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蔬菜学大纲

蔬菜学大纲

《蔬菜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蔬菜学开课学期:第5-6学期适用专业:园艺课程编码:02407216总学时:94学时学分:6学分面向专业:园艺专业一、课程的教学目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园艺专业学生了解蔬菜生产的基本状况、主要蔬菜的生物学特性和实用栽培技术。

其主要任务是探讨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生产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

是蔬菜学的主干模块课程之一,也是进行蔬菜育种及设施蔬菜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适用于学完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等有关基础课程的同学选修,内容上注意与以上学科的衔接,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基本概念和蔬菜栽培实用技术,要把课堂讲授与蔬菜生产紧密结合备课过程中随时补充新内容,及时介绍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及优良品种,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向。

三.考核方式、方法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方式,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为期末成绩。

四、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概述(2学时)一、蔬菜的概念,蔬菜生产的意义二、蔬菜生产历史、地位和作用三、蔬菜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四、蔬菜栽培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章蔬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9学时)第1节蔬菜的种类与分类(2学时)一、蔬菜的种类二、蔬菜的分类方法:1.植物学分类;2.按食用器官分类;3.农业生物学分类。

三、三种分类方法的优缺点第2节蔬菜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调控技术(6学时)一、温度:根据蔬菜对温度的要求分为耐寒性、半耐寒性、喜温性和耐热性四类,各种作物不同时期对温度要求不同。

日温和夜温、地温和气温对作物的作用不同。

二、光照:光照是引起温度、湿度等其它环境因子变化的根本原因,因此光照是影响蔬菜作物,尤其是保护地栽培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不同作物对光强要求不同。

据此分为强光植物、中光植物和弱光植物。

根据不同蔬菜作物对日照长短的要求,可分为长日植物、中日植物和短日植物。

0.5学时三、水分:按蔬菜的生态特点及对水分的要求分为五类,说明各类蔬菜对土壤和空气湿度的要求、蔬菜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要求等。

四、土壤营养:蔬菜多为耐肥作物,但不同种类对各种元素的要求不同;同一作物在不同的生育时期需肥量亦不相同。

五、气体:(一)有益气体1.CO2:(1)CO2的作用;(2)保护地内CO2浓度的时期变化与日变化规律;(3)CO2施肥技术。

2.O2:(二)有害气体:包括SO2、SO3、CI2、NH3、乙烯等有害气体的危害症状及发生原因。

本章重点:1.蔬菜种子品质检验;2.保护地育苗技术;3.蔬菜嫁接原理与技术;4.蔬菜生长发育对温光环境的要求及调控第3节蔬菜种子与育苗(8学时)一、种子的涵义与品质检验二、影响种子发芽的环境条件三、保护地育苗技术(一)播种前准备:育苗设施选择、育苗时期、根系保护措施、种子处理(二)播种:播种方式、播种量、播种技术(三)苗床管理:温度、湿度、光强等管理技术四、露地育苗技术五、无土育苗:意义和特点、育苗设施、培养基质、营养液六、嫁接技术:意义和原理、瓜类蔬菜嫁接技术、茄果类蔬菜嫁接技术。

七、定植(一)定植前准备(二)定植时期(三)定植方法(四)定植后管理(五)采收第三章茄果类(4学时)第1节概述一、茄果类蔬菜的种类二、茄果类蔬菜的共性第2节番茄(2学时)一、起源与历史二、品种资源:分类、主栽品种。

三、生物学特性(一)植物学特性(二)生育周期及生长动态(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温度、光照、水分、土壤与养分。

四、栽培技术(一)栽培季节:露地春栽培、早春保护地栽培、秋季露地栽培、秋延迟栽培、日光温室栽培等的适宜栽培季节。

(二)育苗:幼苗培养技术。

(三)定植:定植时间、定植密度、定植方法、缓苗期管理方法。

(四)田间管理:温光管理、肥水管理、植株调整、田间诊断、病虫防治、适期收获。

第2节茄子及辣椒(2学时)一、起源与历史二、品种资源:分类、主栽品种。

三、生物学特性(一)植物学特性(二)生育周期(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温度、光照、水分、土壤与养分。

四、栽培技术(一)栽培季节:露地春栽培、早春保护地栽培、日光温室栽培等的适宜栽培季节。

(二)育苗:(三)定植:(四)田间管理:温光管理、肥水管理、植株调整、田间诊断、病虫防治。

(五)收获:成熟度的鉴定,收获前后的管理。

第四章白菜类(4学时)第1节概述(1学时)一、白菜的种类1.白菜:包括大白菜、小白菜、乌塌菜、菜苔等2.甘蓝:包括结球甘蓝、花椰菜、球茎甘蓝、抱子甘蓝等3.芥菜:包括叶用芥菜、茎用芥菜、根用芥菜、籽用芥菜等。

二、白菜类蔬菜的共性第2节大白菜(2学时)一、白菜的起源与栽培历史二、品种选择三、生物学特性:1.植物学特性;2.生育周期;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土壤条件四、栽培技术(一)栽培季节(二)秋白菜栽培技术:整地施基肥、播种、田间管理(三)春夏大白菜栽培技术:品种选择、适期播种、育苗、定植、肥水管理、收获。

第3节花椰菜(1学时)一、类型与品种: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二、生物学特性:1.植物学特性;2.生育周期;3.花球形成过程;4.对生活条件的要求:温度、湿度、光、土壤和营养。

三、栽培技术(一)栽培季节:早春保护地栽培、早春露地栽培、夏季栽培、秋季栽培、秋季假植栽培的适宜播期与收获期(二)春花椰菜栽培技术:1.品种选择2.育苗;3.定植;4.肥水管理;5.收获(三)秋季栽培技术:品种选择、培育壮苗、田间管理。

(四)假植栽培技术要点四、采种:1.北方采种难的原因;2.采种方法:阳畦采种、日光温室采种方法。

本章重点:1.白菜分类;2.春夏大白菜栽培技术要点;3.花椰菜花球形成机理及调控技术。

第五章根菜类(2学时)第1节概述介绍根菜类蔬菜的种类及其共性,。

第2节萝卜一、萝卜的栽培历史与起源二、萝卜的食用价值三、品种资源:生态型和季节型四、生物学特性:1.植物学特性;2.生育周期;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五、栽培技术(一)秋萝卜栽培技术:1.栽培季节;2.整地施基肥;3.播种技术与密度;4.田间管理,包括间苗、中耕、追肥、浇水、收获等(二)春萝卜栽培技术:1.选种;2.整地施基肥;3.适期播种;4.田间管理:包括间苗、水分管理、追肥等。

六、肉质根质量问题:1.糠心;2.叉根;3.裂根;4.辣、苦味本章重点:1.萝卜肉质根质量问题。

第六章瓜类(6学时)概述一、瓜类蔬菜的种类二、瓜类蔬菜的共性第1节黄瓜(3学时)一、起源与历史二、品种资源:分类、主栽品种。

三、生物学特性(一)植物学特性(二)生育周期及生长动态(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温度、光照、水分、土壤与养分。

(四)影响产量的生理因素:光合作用、产物消耗、光合产物的运转、分配及源库关系。

(五)性型分化与产量形成四、栽培技术(一)栽培季节:露地春栽培、早春保护地栽培、秋季露地栽培、秋延迟栽培、日光温室栽培等的适宜栽培季节。

(二)育苗:营养土的配制、保护根系措施、苗床准备、播种、嫁接技术、苗期温度、光照、水分等管理技术。

(三)定植:定植时间、定植密度、定植方法、缓苗期管理方法。

(四)田间管理:温光管理、肥水管理、植株调整、田间诊断、病虫防治、适期收获。

第2节西瓜(2学时)一、起源与历史二、品种资源:分类、主栽品种。

三、生物学特性(一)植物学特性(二)生育周期及生长动态(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温度、光照、水分、土壤与养分。

四、栽培技术(一)栽培季节:露地春栽培、早春保护地栽培、日光温室栽培等的适宜栽培季节。

(二)育苗:营养土的配制、保护根系措施、苗床准备、播种、嫁接技术、苗期温度、光照、水分等管理技术。

(三)定植:定植时间、定植密度、定植方法、缓苗期管理方法。

(四)田间管理:温光管理、肥水管理、植株调整、田间诊断、病虫防治。

(五)收获:成熟度的鉴定,收获前后的管理。

(六)二茬瓜的生产技术第3节其他瓜类概述(1学时)甜瓜、西葫芦、佛手瓜、丝瓜、冬瓜等本章重点:1.影响黄瓜、西瓜产量与品质的因素;2.保护地栽培技术要点;3.田间诊断与病虫害防治。

第七章薯芋类(3学时)第1节概述(0.5学时)介绍薯芋类蔬菜的种类、共性与特点第2节马铃薯(2.5学时)一、品种选择二、生物学特性:1.植物学特性;2.生育周期;3.块茎形成机理;4.对生活条件的要求;5.退化与防止措施三、栽培技术:1.栽培季节:露地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小拱棚栽培及大棚栽培的适宜播期。

2.春薯栽培技术:整地施基肥、种薯处理、播种、密度、追肥、浇水、培土、收获等。

3.秋薯栽培技术:品种选择、阳畦保种、催芽保苗、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收获时期等。

本章重点:1.马铃薯块茎形成机理;2.马铃薯种性退化与复壮措施。

第八章葱蒜类(4学时)概述介绍葱蒜类蔬菜的种类、共性与特点第1节大蒜(2学时)一、概述:介绍大蒜的起源、历史及食用价值。

二、大蒜的生物学特性:1.植物学特征,2.生育周期,3.对生活条件的要求,4.蒜薹发育与鳞茎形成,5.种性退化与提纯复壮,6.二次生长。

三、出口国家与品种四、栽培技术:1.栽培季节,2.播种,3.田间管理,4.病虫害防治,5.收获五、出口产品加工技术,第2节洋葱(2学时)一、概述:介绍洋葱的起源、历史及食用价值。

二、洋葱的生物学特性:1.植物学特征,2.生育周期,3.对生活条件的要求,4.鳞茎形成。

三、类型与品种四、栽培技术:1.栽培季节,2.播种,3.田间管理,4.病虫害防治,5.收获五、出口产品加工技术第九章其他蔬菜概述(2学时)概述介绍芽苗菜、野菜、食用菌等蔬菜的种类、共性与特点本章重点:1. 介绍芽苗菜、野菜、食用菌等蔬菜的种类、共性与特点;2.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课程考核要求:闭卷考试。

参考书:刘世琦主编.《蔬菜栽培学》金盾出版社.张振贤主编.《蔬菜栽培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第一版.《蔬菜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蔬菜学开课学期:第6学期课程名称(英文):Vegetable Sciences 适用专业:园艺课程编码:实验室名称:园艺实验室实验学时:16学时撰写人:符庆功实验学分:0.5学分审定人:崔永一一、课程简介蔬菜种植是我国第二大种植产业,也是我国农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了解常见蔬菜的种类、特点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于促进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提高种植效益,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蔬菜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专业课程。

本课程以蔬菜作物栽培为主线,主要介绍蔬菜的种类、蔬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蔬菜种子与育苗、蔬菜栽培技术基础及南方常见蔬菜栽培技术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蔬菜栽培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了解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状况,为他们将来从事园艺学科学研究或指导园艺生产拓宽知识,也为他们今后从事蔬菜栽培方面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为我省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