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练习题
七、《西游记》的文学价值: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 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 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 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 袋似的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 谐,妙趣横生。这种特点,无疑使该书赢得了各种 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 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 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 《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 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一、课文分析
• 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 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前五回故事梗 概:花果山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觅得水帘洞 被群猴拥戴为王。数年后,石猴拜菩提老祖为师, 获名孙悟空,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 斗云,又向龙王讨得金箍棒,后大闹天宫。玉帝 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悟空,悟空两度 打败众天神。于是,观音推荐小圣二郎神擒拿孙 悟空,本课故事即从这里开始。
我理解:
• • • • • • • • • • • 只情:尽情。 那厢:那边。厢,边,旁。 猢狲:猕猴的一种,这里泛称猴子。 撺:通“蹿”,逃窜。 淬:指浸入或沉入水中。 下溜头:江河的下游。 木木樗樗:形容痴呆、孤单的样子。 躘踵:踉踉跄跄,要跌倒的样子。 窗棂:窗户或栏杆上雕有花纹的格子。 弄喧:弄玄虚,耍花招。 愕然:吃惊的样子。
课堂练习
•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 是( B ) chè • A、掣棒( zhì ) 吆喝(yāo) 金箍棒 (gū) • B、钉住(dì ng) 寻觅(mì ) 淬入水内 (cuì ) • C、鲂鱼 (fáng) 花鸨 (bǎo) 幌一幌 huǎng (huàng) • D、高擎 (qí ng) 青鹞 (yào) 大鹚老 (zī)
示例:大圣变作鹚老的情节最 吸引人,它写出了大圣逃跑躲 避的速度之快,显示了作者丰 富的想象力,这个情节给我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
• 大圣被追得一天无路,入地无门,变了个土 地庙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 大圣的尾巴变作一根旗杆,让人忍俊不禁, 我觉得这是文章中最精彩的情节。 • 大圣变作二郞神的情节写出了猴性的戏谑, 在紧张的斗法过程中使故事情节得以舒缓, 让人记忆深刻。
二、学习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目标:快速阅读课文, 提高 阅读速度。认识 “木木樗樗” 、“蓼 汀” 、“躘踵” 、“窗棂 ”等生字词。 •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内容并分析孙悟 空的形象。 •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对《西游记》以 及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三、重点难点
1、把握课文内容并分析孙悟空的形象。 2、培养对《西游记》以及中国古典文学的热 爱。
课堂练习
• 3.指出下列是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 (1)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 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反复 • (2)(大圣)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 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 良愿。排比 • (3)(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相似, 径来吃这水蛇。比喻 • (4)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 眼,却怎么是好?反问 • 4.花果山福地 水帘洞洞天
四、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 课文标题中的“小圣”和“大圣”各指的是 谁?
• 大圣(孙悟空)
• ①麻雀儿 ②大鹚老 ③鱼儿 ④水蛇 ⑤花鸨 ⑥土地庙儿 ⑦二郎爷爷
小圣(二郎神)
饿鹰儿 大海鹤 鱼鹰儿 灰鹤 原身 原身 原身
五、精读课文,体会妙处
• 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为什么?
六、畅所欲言,拓展延伸
• 1、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 到制伏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 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
•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写 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就会使得文 章平铺直叙,味同嚼蜡,无法吸引读者,且 文章的曲折性就没有了。
Hale Waihona Puke • 2、本文主要刻画了“大圣”和“真君”两个 人物形象,请问: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 为什么? 同学们自由讨论
经典语句赏析
• “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 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 儿,飞在树梢头钉住。”句中哪些动词 用得好?为什么? • “捏”、“藏”、“变”、“飞”、 “钉”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
经典语句赏析
• “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 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 也!’”,这句话写“六兄弟”的“慌慌张 张”对刻画孙大圣有什么作用?
(3)【西游歇后语】写出两条你积累的西游 歇后语。
二郎神斗孙悟空——你变我也变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孙悟空变土地庙——露了尾巴
• 5、课文中展现了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变化,选 项中都是孙悟空变化的一组是(D ) • A、麻雀 雀鹰 鱼儿 B、麻雀 鱼鹰 花鸨 • C、水蛇 灰鹤 鱼儿 D、麻雀 花鸨 水蛇 • 7、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变成一座庙宇时,二郎神 认出的原因是 ( ) • A、孙悟空的气味 B、旗杆(猴子的尾巴)立 错了位置 • C、孙悟空的眼睛 D、孙悟空的腿 • 8、在《西游记》中最能吃苦耐劳却有很多缺点和 弱点,常常引人发笑的人物是( ) • A、唐僧 B、猪八戒 C、孙悟空 D、沙僧
•
•
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 家。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 (今江苏淮安)人。
我会读:
• 掣棒(chè) 金箍棒(gū) 大鹚老(cí ) 淬入(cuì ) 猢狲(húsūn) • 青鹞(yào) 鹭鸶(lùsī) 老鹳(guàn) • 鲂鱼(fáng) 撺出(cuān)畜生(chù) • 花鸨(bǎo) 木木樗樗(chū)蓼汀(liǎotīng) • 躘踵(lóngzhǒng)窗棂(lí ng) • 愕然(è) 哪吒(nézhā) 幌一幌(huǎng) • 提防(dī) 吆喝(yāo·he)
我最喜欢沙和尚。因为他为人忠厚老实,忠于职 守,有团队精神,也很机警,不占小便宜、不好 吃懒做。
5、文学常识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 四大名著 之 一,由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 编撰而成。 此书描写的是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和尚 保 护 唐僧 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的 传奇历险故事。
• • • •
《红楼梦 》作者 曹雪芹, 《 水浒传》作者 施耐庵 , 《三国演义 》作者 罗贯中 , 《 西游记 》作者 吴承恩 ,
文学常识
《西游记》,又名《西游释厄传》,是中国古典
四大名著之一. 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此书描写的是孙 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白龙马保护唐僧西天取 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故事跌宕 起伏,惊心动魄。 作者以虚构的人物描述了那个年代的人心险恶、 腥风血雨,与唐僧师徒四人所走过困难重重的取经 之路。
猪 八 戒
孙 悟 空
沙 悟 净
唐 僧
猪八戒代表贪心,贪财、贪色、贪名、贪 利、贪吃、贪睡……所以给他取名八戒, 意思是只有戒了这八样才能熄灭贪欲,才 能获得智慧。 孙悟空代表斗志,见了不平的事就要管, 嫉恶如仇。 沙悟净代表憨厚,他是生性憨厚的老实人, 不明事理,没有是非观念。 唐僧代表善心。
作者简介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 A、神话小说是以虚象幻境作为表现形式的, 是社会生活的曲折的反应,也是人们精神的 悠远的寄托。 • B、《西游记》运用的语言是古代白话,其 中杂用了不少方言、俗语,所使用的语言给 人妙趣横生的感觉。 • C、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喊出了“皇帝 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 • D、文中的大圣指二郎神,小圣指孙悟空。
cí
课堂练习
• • • • • •
1.根据拼音写汉字 xún mì( 寻觅 ) zōng jì ( 踪迹 ) tiě qián (铁钳) qí gān (旗竿 ) è rán (愕然 ) 2.下面横线上应选哪一项依次填上最合适(A ) 将近洞口,正 着康、张、姚、李四太尉、郭 申、直健二将军,一齐帅众挡住道:“泼猴, 那里走!”大圣 了手脚,就把金箍棒 做 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 飞在树梢头 。 • A.撞 慌 捏 钉住 B.碰 乱 拿 落脚 • C.撞 乱 捏 钉住 D. 碰 慌 拿 落脚
喜欢大圣
• 神通广大、敢于反抗 机敏、 坚毅 勇敢、 无畏
喜欢真君
• • • • 本领高强 (总能识破大圣 的各种变化) 神通广大
八、小结收获
学了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 遇到困难时,要有坚毅的品质和无畏的精神。只要 坚持过,奋斗过,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无怨无悔。 • 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变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 关键,这样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 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插上神奇 的翅膀。我们要学习作者奇妙大胆的想象。
B
B
• 3、综合性学习。 • 学习了本节课后,班内决定举行一次“走进 西游”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 (1)【西游故事】《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 肯定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说出两 个。 • ( 三借芭蕉扇 )( 三打白骨精 )。 • (2)【西游人物】西游人物在小说中塑 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你最喜欢哪个? 为什么?
• 用六兄弟的慌慌张张来反衬孙大圣的沉着、 镇定。
经典语句赏析
• “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 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 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 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 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 这几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它们刻画出 了一个怎样的大圣形象? • 这几句话语言幽默诙谐,既写出了猴性的戏 谑,又刻画出了一个机敏可爱的大圣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