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
龋
病
第一节 概 述
一.龋病的定义、特征:
★㈠定义: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 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 破坏的一种疾病。 ①色—白垩色,黄褐色,黑褐色 ②形—缺损成洞 ③质—疏松软化
㈡特征: ①多发病(性) ②常见病(性) ③慢性、 进行性. ④破坏性、危害性. ⑤细菌感染性. ⑥古老性、现代性.
㈢蛋白溶解—螯合学说:(1955年) Sohatz 提出---口腔蛋白溶解酶 溶解有机物,产物具有螯合性,使无 机物脱矿. ㈣化学细菌学说: (1889-1890) Miller提出---细菌使碳水化合物 发酵产酸,使无机物脱矿.
★二.发病因素 Keyes(1962) 提出“三因论”.后人 把“三因论”加上时间---“四因论” 1.细菌因素 1.细菌因素 ①龋病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没 有细菌则不会发生龋病. ②口腔存在天然菌群,种类繁多, 目前已知至少50种以上不同种 群.
2.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 固化深度2mm ,大充填体应分层 光固化时间20--40秒 方法:牙面清洁,冲洗,干燥. 酸处理:1分钟(釉质发育不全, 四环素牙,乳牙各2分钟) 再水冲洗,再干燥 凃粘结剂(要薄,--光固化40秒) 涂复合树脂(分层固化)---光 固化40秒
深龋治疗 ①尽量去净龋坏,消除感染,对极 近穿髓的龋洞,可保留极少量待穿的 龋坏组织,采用药物处理. ②保护牙髓,减少刺激. ③确定牙髓状况,鉴别慢性牙髓炎, 对一时难鉴别者,可采用牙髓安抚疗 法.
充填材料 充填:恢复牙齿的形态与功能,永久性 指几年---几十年. 1.银汞合金: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修复材 料. 汞:无尘埃,有光泽. 汞污染:易造成记忆力减退,失眠, 脾气急躁,脱发,过敏性皮炎.
汞齐化作用:百合金粉与汞调制成, 银汞合金的过程 ●汞污染防护:通风要好,墙地消毒,汞 瓶封严,密闭调制,定形液体,回收余 汞,防水污染,防护操作,穿戴衣帽, 口罩,手套,定期体检,早诊早治.
②抗力形(Resistance Form ) 将窝洞制备成一定的形状,使充填体 和余留牙齿能承受咀嚼力而不破裂 的洞形. 盒形洞(Box Cavity ):底平, 壁直,一定深度,点线角圆钝,外形曲 线圆缓.
③ 固位形(Retention Form )将窝洞 制备成一定的形状,使充填材料不易 松动脱落的洞形. ⒈侧壁固位:洞壁直,有一定洞深. ⒉倒凹固位:洞底大,洞口小,防 止充填物垂直向脱落. ⒊鸠尾固位:制备鸠尾,防止充填 体水平向脱落. ⒋支架固位:利用支架或钉固位.
二.龋病的流行情况:
① 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在20世 纪70年代应用氟化水源,龋患病率明 显下降. ② 发展中国家儿童患病率正迅 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吃糖. ③ 中国 37.3%龋病率.
第二节 龋病病因学
一. 发病学说 ㈠化学酸学说: 牙齿破坏乃口腔中 的酸所致. ㈡蛋白溶解学说: (1944年) Gottlieb 提出---口腔蛋白质溶 解酶使牙齿硬组织中有机物溶解破 坏.
洞形的结构: 洞形的结构: ①洞壁(Walls):窝洞的侧壁,按所 在牙面命名. ②洞角:洞壁相交所构成的角,二壁 相交称线角,三壁相交称点角. ③洞面角:洞壁与牙面相交所构成 的角. ④洞缘:洞壁与牙面相交所构成的 线(应圆缓)
制洞原则: 制洞原则: 一去, 二保, 三形 ⑴一去:尽可能去净感染的龋坏组织. ⑵二保:保护健康的牙本质,保护牙髓. ⑶三形:外形,抗力形,固位形 ① 外形(Outlne form)洞缘线 在牙体表面的形状,制洞要 避让牙尖与边缘嵴,要圆钝.
• (四)修复性治疗 修复性治疗:去除龋坏组织,制 修复性治疗 成一定洞形,然后选用适宜的修复材料 修复缺损部分,恢复牙的形态和功能。
G,V,Black(1904)分类: Black(1904)分类: Ⅰ类洞:各牙,点,隙,裂,沟龋损的洞形. Ⅱ类洞:后牙邻面龋损的洞形. Ⅲ类洞:前牙邻面龋损,未损及切角的 洞形. Ⅳ类洞:前牙邻面龋损,已损及切角的 洞形. Ⅴ类洞:各牙唇颊舌牙颈1/3龋损的洞 型.
㈢.按治疗分: 按治疗分: ①原发性龋: 未经治疗. ②继发性龋: 经治疗再发生的 龋病.原因是原龋坏未去净,牙齿自 洁差,充填物不严密等. 按形态学分类: ㈣.按形态学分类: ① 窝沟龋. ② 平滑面龋. ③ 根面龋.
第四节 龋病的治疗
(一) 化学疗法 1 、75%氟化钠甘油 2、 10%硝酸银和氨硝酸银 (二) 再矿化疗法 (三) 窝沟封闭
②.慢性龋 慢性龋(Arrested Caries): 慢性龋 坏死层少,修复牙本质多,进展慢, 质硬干燥,难去除,多见于中老年 人. 静止性龋:两相邻磨牙的邻面 均发生龋坏,当拔除一只牙后,一只 牙邻面龋坏因唾液洗刷作用而静 止.
㈡按病变程度分类: 按病变程度分类:
浅 龋 釉质,牙骨 病变部位 质 色改变 白垩,黑褐 形改变 浅洞 变软,少量 质改变 食渣 激发痛 无 中 龋 牙本质浅 层 黄褐,黑褐 中洞 变软,中量 食渣 食渣 有
③并非所有细菌均可以致龋.能诱 发日常动物产生龋病的微生物主要 是变形链球菌,其它如唾液链球菌, 粒性放线菌,发酵乳杆菌,唾液乳 杆菌和血链球菌也能诱导产生龋病, 但各菌种诱致龋力不同。 ④符合致龋菌的条件:产酸 耐酸 附着牙面
⑤牙菌斑 概念:细菌生存在复杂的生态环 境,细菌在其中生长,发育,繁殖与死 亡,进行一系列代谢活动.条件适合 时便致龋及牙周病. 在牙菌斑存在的条件下,细菌作 用于牙体组织,导致龋病发生。
隔湿,消毒,垫基底 隔湿,消毒, ㈠.隔湿 目的:视野清晰操作,避免感染,保 证消毒,保证充填. 方法:棉球,热气冲,吸涎器,橡皮障.
㈡.消毒 ①消毒药物的要求:消毒力强,渗透 性强,刺激性小,无变色,无毒性. ㈢.垫基底 要求:①隔绝刺激(化学,温度,电 流),安抚止痛. ②促进修复性牙本质生成. ③承受咀嚼力. ④不影响充填材料的性能.
4. 时间因素 龋病菌从釉质表面到釉牙本质界需 要时间。
第三节 临床表现
一,龋病的好发部位 ㈠.好发牙 好发牙:后牙>前牙 好发牙 后牙 下颌>上颌 前牙 上颌>下颌 ㈡.好发牙面 好发牙面: 好发牙面 咬合面>邻面>颊面
二,龋病的临床分类 按病变进展速度分: ㈠.按病变进展速度分: ①.急性龋 急性龋(Acute Caries): 急性龋 坏死层多,修复性牙本质少,进展 快,质软湿润色浅,易去除,多见 儿童青年. 猛性龋(Rampant Cares)
3.宿主因素 3.宿主因素 ⑴牙齿----龋病的敏感性与窝沟深 度相关. ①牙齿形态:点隙裂沟. ②牙齿结构:釉质发育不全,钙化不全 ③牙齿排列:重叠,扭转,错位,畸形, 阻生,埋伏,不齐.
⑵唾液:唾液的量,质,缓冲能力, 蛋白质和电解质含量,口腔 中液 体环境的差异是龋病发生部位差异 的因素之一。 ⑶机体的状态 系统性疾病,营养
2.食物因素 2.食物因素 ⑴食物的粘附性. ⑵食物的粗糙与精细. ⑶糖是最主要的致龋食物:
①糖致龋的顺序:蔗糖>葡萄糖> 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糖>木糖醇 ②糖的性状: 糖度大的固体糖食 较糖溶液致龋力强. ③ 吃糖的时间:餐间多吃糖易患 龋. ④吃糖量 :吃得少 ---- 牙齿好 吃得多 ---- 牙齿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