命在歌唱着,因为它的一生仅有这一次歌唱。

这种鸟被叫做荆棘鸟,它因自己一生仅有的一次优美地歌唱,而让所有的鸟都黯然失色。

荆棘鸟的生命在它的歌声中得到了永生,它没有外力的强迫与压制,是心甘情愿地去将生命付诸那一次的歌唱,它是勇敢的化身。

可以说《荆棘鸟》的三位女性就是荆棘鸟的化身,她们为了自己的爱情与梦想而不惜付出沉重的代价,只为了生命中那绝无仅有的一次体验。

《荆棘鸟》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在是澳大利亚的牧场发展与进步的时代步伐之下的,从小说作品中也能感受到畜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相应的社会问题。

本小说一共有七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个人物为中心而进行论述,七个部分之间是彼此联系与渗透的,在人物关系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前后相互呼应。

小说以梅吉这位女性形象为发展脉络,作者将她与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缠为主线,将克利里一家三代女性的故事丰富发展了起来。

梅吉是第二代女性,他爱上了神父拉尔夫相爱了,但是拉尔夫却为了私吞梅吉姑母的1300万英镑而离开了梅吉。

而菲奥娜是梅吉的祖母,她是一位勤劳能干的女性,她是一位出身高贵的小姐,但是由于自己对于一位有妇之夫有过爱情并生有一子,因而她的父亲后来将她嫁给了家里的仆人,她的生活并不幸福。

而另一位女性则是梅吉的女儿朱丝婷,她长大后当了演员,嫁给了德国的一位内阁
大臣。

三位女性在不同的背景与文化成长起来,她们对待爱情就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她们也为了自己爱情的追寻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其中菲奥娜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她的人生是勇敢与挣扎并行的过程,更是她有别于其他女性的地方。

二、菲奥娜的人物形象
菲奥娜的人生是戏剧化的,她在富裕的家境中生活过,最终却嫁给了贫困的仆人,这样的人生只缘于她曾勇敢追寻自己的爱情,最终却在父权的统治下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菲奥娜出生于澳大利亚的一个贵族家庭,克利亚家庭在上层社会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她是身份显赫的富家小姐,原本她的婚姻与人生应是很美好的,但是她却没有像大部分同代人所经历的那样发展。

菲奥娜原本高贵的出身,因她与一个有妇之夫的爱情而被抹杀了,从此,她为了自己的爱情而走上了贫苦的生活。

《荆棘鸟》中,麦卡洛对于菲奥娜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她是一个略矮于中等个子的非常端庄、相当漂亮,然而却面无笑容、神情严肃的妇人。

她身段优美,尽管下身已经怀过六个孩子,但纤细的腰肢还没有变粗。

”在菲奥娜一出场时,麦卡洛对她形象的描写。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菲奥娜虽然嫁给一个下层社会的仆人为妻子,但是她上层社会的端庄与良好教养却是没有改变的。

她是一位有贵族气质的美丽女人,但是她的神情中却没有喜悦与快乐,作者也为揭示她悲惨的爱情与过往而埋下了伏笔。

菲奥娜在少年时代与一个已婚男人帕克汗相爱了,并为帕克汗生下了一个孩子,做为殖民地的贵族世家,她的父亲十分恼火,认为女儿将她的颜面都丢尽了,因而想把她赶出家门。

后来,她的父亲把她嫁给了家里的仆人帕迪,她为帕迪生下了几个孩子。

虽然她因为与帕克汗相爱,而把自己原本高贵的出身抛弃了,她的婚姻与生活一下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她并没有后悔过,反而将自己全部的爱都投入到了她与帕克汗的儿子弗兰克身上,她曾说:“弗兰克,要是没有你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把弗兰克当成是帕吉汗的延续,而她的其他孩子都不及弗兰克让她喜欢。

虽然,菲奥娜与帕克汗的爱情是短暂的,但是她却是在用自己的一生来对爱情进行诠释,直到她年老时回忆起此事时,仍旧为当时的爱情的感到欣慰,没有半点后悔之意。

显然,菲奥娜与帕迪的婚姻是没有爱情而言的。

菲奥娜由于违背了当时的封建与传统伦理观,而被社会与亲人所不耻,她的父亲一气之下,将她嫁给了家里的仆人,她的身份也下降到了下层社会的平面上,她为自己曾经的爱情付出了永久的代价。

她与帕迪的婚姻只是父亲惩罚她的后果,她与帕迪在结婚这前甚至没有见过,就这样,这样一位出身高贵的女人与帕迪一起开始了下层社会的生活。

因而麦卡洛在描写菲奥娜时,说她是一个相当漂亮的、却没笑容的女人,这样的人生经历,不幸福的婚姻,菲奥娜哪里会笑的出来,更没有幸福而言。

三、菲奥娜的反抗意识
菲奥娜出身于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上层社会,她的出身本是十分高贵的,可以说,按照当时社会的风俗与文化,菲奥娜的人生应当是相当富有与受人尊敬的。

但是菲奥娜是一位女性,在男权社会统治之下的女性也如中国古代社会一样,是没有实际的社会地位的,男性,一直是女性的主宰,菲奥娜也不例外。

与其说菲奥娜是由于与有妇之夫私通生子而受到了惩罚,不如说是男权社会将她的幸福扼杀了。

菲奥娜是男权社会、封建社会与旧道德的产物,她的悲剧人生是那个社会造就的。

菲奥娜虽然出身高贵,但是她却没有能力去掌控自己的人生,不能去选择自己的爱情与婚姻,最终她在男权社会的压迫下而最终悲惨的生活在社会下层,这与西言父权文化是分不开的。

菲奥娜所生活的时代正是父权文化盛行的时代,在当时,父亲与丈夫在社会与家庭中处于统治者地位,而女性则处于被统治的边缘地位,她们虽可以有想法、有思想,但是她们的社会地位却是男性所给予的,是男性的附属品。

菲奥娜由于自己在爱情的“过错”,与一位有妇之夫相爱并生下了孩子,她受到了来自社会与家庭的歧视,而将自己原本高贵的出身而淹没了,她不再高贵、受人尊敬,变成了与帕迪相同社会地位的下层人民。

她因为追求自己的爱情而最终悲惨收场,但是她勇于追求爱情的勇气却是那个时代女性极为宝贵的精神,由于她的不甘心放弃爱情,父权社会让她受到了惩罚。

可以说,菲奥娜是一位有着反抗精神的女性,她虽然出身于严谨的世家,但是她却没有像传统女性那样去追求一个温馨的、适合时宜的婚姻,而是勇敢的追求着自己的爱情,尽管那爱情是不被世俗所接受的。

菲奥娜为了赢得爱情而不惜与父亲与家族为立,还为帕克汗生下了一个孩子,她也因此而被下嫁给了帕迪,过着下层社会的生活。

但是菲奥娜对于自己年轻时的爱情却没有丝毫后悔,她也表示仍旧是爱着帕克汗的:“我爱那个男人……我爱他爱的发疯了,我知道我从此以后不会再爱上别的男人……”这是菲奥娜荆棘鸟特征的语言表现,她虽然为了爱情而让自己痛苦余生,但是她仍旧如痴如狂的爱着帕克汗。

从女性角度来看菲奥娜,她是一个女性觉醒的极好例子。

在爱情面前,她敢于为了爱情而踏上荆棘,并没有被传统社会文化与道德所吓倒,而是勇敢的承担自己的痛苦与惩罚。

在男权社会的统治之下,作为女性的她因为性别是从属于男性,因而她悲剧的人生在她走上爱情之路时就已经注定了。

她曾有过对社会的强烈的反抗之心,但是在爱情失败之后,她却没有将反抗精神坚持到底。

菲奥娜的女性意识与反抗意识还处于模糊与不彻底的阶段,当父亲对她进行“制裁”时,她没有反抗,而是乖乖的任其父亲与家族处置,无论是爱情还是婚姻,她都没能真正做自己的主人。

她仍传统社会下层的勤劳妇女一样,去操持家务、抚养孩子,对于丈夫与父亲毕恭毕敬。

她追逐爱情时的反抗精神已经荡然无存了,菲奥娜不彻底的女性意识与反抗精神,让她的人生没有色彩,回归到了传统文化的钳制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①科林•麦卡洛;荆棘鸟[M];商务印书出版社;2009
②赵安如;女性的艰与人的艰难[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0(6)
③徐辉;试析西方教育理论中的女性思潮[J];比较教育研究;2000(2)
④西蒙娜•波伏娃;第二性[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