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讲座留置导尿术

-讲座留置导尿术



综上所述,在留置导尿并发症预防的护 理管理中,应合理有效地预防尿路感染和 结石,改进现行尿液引流方法,减少膀胱 功能损害。护理管理者应将健康教育纳入 护理质量管理范围,对实施的结果进行有 效的监控和指导,使患者尽快适应角色转 变,通过学习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
插管时润滑剂的选择
前列腺增生的病人需从尿道注入石蜡
油,利多卡因用于导尿,在操作过程 中石蜡油可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也可 减少尿管插入时的阻力,而利多卡因 能起到麻醉的作用,解除病人插管时 的疼痛,并可松弛尿道前列腺平滑肌, 消除局部肿胀引起的阻力,减轻病人 的痛苦。
高龄女病人的导尿

高龄女病人由于会阴部松弛,尿道肌肉萎 缩,使尿道口陷于阴道前壁中,同时阴道 粘膜缺乏雌激素而显的苍白,光滑,阴道 口变小,使尿道口显露困难,寻找办法: 常规消毒外阴,戴手套,左手食指,中指 并拢,轻轻插入阴道1.5-2.0cm,将指关 节屈曲,而后将阴道前壁拉紧外翻,同时 左手拇指压于前庭上方协助前壁外翻,即 可找到尿道口。
患者角色适应不良

一些患者因病情需要,不但住院期间需留置尿管,而 且将带管出院甚至终身保留尿管。患者若角色适应不良 (角色强化或角色缺如等),不能正确管理留置尿管,会对 患者的康复进程产生不利的影响,其生活质量也将会受 到影响,甚至加重病情变化危及生命。因此,我们的护 理目标是让患者尽快适应角色变化,减少不良预后的发 生,调动患者在实现自我健康努力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提高其生命生活质量。



拔管后尿潴留
患者由于长期留置导尿管,膀胱逼尿肌过度松弛,拔管 后易出现尿潴留;而持续导尿,长期卧床,尿道损伤出 血和脱落上皮细胞堆积等都是尿道感染的重要原因,而 感染会造成逼尿肌炎性水肿,影响膀胱的逼尿功能,加 重尿潴留又易导致感染。 预防对策:1.术后患者次日膀胱反射开始恢复,应定时 开放尿管,防止膀胱挛缩;2.长期留置导尿者应每2-3 小时或病人有尿意时开放尿管,并让病人有意识的参与 排尿过程。如此反复训练膀胱功能1-2天后,方可拔除 尿管;3.拔管后发生排尿困难时,应积极借助辅助措施, 如腹部热敷,温热水冲洗外阴,耻骨联合上膀胱底部按 摩等方法诱导排尿,防止发生尿潴留;4.有专家认为拔 除尿管前排空膀胱,以1:5000的呋喃西林500ml冲洗膀 胱,并保留冲洗液20-30分钟,待病人有尿意时拔除尿 管,也可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留置导尿术
留置导尿术
定义
留置导尿术是将导尿管留置在膀胱内,
以引流尿液,可以避免反复多次插管 引起感染。
留置导尿术
适应症:
休克、危重、昏迷、尿潴留、某些泌尿系 统疾病及手术的病人。

导尿管的选择
现用于临床的导尿管主要有3类:(1)橡胶导尿管; (2)乳胶导尿管:有腔、三腔气囊导尿管、四腔两囊 导尿管、蘑菇头导尿管;(3)硅胶导尿管:有双腔、三 腔气囊导尿管、四腔两囊导尿管。橡胶导尿管主要用于 留置导尿和药物灌注,因与机体相容性差,已趋于淘汰, 目前临床很少使用,使用最多的是乳胶导尿管,但硅胶 导尿管与机体相容性更好。双腔导尿管主要应用于需要 经常膀胱冲洗的留置导尿,三腔导尿管主要用于需要反 复膀胱冲洗的留置导尿,四腔双囊导尿管主要用于前列 腺灌注同时需要膀胱冲洗液的导尿,蘑菇头导尿管主要 用于膀胱造瘘术后留置导尿。
尿管脱落
原因:(1)气囊注入水或气量不足;(2) 气囊漏液或气囊破裂。 预防对策:插尿管时仔细检查气囊,有无 漏气和破损,是否通畅,专家通过对86例 病人的临床观察,认为适宜的气囊尿管注 水(气)量为男性15ml,女性20 ml,对 于尿道松弛的老年女性或昏迷的患者,可 注水30ml,防止因注水不够致尿管滑出, 造成尿潴溜或尿道损伤;或注气过多气囊 破裂。
导尿管表面结晶形成

留置导尿管表面的晶体易导致尿路感染,拔管时也易 损伤尿道引起血尿,国外有人统计,短期导尿患者UTIc 的发生率每天以8%~10%的速度递增。长期导尿患者几乎 100%发生菌尿,导管的包壳亦随着导尿时间延长增多, 而细菌及代谢产物、宿主尿路某些蛋白质及尿盐共同构 成了包裹导尿管及隐藏细菌的膜性结构。这种细菌性生 物膜及导尿管包壳亦是UTIc的一个重要特征,从而导致 尿管阻塞,结石形成。而更简单、有效、且易于患者接 受的方法是,多饮水,多排尿,以达到机械性“内冲 洗”、预防尿路感染和导管表面结晶形成的目的。
双腔气囊导尿管
三腔气囊导尿管
四腔双囊导尿管

无论哪一种导尿管都分为F8~F24号,很多学者认为 导尿管越细越好插入,事实并非如此:(1)导尿管越细 就越软,就越容易受阻;(2)内径越小,就更容易被堵 塞造成导尿不畅;(3)导尿管越难以插入时常借助导丝, 内径越细导丝就越难以插入;(4)导尿管外径细就会存 在导尿管外壁和尿道内壁之间形成空间,造成尿外溢, 给细菌以繁殖的空间。国内成年男性用F18~F20号,成 年女性用F20~F24号为宜。对于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 患者,特别是女性,由于会阴部肌肉弹性较差,尿道括 约肌较松弛,导尿时应选择型号较大、管径较粗的导尿 管,这样既可以防止漏尿,又能保证尿管通畅,不宜堵 塞。

导尿术是临床操作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导尿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 的病情发展和预后。对于我们护理人员来 讲,能否及时准确地判断和处理导尿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更有其特殊的意义。现将临 床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的临床表现和解决方 法归纳如下。
前列腺肥大患者导尿

老年前列腺肥大致使尿管不能顺利插入, 是因为前列腺增生使尿道前列腺段弯曲, 伸长,呈裂隙状,由于围绕尿道的腺体结 节增生,使弯曲的尿道呈不同程度的角度, 造成插管失败,专家认为当遇到阻力时可 稍等片刻,让病人做深呼吸,减轻腹压使 膀胱颈部肌肉放松,再轻轻插入,切不可 强行插入,也可采取让患者侧卧位,垫高 臀部使呈30°,常可插入。

通过对留置导尿并发症的国内外护理进展 分析与研究,提出留置导尿并发症主要有 导管伴随性感染、尿道损伤、膀胱功能损 伤、导尿管表面结晶形成、患者角色适应 不良等。
尿路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C)
有报告显示国内医院感染中,尿路感染占20.8%~ 31.7%,其中37.3%~56.0%为UTIc。在留置尿管的人群中, 有2%~4%的患者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死亡率高达13%~ 30%。美国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患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经过多因素分析,导致UTIc的主要危险因素有:(1)长时 间留置导尿;(2)未全身使用抗生素;(3)导尿管与集尿 袋连接不良。一般认为女性尿道短,留置导尿女性比男性 发生菌尿率高。但有专家报告男性患者高于女性,主要 由于男性患者导尿难度大于女性,插管的角度掌握不好 而刺激、擦伤尿道粘膜,破坏其自然防御屏障,为细菌 的侵入提供条件。提示操作者应熟悉男性解剖特点,切 忌粗暴操作。对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尿道狭窄或前列腺肥 大者最好请专科医师指导操作。

拔管时遇到的问题
1.液体抽吸不彻底; 2.导管长期未更换与尿道粘膜粘连; 3.尿道牵拉变形,气囊通道被中断,气囊液体 无法抽出; 预防:为防止拔管困难,应熟练掌握气囊导管的 结构特性,并妥善保护尿管,防止用力牵拉,尿 管2w更换一次。 处理:拔管困难时,有专家报道可用带导丝的14 号膀胱输尿管导管经气囊通道置入,排出气囊内 液体,可实现顺利拔管。也使病人免除了经腹, 膀胱穿刺,从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膀胱功能损伤 临床表现为拔除尿管后出现尿失禁、尿频、排尿困难, 甚至再次发生尿潴留。当某些疾病或手术等原因需留置 导尿管时,临床常采用开放引流放尿和定时间歇放尿方 法。而上述方法违背了正常排尿模式,特别是开放引流 放尿,使本应间断的排尿活动,变成了与肾脏产生尿相 应的连续过程,膀胱贮存功能废用,排尿反射中断,膀 胱呈空虚状态,使其逐渐顺应了有尿即流的“惰性状 态”,拔管后不能及时建立主动排尿意识。而定时间歇 放尿,也不能因人而宜地掌握膀胱充盈速度及排尿间隔 时间,故有关专家研究,采用放尿时提醒患者有意识排 尿,产生排尿感或排空感,使排尿模式与正常排尿相似, 拔管后第一次排尿顺利占100%,3 d内排尿基本正常。 对于拔尿管时机的选择,应在膀胱充盈时拔管比膀胱空 虚时拔管优越,其拔管后排尿过程顺利,排尿量也不受 影响,可有效地保护膀胱功能。为防止拔管后尿潴留发 生,促进自主排尿,在拔除尿管前经尿管直接将消毒后 的开塞露注入膀胱内,可使膀胱内逼尿肌收缩,引起排 尿反射促进排尿,并能解除尿道扩约肌的水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