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学第1次答案(1)

国际金融学第1次答案(1)

《国际金融学》作业集参考答案第一讲国际收支一、单项选择题1、C2、D3、A二、多项选择题1、B E三、判断题1、√2、√四、名词解释1、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在同外国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国际经济交易中的货币价值的全部系统记录。

2、自主性交易是指个人或企业为某种自主性目的(比如追逐利润、追求市场、旅游、汇款资助亲友等)而进行的交易。

3、蒙代尔分配法则:当国内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都趋于不平衡状态时,分配给财政政策以稳定国内经济的任务和分配给货币政策以稳定国际收支的任务。

五、简答题1、“J曲线”效应是指即使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情况下,本币贬值也不能立刻改善贸易收支,相反,贸易收支反而会进一步恶化,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贸易收支才会改善,这一情形用图形表示时类似于字母“J”,故称为货币贬值的J曲线效应。

说明了汇率变动在贸易收支上的时滞效应。

之所以存在这一时滞效应,这是因为,在货币贬值后初期,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价格立即提高,但以本币表示的出口价格却提高较慢。

同时,出口量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增加,而进口量也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减少。

这样,在货币贬值后初期,出口值会小于进口值,贸易收支仍会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贸易收支才会逐渐好转。

2、米德冲突是由经济学家米德首先提出,政府在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时会出现顾此失彼的冲突现象。

米德认为,如果政府只运用支出变更政策,而不同时运用开支转换政策和直接管制,不仅不能同时实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而且还会使两种平衡之间发生冲突。

例如,当一国既存在失业和国际收支逆差时,若采用紧缩性的开支变更政策,虽有助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但也会使失业问题更加严重;若采用扩张性的开支变更政策,有助于改善失业状况,但同时国际收支逆差扩大。

再例如,当一国存在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顺差时,无论采用紧缩或扩张性的开支变更政策也会使得内、外部平衡发生冲突。

因此,理想的选择是有效地配合合用这些政策,以期同时获得内部和外部平衡。

六、论述题1、按对需求的不同影响,国际收支的各种调节政策可分为支出变更型政策和支出转换型政策两大类。

支出变更型政策是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主要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支出转换型政策是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

这类政策主要有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

从供给角度讲,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有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

其都旨在改善一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以此达到增加出口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改善国际收支。

此外还有资金融通政策。

其与上述政策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替代性。

但在实施过程中,各类政策对于内部经济的均衡和外部收支的平衡会产生相互矛盾的效果,必须进行适当的搭配。

因此,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分类与搭配核心精神在于:当国际收支失衡时,正确使用并搭配各种不同类型的调节政策,以最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达到国际收支的平衡或均衡。

2 外汇与汇率一、单项选择题1、C2、B3、A二、多项选择题1、A B C D E2、A B C D三、判断题1、×2、×3、×4、×四、名词解释1、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系指以固定数额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本国货币表示的汇率。

目前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采用这种标价法,只有英镑、美元等少数例外。

3、铸币平价:以两种金属铸币的含金量之比得到的汇价,被称为铸币平价。

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

4、黄金输送点:指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汇率波动的上下界限。

它包括黄金输出点和黄金输入点,黄金输出点等于铸币平价加上在两国之间运送单位黄金的运费和保险费及利息;黄金输入点等于铸币平价减去在两国之间运送单位黄金的运费和保险费及利息。

五、简答题1、答:影响汇率的因素有许多,既有经济的、也有非经济的,各个因素之间又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甚至相互抵消的关系。

第一,国际收支状况。

必须指出,临时性的、小规模的国际收支差额,并非一定会影响到汇率,而长期的巨额的国际收支差额,必然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升降。

第二,相对通货膨胀率。

货币对外价值的基础是对内价值。

如果货币的对内价值降低,其对外价值即汇率则必然随之下降。

第三,相对利率。

一般而言,国内利率的上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

但利率对长期汇率的影响有限,而对短期汇率可产生较大影响。

第四,相对经济增长率。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其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相对较快,则会使其货币汇率下跌。

不过,对于出口导向型国家而言,该结论未必适用。

第五,财政收支状况。

通常,财政赤字的增加一般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下跌,但其影响并非绝对。

第六,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增加能加强外汇市场对本国货币的信心,因而有助于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

第七,心理预期因素。

第八,信息因素。

第九,政府干预因素。

2、答:不同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不一样的。

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

表现为实际汇率因供求关系而围绕着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其波动幅度受制于黄金输送点。

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法定平价成为决定汇率的基础,但汇率波动的幅度已不再受制于黄金输送点,汇率稳定机制已大大降低。

在纸币本位下,其所代表的价值量或实际购买力是汇率决定的基础。

表现形式为汇率波动剧烈,受经济、政治、社会及心理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

3 汇率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B2、D3、C二、多项选择题1、A B C2、C D E三、判断题1、√2、√3、√四、名词解释1、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是以探讨最佳汇率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汇率理论,它认为世界的货币应重新组织,形成一系列最适度的货币区,在这样的货币区内,各成员国采用固定汇率,而对外则采用弹性汇率。

2、资产结构平衡论: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货币因素和实体经济因素所诱发的资产调节和资产评价所共同决定的。

五、简答题1、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合理性在于,它有助于说明通货膨胀率与汇率变动之间的联系。

然而,这个理论也存在着严重的缺点:第一,它颠倒了“纸币的购买力”与“纸币的价值”之间的关系,因此是它着眼于表面现象,而未触及本质。

因为纸币代表的价值量是本质,而购买力仅仅是现象,汇率是以两国纸币代表的价值是的比率为基础的。

第二,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以货币数量论作为理论基础,认为货币数量是影响物价的唯一因素,这不符合实际。

第三,购买力平价理论能够说明汇率的长期变化趋势,但就短期与中期汇率的变动趋势来说,它是无能为力的。

第四,比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它也是有缺点的。

2、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是以探讨最佳汇率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汇率理论,它认为世界的货币应重新组织,形成一系列最适度的货币区。

罗伯特·蒙代尔首先明确提出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他提出用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作为确定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

他认为,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需求转移,浮动汇率只能解决两个不同货币区之间的需求转移,而不能解决同一货币区不同地区之间的需求转移;这只能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来解决。

因此,若要在几个国家之间保持固定汇率并保持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必须要有一个调节需求转移和国际收支的机制,这个机制只能是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

总之,最适度货币区实际上是指由一些彼此间商品、劳动力和资本流动比较自由、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比较接近、经济政策较为一致的地区所组成的独立的货币区。

在这样的货币区,各成员国采用固定汇率制,而对外则采用弹性汇率制,从而可达到区内各国的内部平衡和对外收支的平衡。

4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一、单项选择题1、B2、B3、D4、A二、多项选择题1、A B2、A B C D E3、A B C D E三、判断题1、×2、×3、√4、√四、名词解释1、汇率目标区制度:广义的汇率目标区是泛指将汇率浮动限制在一定区域内的汇率制度;狭义的汇率目标区是特指美国学者威廉姆森提出的以限制汇率波动范围为核心的,包括中心汇率及变动幅度的确定方法,维系目标区的国内经济政策搭配,实施目标区的国际政策协调一整套内容的国际政策协调方案。

2、货币局制度: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的交换率,并且对本国货币的发行作特殊限制以保证履行这一法定义务的汇率制度。

3、外汇管制:又称外汇管理,它是一国为了防止资金外逃或流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本国货币汇率水平稳定,通过法律、法令、条例等形式对外汇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输出、存款和放款,对本国货币的兑换及汇率所进行的管理。

五、简答题1、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是汇率制度中的两端,总体上来说,一方的优点则为另一方的缺点,两者的优劣比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平衡不需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

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则会以牺牲国内经济的平衡来维持汇率的稳定。

(2)浮动汇率制度保证了一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而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的货币政策不具有独立性,尤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其他各国的货币政策都要受制于美国货币政策,全无自主性。

(3)在有关通货膨胀国际传递方面,浮动汇率制度的支持者与固定汇率制度的支持者各有不同的观点。

从理论上来看,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都存在促使通货膨胀在国际间传递的机制。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当国外发生通货膨胀时,通过一价定律及国际收支盈余所带来的国内货币供给量增加将导致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尽管不存在通过一价定律及国际收支盈余造成国内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压力,但由于各国政府不再受国际收支的“纪律约束”,政府就有可能利用膨胀政策发展国内经济,让汇率去承担国际收支失衡的后果,这将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各国物价水平的上涨存在刚性与棘轮效应,结果将导致世界通货膨胀率的加速。

(4)在汇率稳定及外汇投机方面,一般认为固定汇率制度有利于汇率稳定,促进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外汇投机。

而浮动汇率制度的作用则刚好相反。

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各有优势与劣势,一国在选择汇率制度时应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而定。

从理论上来说,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是经济因素,比如一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其经济规模、其进出口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其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以及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密切程度,以及国内通货膨胀率高低。

如果一国经济开放程度高、经济规模小、或者进出口集中于某些产品或某几个国家,一般倾向于采取固定汇率制或钉住汇率制。

相反,而采取浮动汇率制度较为合适。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如要选择钉住汇率制,则应着重考虑该国对外经济、政治的集中程度和依附关系,这也是汇率制度选择“依附论”中的主要观点。

2、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是一国政府的政策行为。

它首先建立在一国所具有的特殊的经济特征的基础之上;并且在不同的时期,由于政府所追求的政策目的不同,政府所选择的汇率制度也不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还受其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影响,受国际经济和金融大环境的制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