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综合题
1、物质代谢是相互联系的。
结合糖代谢和代谢的知识,讨论糖在体内转变为脂肪的大体反应途径
2、有人给肥胖者提出下列减肥方案,该方案包括两点:①严格限制饮食中脂肪的摄入,脂肪的摄入量是越少越好;②不必限制饮食中蛋
白质和糖的量。
试用所学生物化学知识分析,该方案是否可行,并写下你的推理过程。
答:此方案不可行。
这是因为:
①严格限制饮食中脂肪的摄入是对的,脂肪的摄入但并非越少越好,人体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必须靠食物中的脂肪提供。
许多脂溶性维生素也溶解在油脂中,食用一定量的脂肪也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②物质代放谢是相互联系的,通过限制脂肪的摄入,而不限制饮食中的蛋白质和糖的量,是永远达不到目的,减肥,意欲减少体内脂肪,如果不限制蛋白质和糖的摄入,糖和脂肪在体内很容易转变为脂肪,不但不能减肥,可能还会增加体重。
③减肥应通过脂肪动员来实现,而脂肪动员的条件是供能不足,只有在食物总热量低于人体所需的总热量时才能进行脂肪动员。
限制饮食总热量时得提供足够的蛋白质,以保持体内的氮平衡。
热量低于人体所需的总热量时才能进行脂肪动员。
限制饮食总热量时得提供足够的蛋白质,以保持体内的氮平衡。
3、一位农家小女孩,尽管有着正常的平衡膳食,但也患有偶然的轻度酮症。
你作为一名学过生化的学生,当发现她的奇数脂肪酸的代谢不及偶数脂肪酸的代谢好,
并得知她每天早上偷偷地摸到鸡舍去拿生鸡蛋吃,你打算下结论说,她患有某种先天性的糖代谢的酶缺陷?试就她的病症提出另一种合理的解释。
该女孩并未患某种先天性的糖代谢的酶缺陷。
这是因为:①如果患有某种先天性的糖代谢缺陷。
那么小孩在正常平衡膳食时不会是偶然的轻度酮症;②该小女孩常去拿生鸡蛋吃,因为生鸡蛋清中有一种抗生物素蛋白,它与生物素结合后影响了生物素的吸收,导
致她出现生物素的缺乏,而生物素是所有需ATP 的羧化酶催化的反应所必需。
下列酶的活性受到影响:
位。
G-3-P DHAP
脂肪
, 以及各主要反应阶段发生在细胞内何部
不必考虑病理状态和遗传因素)
答:
①丙酮酸羧化酶活力下降,此酶是糖生成TCA 循环中间物所必需的,该酶活力下降时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的速率下降,肝脏中酮体生成加
速,出现轻度酮症是不难解释的。
②乙酰CoA羧化酶活性下降,此酶活力下降时,体内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受阻,乙酰CoA的去
路之一不畅,乙酰CoaA的含量升高,
结果同样是引起酮症。
③丙酰CoA羧化酶活力受影响,该酶是奇数碳链脂肪酸的末端三碳片段代谢所必需。
当该酶活力受到影响,必将影响到奇数碳链脂肪酸的代谢。
从以上分析可以认为小女孩患有轻度的生物素缺乏病,致病原因是常吃生鸡蛋所致。
治疗及护理方法是:去掉不良生活习惯,并补充适量的生物素,症状会慢慢消失。
4、为什么说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并不是β- 氧化的简单逆转?请将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一一比较。
答: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并不是β-氧化简单的逆转两者之差异列表于下:
5、物质代谢是相互联系的。
结合糖代谢和代谢的知识,讨论脂肪转变为糖的大致反应途径。
请以油料作物种子发芽时的物质转化为例加
以说明。
(提示:讨论时至少应涉及脂肪的分解代谢、乙醛酸循环、FDP → G-6-P → G-1-P → UDPG → 糖TCA循环中的部分反应以及糖异生作用等)
6、下列两栏中,左栏是遗传代谢缺陷, 涉及单个分解代谢酶的丢失,右栏为这种缺陷所引起的可能后果, 请把每种酶缺陷与右栏中最可能的
答:搭配结果如下:
缺陷①→→后果④
缺陷②→→后果①
缺陷③→→后果⑦
缺陷④→→后果③
缺陷⑤→→后果⑤
解释如下:
缺乏吡哆醛激酶时,VB6难以转变成磷酸吡哆醛,后者对氨基酸代谢至关重要,包括合成和分解。
故选④ 缺乏丙酰CoA羧化酶,丙酰CoA难以转化成琥珀酰CoA,而前者是奇数碳链脂肪酸分解的产物之一,故选① 缺乏异柠檬酸脱氢酶,TCA物质循环受阻,所有含碳有机物有氧代谢受阻。
选⑦ 缺乏OAA脱羧酶,OAA→丙酮酸反应受阻,蛋白质分解产生的部分氨基酸进一步分解受阻,故损害从蛋白质中获得能量的能力。
此反应与糖代谢关系不大。
故选③
缺乏丙酮酸脱氢酶,丙酮酸→乙酰CoA的反应受阻,由于反应是糖有氧氧化的必经反应,蛋白质分解产生的生糖氨基酸也需经过此步反应。
故选⑤
7、脂肪酸氧化时,脂酰基是如何进入线粒体的?绘图表示。
脂肪酸合成时,乙酰基又是如何运出线粒体的?绘图表示 答: 脂肪酸氧化时,脂酰基进入线粒体的
示意图如下
:
脂酰CoA
SHCoA
肉碱脂酰转移酶Ⅰ
膜间隙
线粒体
肉碱
SHCoA
脂酰肉碱
脂肪酸合成时,乙酰基运出线粒体的示意图如下
碱
肉
8、结合DNA半不连续复制图,描述复制的基本步骤。
答: DNA半不连续复制分以下七个步骤:
①拓扑异构酶引进活节② DNA 解链酶解开双链
③ SSB 与单链结合稳定单链区④ 引物酶催化合成RNA引物
⑤DNA 聚合酶Ⅲ催化DNA的合成,前导链上是连续合成的,后随链上是不连续合成的,合成方向5′→3′
⑥DNA 聚合酶Ⅰ除去引物,修补缺口
⑦连接酶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以完成后随链的合成。
9、试叙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及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答:DNA双螺旋模型:
① DNA 分子由两条链组成,相互平行,方向相反,呈右手双螺旋结构
②磷酸和核糖交替排列于双螺旋外侧,形成DNA 分子的骨架与螺旋的纵轴平行。
碱基位于内侧A-T、G-C 配对,碱基对平面与纵
轴垂直。
③双螺旋的平均直径为2nm ;每一圈螺旋的螺距为3.4nm ,包括10 对碱基
④双螺旋表面有一条大沟和一个小沟。
DNA 复制过程:见第8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