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_新
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_新
辛亥革命后,湖北军政府和南京临时政府禁止 缠足,得到普遍响应。脚的解放,标志着妇女 地位的提高,体现了解放妇女的反封建精神。
导致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西方列强的侵略。 中国向西方学习。 民国政府的革新。 中国人民的改良创新。
课堂小结
新式交通 通讯工具的出现
大众传播媒体 的创办 娱乐方式的变化
早 期 电 报 机
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于19世纪70 年代出现在香港到上海之间。
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
早 期 的 电 话 机
传呼机
早期手机
3G智能手机
驿马传信
电报
飞鸽传信
电话
讨论:新式通讯工具的广泛应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1、及时传递信息,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2、加强了地区之间 的联系;3、缩短了时空距离;4、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5、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6、促进了社会高效化的发展。
1.社会生活随着近代化的开始而转变 2.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和带来的影响 3.新式通讯工具电报、电话传入中国 1.中国人自办的近代第一份报纸 2.《申报》的创办及其意义 3.最负盛名的商务印书馆 1.照相技术和电影艺术的传入及其意义 2.中国的第一座电影院 3.舞会等西方娱乐方式传入中国 1.从留辫到剪辫 2.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的流行 3.服饰变化的意义 4.礼节、称呼的变化及其意义
1880年贝尔电话
二、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
@知识早知道:什么叫大众传播媒体?
大众传播媒体又叫新闻传播工具 ,是传递新闻信息的 载体,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 性期刊的总称。西方称为新闻媒介或大众传播媒介。
课堂小调查 同学们能说出你们了解新闻信息的途径有哪些吗?
报纸、收音机、电视、网络(网络新闻、微信、微博等)
C)
谢谢大家!
(一)剪发辫
南京临时政府
公 告
自起义始, 各省响应, 凡我同胞, 一律剪辫。
溥仪剪辫装
清朝梳辫图
辛亥革命后, 南京临时政府 颁布了“剪辫 令”,在随后 的几年里全国 绝大部分男子 都剪掉了辫子。
(二)易服饰——男子服饰变化
生活装 朝服
中山装
生活装 西服
你知道吗?
•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
辛亥革命后
先生、君、同志 点头、鞠躬 握手
讨论:礼节称呼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取代了封建等级观念
(四)女足的解放
中国妇女缠足的陋习,开始于五代,风行于宋朝。明朝普及城乡, 至清朝时发展成为扭曲的审美观。“三寸金莲”就是其典型体现。
“三寸金莲”
讨论:“三寸金莲”到底是美还是丑? 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轮船
黄包车
火车
请指出这幅市井图中有哪些交通工具
(二)、近代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
课堂调查: 1.你与远在异地的亲人、朋友是用什么方式联系的?
打电话、发短信、发微信、微博留言、QQ视频聊天、写信、发邮件等
2.你知道在中国古代,人们通过什么方式联系吗?
书信(驿马传信、飞鸽传书)、口信等
你知道吗?
1、你知道电话、电报等近代通讯工具是在怎样的 情况下传入我国的吗? 2、近代通讯工具的传人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 影响?
年 , 商 务 印 书 馆 创 办 于 上 海 。 (1932年因日军轰炸被毁)
近代出版业出现的作用: 1、起到了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 2、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 3、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4、有利于知识文化的普及
三、娱乐方式的变化
(一)、照相技术传入中国
照相和电影 技术于19世纪末 20世纪初从西方 传入中国,这两 项技术的传人, 使中国人学会了 用影像技术记载 社会事件、反映 现实生活和表达 思想感情,丰富 了人们的生活。
(二)易服饰——女子服饰变化
清末民女
民国时期时髦的少女
传统旗袍 改良旗袍
服饰变化的积极意义:
新式旗袍
适应了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使人们的行动更加方便, 同时满足了的审美要求,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三)礼节称呼的变化——改称呼 废跪拜
辛亥革命前 称呼 礼节
大人、老爷 老太爷、少爷
叩头、跪拜、作揖 请安、拱手
• (一)、近代交通工具在中国的出现
讨论一:我们现在常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汽车、轮船、火车、飞机 讨论二:鸦片战争以前,你知道我国传统的交通 工具主要是什么吗?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的交通 工具出现了什么变化? 鸦片战争前:轿子、马车
鸦片战争后:轮船、火车
传 统 的 交 通 工 具
轿 子
独 轮 车
特点: 以人力和畜力为主要动力
(一)、近代报刊业的出现
你知道吗?
1、你知道中国近代的报刊最早是什么人创办的吗? 2、你知道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纸叫什么吗? 3、你知道在19世纪,中国最著名的报纸叫什么吗? 4、你知道报刊的出现有什么样的作用吗?
影响最大, 最著名的报 刊
中国第一份 近代报纸
1872,上海 讨论:报刊出现的作用
机早 期 的 照 相
小故事:
• 慈禧太后酷爱照相,有专人为她摄影,她
一生共留下了七八百张照片。这些照片影 像清晰,构图讲究,人物传神,既有标准 特写照,又有日常生活照,还有化装娱乐 照。后来的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也都 是拍照片的狂热追求者,他们也留下了大 量的照片。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 料。
社会习俗的变化
作业
• 1.商务印书馆创办于( • A.上海 B.北京 • • •
A.《民报》
A
)。 C.香港 D.广州
• 2.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1872年创办于上海的(
B.《苏报》 C.《申报》
A
)。
D.《文汇报》
• 3.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A.商务印书馆 C.上海格致书院 B.广学会 D.江南制造总局译书馆
力。
(一)、近代交通工具在中国的出现
1、近代交通工具——轮船在中国的出现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 ,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轮船招商局的“新民”号轮船
1873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 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中国传统的靠风帆、人 力驾驶的旧式船舶开始被机器轮船替代。
2、近代交通工具——火车在中国的出现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 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 —淞沪铁路。
特点: 以机械为动力
早 期 火 车
讨论:你知道近代社会交通工具的变化具有 哪些特点和影响吗?
马车
特点:方便快捷
汽车
轿子
影响:有力地促进了 商品的流通,方便了 全国各地人们的交往, 同时也便利了列强对 我国的侵略。
岳池县城关中学校
刘善云
2013年12月10日
学习目标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电话、照相和 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 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 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4、了解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一、新式交通通讯出现
(二)、电影
上海虹口大戏院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真实记录历史。
四、社会习俗的变化
你知道吗?
1、清朝男子的辫子是什么时候被剪掉的吗? 2、体现封建等级的服饰是从什么时候被废 止的? 3、清王朝时期,人们之间的礼节、称呼是 怎样的?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你知道“三寸金莲”是怎么回事吗? 5、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1858,香港
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人们针砭时政的重要媒介。
二、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
(二)、近代出版业的出现
你知道吗?
1、你知道中国近代出版业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2、你知道19世纪我国最著名的出版社叫什么名字吗? 3、近代出版业的出现,有什么样的社会作用?
1897
商务印书馆上海总公司全景
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前襟 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 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国; 前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国民 党五权分立这有别于西方国家的 三权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代表 三民主义;衣领为封闭竖领。表 示“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 立法、行政、司法、 五权: 考试、监察
在国外一些 大场合,我 从来都是穿 唐装、中山 装,我想告 诉所有人, 我很骄傲, 我是中国人。 ——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