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的输送 - 教学设计
————————————————————————————————作者:————————————————————————————————日期:
《电能的输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电能的输送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前面几节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的知识目标是知道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理解掌握高
压输电模型。
本节能力目标是通过思考、讨论、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综合和应用能力。
本节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全面分析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投身祖国建设的热情。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找出影响远距离输电损失的因素,使学生理解高压输电可减少功率与电压损失。
难点是理解高压输电原理,区别导线上的输电电压U 和损失电压U。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经对电能的输送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采用的是高压输电,但是为什么采用高压输电,大家并不清楚,所谓学以致用,同学们的好
学求知欲,促使他们急于知道原因,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逐步引导,多采用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对本节内容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输电线路上电压与功率损失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
2、结合变压器的相关知识解决远距离输电的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节约用电,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
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
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 字
1、学习之前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室上网搜索与电能的输送有关的知识,了解我国东西部能源的分布特点。
2、授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学生展示自己的搜索成果,并相互讨论如何能使资源合理分配。
3、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构建知识网络,展示电能输送的方法及特点。
4、通过计算机网络,学生对我国的资源分布有了足够的了解,能更快速的投入到
学习中去,提升了学习兴趣,也获得了成就感,提升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
教师活动习、训练、实验、研讨、
探究、评价、建构)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
源、方法、手段等)
利用万维网,搜索
(一)引入新课通过学生自主
搜索东西部资
源分布和经济
下载资料,将之存
(二)进行新课
一、电能的输送
1、电能远距离输送
相比较于传统能源的
优点:可靠、保质、
经济
通过例题找到电能损
耗的原因
二、如何减小输
电线上功率的损失
1、减小输电线
上的电阻
(1)用电阻率
小的金属做导线材料
发展现状,引出在自己的空间或打
电能的输送。
印出来,以便分享。
尝试画出电能幻灯片的制作与使
输送的示意图用
(2)缩短输电距
离
(3)增大导线横
截面积
2、减小输电电流
电站输出的
电功率是一定的,需
提高输送电压(高压
输电)
再通过例题的变型验
证高压输电是行之有
效的
难点突破:划分家庭
1 号家庭:发电厂输出思考与阅读
2 号家庭:升压变压器
1、是不是输电
输出电压越高越
好? --- 课本直通过课件,展示输3 号家庭:降压变压器流高压输电
输入
2、采用一个电
电示意图,让学生
4 号家庭:降压变压器站与一批用户有宏观的思想。
输出(用户)的“一对一”的
供电方式,有什
亲戚:线损部分么弊端? -----
电网输电
(三)小结课后习题第
3、5 题
2、
课件:展示知识框
架和汇总,有利于
学生对本节课总体
的把握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
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 字左右
一、本节课通过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解决高压输电问题时,引入“三个家庭”及“亲戚”,
让学生体会各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较好的突破了难点。
然后通过课后材料的阅读,接触科技前沿,促进学生好学,能动的特性,为将来踏上科技道路起到了
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节课将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有机结合,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以创设情景为切入点,做好课堂演示和学生实验是成功
的关键。
二、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上网搜索资料,体会我国东西部资源分布差异,和东部对能源的需求缺口然后,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常压输电时输电线上电
能损失很大,调动他们探究的积极性。
学生提出降低电阻输电后,通过成本及阅读让他们了解科技动态,并顺利转入高压输电的教学。
随后,通过模拟高压输电,
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品尝成功的喜悦,获得感知。
进一步通过分析习题,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再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