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2、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3、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4、曹操的诗歌,由于反映现实深刻真实,因而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
5、《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9、《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11、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13、张戒《岁寒堂诗话》说:“韩退之之文,曹子建、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
”14、建安七子中王粲、刘桢的成就最突出,锺嵘《诗品》列之于上品。
15、王粲在归顺曹操之前的代表诗作是《七哀诗》三首,尤以第一首最为著名。
16、王粲的诗感情深沉,慷慨悲壮。
“自伤”是王粲的感情特征。
17、锺嵘《诗品》王粲的主要特点是“发愀怆之词。
”19、与王粲不同,刘桢的风格是“壮而不密。
”20、蔡琰的《悲愤诗》深受汉乐府叙事诗的影响,可以和《孔雀东南飞》比美。
23、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4、东晋末年的伟大士人陶渊明,开创了描写田园生活的风气,成为魏晋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
25、潘岳的代表作是《悼亡诗》三首。
26、左思曾以《三都赋》名震京都,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却是其《咏史》诗八首。
27、左思的《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士人效法的范例,这是他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特贡献。
28、张协现存的十余首诗,多数作于归隐之后,其代表作是《杂诗》十首。
29、诗歌以“游仙”名篇始于曹植,但借以游仙为题材则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
36、《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书。
37、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太著名了,菊便成了陶渊明的化身,成了中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的意象。
38、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39、西曲所反映的生活面比吴歌稍广,而且更多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其突出的特点是结合劳动来描写爱情。
40、大量使用双关语,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
42、《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为杰出的作品。
44、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45、谢灵运的山水诗的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
46、以经营安排、琢磨锻炼而能达于自然,这正是谢诗胜人之处,也是他开启新诗风的关键所在。
47、在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过程中,出现了“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
48、不幸的身世遭际,促成了鲍照的文学成就,后人将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49、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但在当时却被目为“险俗”或“险急”。
50、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只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
51、永明体的代表士人谢朓,不仅在“竟陵八友”中最为突出,而且也是齐梁时代最为杰出的诗人。
52、谢朓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体诗的探索。
53、谢朓诗歌避免了大谢诗的晦涩、平板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时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
55、齐、梁之世,主要有三大文学集团: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梁代萧衍、萧统文学集团,萧纲文学集团。
56、萧纲文学集团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大力创作宫体诗。
57、宫体诗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
58、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
59、曾被梁武帝誉为“曹植、陆机复生与北土”的北朝文人是温子昇,他也善于写诗,在艺术上最为成熟的是《捣衣》。
64、庾信的一生,以42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标志,可分为前后两期。
65、庾信的代表作是《拟咏怀》27首。
66、庾信汲取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辞技巧,并接受了北朝文学的浑灏劲键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唐代新的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
67、魏晋南北朝的文坛出现了新的格局,并开拓出个性化与美文化的多元发展前景。
68、在魏晋南北朝文坛的各种文体中,辞赋创作的时代特征最为突出。
69、沈约将建安文风的特点归纳为“以气质为体”,气质体现为个性。
70、就建安文章而言,由于注重“气质”,故对藻饰的讲求尚能情词相称,这也为后世确立了“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典范。
71、在建安个体文章中,曹操的教令甚具异彩,饶有通脱之风。
72、从总体趋势上看,建安之文亦有从辞清志显到藻饰渐繁的过程,这也预示着此后美文的发展。
77、在魏晋的论辩文作家中,嵇康的成就最为杰出。
78、宋文帝时立玄儒文史四学,文学的独立性地位更加明确。
79、鲍照以奇峭之风运妍丽之辞,所作《芜城赋》与《登大雷岸与妹书》是这种奇丽风格的代表。
82、《水经注》清朗疏朴的文风,对于唐以后古文家的游记文影响极大。
83、郦道元在《水经注》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恍若隔世的悲怀,这构成了全书潜在的情感主旋律。
84、杨衒之既善于使用整齐的句法,又能够发挥散句的长处,节奏感与自由的旋律得以有机的结合,从而形成了典丽清拔的风格。
85、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文言小说,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之为笔记体小说。
86、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的成熟形态是宋元话本。
87、班固明确地指出小说起自民间传说,这对认识中国小说的起源有重要的意义。
88、“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90、逸闻轶事是志人小说的主要部分,(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是成就和影响最大的一部。
91、《世说新语》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92、《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93、上官体的特点是“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94、上官体体现了一种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95、王绩的代表作是《野望》。
96、王绩的诗歌创作是其冷眼旁观世事时化解心中不平的方式,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朴厚疏野的诗歌境界。
97、“四杰”送别诗中最有名的一首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98、杜审言最有名的五律,是他早年在江阴任职时写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99、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
100、沈、宋之称,是律诗定型的标志。
以遵守黏对规则为声律格式的五言律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过程中实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102、五律的定型,不仅完成了由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过渡,有易于识记和掌握之便,而且具有推导和连类而及的作用,是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
103、在当时,七言律写得较好的是沈佺期,他的成名作是写思妇的七律《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104、沈佺期的《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写得有情有景,声律调谐流畅而蕴含深厚,是早期七言律的成熟之作,被后人称为初唐七律的样板。
105、当馆阁诗人醉心于应制咏物、寻求诗律的新变时,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却表现出明确的复古倾向。
106、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
107、陈子昂的《感遇诗》中有很多首与作者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
108、陈子昂的《感遇诗》有些是述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
110、陈子昂在他较早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就有了提倡风骨和兴寄的理论表述。
111、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和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
112、张若虚的诗仅存两首,但一篇《春江花月夜》,就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
114、真正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
117、孟浩然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联名动京师。
120、与王、孟诗风相近的诗人中,常建的创作成就最高。
121、王翰的代表作是《凉州词二首》其一。
122、王昌龄的作品除豪爽俊丽外,还有“绪密思清”的特点。
123、王昌龄创作出了以相关联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著名的《从军行七首》。
124、王昌龄晚年的诗风偏于清逸明丽,但仍有一种清刚爽朗的基调。
126、崔颢的《黄鹤楼》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
127、在唐代诗人中,李颀是第一位以诗成功地刻画人物性格的诗人。
128、祖咏的代表作当为北上时创作的《望蓟门》。
129、在动辄自比王侯的盛唐诗人中,高适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
130、高适的诗歌里,应运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慷慨悲壮之美。
131、岑参的作品不仅意奇、语奇,还兼有调奇之美。
132、岑参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
133、他的《逢入京使》表达了离人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用家常话写眼前景致,却道出人人胸臆中语,反映了诗人感情生活及诗风深沉细腻的一面,遂成为客中绝唱。
134、王之涣仅存六首诗,有两首极为著名,一首是《登鹳雀楼》,另一首是《凉州词二首》其一。
135、李白与孔巢父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136、李白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
这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的高度升华的产物。
137、李白的乐府诗的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借古题写现事,再一方面,则是用古题写己怀。
138、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便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
139、李白的乐府诗创作,实已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的根本性转变。
140、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因这三者都是盛唐艺术追求浪漫个性的典型代表。
141、就作品的自然天成和清新明快而言,李白绝句的成就无人可比。
142、元结最有名的诗是《舂陵行》、《贼退示官吏》、《系乐府十二首》。
143、杜甫诗歌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144、大量使用叙述手法,以五、七言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把叙事手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则是杜甫的创造。
145、杜甫以律诗写组诗最为成功的,是七律,如《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特别是《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146、以律诗写组诗,极大地扩大了律诗的表现力,这是杜甫在律诗发展史上的贡献。
147、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诗歌是《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