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酉阳总规—文本修改1028

酉阳总规—文本修改1028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5)第三章县域城乡总体规划 (7)第一节人口与城镇化 (7)第二节城乡产业发展与布局 (7)第三节城乡空间结构与镇村体系规划 (9)第四节城乡空间布局与管制规划 (12)第五节城乡资源保护利用规划 (13)第六节城乡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9)第七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0)第八节城乡综合交通规划 (22)第九节城乡工程公用设施规划 (30)第十节城乡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35)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38)第一节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38)第二节城市空间管制 (39)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 (41)第四节工业与仓储物流业规划 (45)第五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6)第六节旧城更新与住房规划 (51)第七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4)第八节城市总体风貌规划 (56)第九节道路交通规划 (59)第十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64)第十一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69)第十二节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70)第十三节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73)第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77)第六章附则 (7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背景为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强化新时期下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酉阳县)城乡统筹力度,提升酉阳县区域竞争力,引导酉阳县城乡健康、有序、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1998-2020年)》进行修改,特编制《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修改:第一条修改背景2009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年)》,对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酉阳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近年来,酉阳县抓住机遇,积极推动地区社会经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呈“井喷”态势,加之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区域产业园区的建设,酉阳县的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已经跃升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进一步协调酉阳县城乡空间布局和改善人居环境,促进酉阳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特对《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年)》进行修改(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适用范围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从事各项城市规划编制、进行规划管理和开展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修改:无第三条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制定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策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安排城市及乡村各项设施,保障公益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布局与建设,为人民提供方便、舒适的人居环境;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内部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修改: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3号文件精神,按照“五个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要求,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为主线,以基础设施升级完善、工业园区开发先导和城镇功能优化提升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创新合作为动力,以落实“四件大事”、推进“四大战略”、建设“六个酉阳”和实施扶贫开发为载体,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切实增强城市聚集辐射和服务周边的能力,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四条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四)《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五)《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六)《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七)《渝东南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八)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修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四)《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五)《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六)《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七)《渝东南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八)《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年)》;(九)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2008~2013年;远期:2014~2020年;远景展望到2030年。

修改:近期:2008~2015年;远期:2016~2020年;长远至2030年。

第六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县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一)县域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5173平方公里。

(二)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是指酉阳中心城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它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规划至2020年,酉阳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钟多镇(花园村、龙池村、洞底村、双福村、梁家堡村、凉风村、桃花园社区、玉柱社区、城东社区、城南社区)、板溪乡(三角村、红溪村、杉树湾村、扎营村)、龙潭镇(梅树村、新田村、渤海村、石营村、柏香村、川主村、堰堤村、包家村、赵庄街社区、龙泉街社区)、酉阳农场等区域,总面积为348.5平方公里。

修改:规划至2020年,酉阳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钟多镇(花园村、龙池村、东流口村、洞底村、双福村、凉风村、桃花源社区、玉柱社区、城东社区、城北社区、城南社区)、板溪乡(三角村、红溪村、杉树湾村、扎营村)、龙潭镇(梅树村、新田村、渤海村、石营村、柏香村、包家村)、麻旺镇(吉安村)、酉阳农场等区域,总面积329.85平方公里。

(三)中心城区中心城区总规划面积约为18.5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7.8平方公里,其中:钟多组团:北至泉孔,南到岩板滩,西以金银山山脚740-780米等高线为界,东以翠屏山山脚等高线720-760米等高线为界。

渤海组团:北到大木林,南到耿家店—刘家桥一带,西以渝怀铁路为界,东到小河坎—冉家店—肖家店一带。

龙潭组团:北到酉阳一中,南到落底洞,西以渝怀铁路为界,东到钟家庄屋—王家坝—曾家堡一带。

板溪组团:北至蜂桶坡,南到大田坝,西以渝湘高速为界,东到刘家寨—红杏寨—杉树坨一带。

小坝组团:北至白水溪,南到冯家院子,西至周家寨—董家寨一带,东以渝湘高速为界。

各组团具体范围以规划图纸为准。

修改:中心城区总规划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8平方公里,其中:钟多组团:北至泉孔,南到岩板滩,西以金银山山脚740-780米等高线为界,东以翠屏山山脚等高线720-760米等高线为界。

渤海组团:北到青冈堡,南到耿家店—刘家桥一带,西以渤海场—渝怀铁路为界,东到小河坎—冉家店—肖家店一带。

板溪组团:北至养生土,南到生基湾,西以张家槽—黄家塘为界,东到刘家寨—何家沟—扎营坝一带。

小坝组团:北至俞家湾,南到土地坳,西至白水溪—董家寨一带,东以渝湘高速为界。

各组团具体范围以规划图纸为准。

第七条规划成果本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及附件(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专题报告、规划附图),其中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经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包括城市规划区范围、县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区域、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城市防灾工程等内容。

文本中字体加粗部分均为强制性内容。

修改:无第二章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第八条发展定位规划期内,努力把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建设成为渝东南地区特色农林牧产品加工基地和原生态旅游强县,富有民族民俗特色和环境优美的山水园林城市。

修改:规划期内,努力把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建设成为重庆市次区域性中心城市、武陵山经济协作区重要增长极和渝东南经济高地,以武陵山区民族经济开发示范县、渝东南工业强县、渝东南对外开放高地和中国西部养生休闲胜地为主要支撑,实现“崛起武陵山,领先渝东南”的发展战略目标。

第九条发展思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314”总体部署为指导,重点抓好林业、畜牧业、工业、城市建设“四件大事”,积极推进“工业强县、林牧富县、旅游兴县、环境立县”四大战略,把酉阳建设成为工业发展迅猛、农业提速增效、旅游兴旺发达、物流便捷通畅、生态环境良好、富有民族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积极实行城乡统筹改革,快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修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314”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3号文件为指导,按照“五个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要求,重点抓好林业、畜牧业、工业、城市建设“四件大事”,积极推进“工业强县、林牧富县、旅游兴县、环境立县”四大战略,把酉阳建设成为工业发展迅猛、农业提速增效、旅游兴旺发达、物流便捷通畅、生态环境良好、富有民族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积极实行城乡统筹改革,快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十条发展目标(一)经济发展走在渝东南地区前列,加快实施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畜牧业、现代制药业、食品加工业、电矿业、旅游业和商贸业。

(二)统筹城乡达到渝东南地区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三)社会和谐走在渝东南地区前列,实现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以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乌江生态走廊、大板营自然生态区、三黛沟自然生态区、金银山自然生态区为生态保护重点,快速建成渝东南地区环境优美的山水园林城市。

修改:规划到2015年,形成重庆市次区域性中心城市、武陵山经济协作区重要增长极、渝东南经济高地基本框架。

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努力建成武陵山区民族经济开发示范县、渝东南工业强县、渝东南对外开放高地和中国西部养生休闲胜地,“洼地崛起”的基本态势明显确立。

规划到2020年,建成重庆市次区域性中心城市、武陵山经济协作区重要增长极、渝东南经济高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实现“崛起武陵山,领先渝东南”战略目标。

第十一条发展战略(一)城乡统筹战略。

统筹城乡产业,进一步推进工业集中集约发展,优化工业布局,优化发展环境;统筹城乡建设,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规划管理体系;统筹基础设施,加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社会事业,以实现城乡居民“六优”为主题,加快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