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度知觉实验

深度知觉实验

认知风格对重量差别感觉阈限的影响
摘要:本次实验旨在研究认知方式对重量差别感受阈限的影响。

以34名大学本科生作为被试,首先使用EP705棒框仪对其认知风格进行测试,而后采用恒定刺激法测定重量差别感觉阈限。

这些被试中有女生30名,男生4名。

分析后结果表明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所测出认知方式对重量差别阈限的影响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水平。

关键词:认知方式;重量差别感觉阈限;棒框实验;恒定刺激法
1前言
本实验是教学实验,旨在锻炼同学们运用EP705 棒框仪进行对认知风格的测试能力和将心理统计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认知风格( cognitive sty le)的最早研究源于瑟斯顿( L. L. Thourstone), 其后, Allport认为它是个人典型或习惯性地解决问题、思考、知觉、记忆等的模式, Tennant认为它是“个体的特征和一贯性的组织和加工信息方式”。

现在心理学通用的定义是个体通过感知、记忆和思维等智能因素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积极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

从20世纪40年代早期到80年代, 是认知风格研究发展的黄金时期, 已存在的命名认知风格类型就多达三十多种。

Riding等人1991年通过系统地分析人们对于认知风格的描述、对它们的测量方法和它们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以及有关模型间的相关性,将其综合为两个重要的认知风格维度, 即整体-分析(Wholist- Analytic)维度和言语-表象( Verbal
2实验
2.1 被试
本研究所用被试均从南师大教科院应用心理专业2009级学生中选取,其中包括9名男生和46名女生,其视力均正常或矫正正常,无色盲,但是不排除裸视具有“散光”特征的被试。

2.2 实验仪器
对于深度知觉的测定采用EP503深度知觉测试仪。

2.3实验设计
本实验自变量为深度线索(单眼、双眼),因变量为深度视觉误差。

2.4 实验操作程序与主要步骤
2.4.1 抽样与分组
以55名大学本科生作为被试
2.4.2 指导语
“你坐在这里能看见前面的窗口里有两根垂直的立棒,请你移动手边的那个旋钮来调节右边那根棒的远近,当你用双眼观察时觉得它和左边那根棒离你同样远时为止,按这种作法要做很多次,要求都是一样的。


2.4.3 正式实验
被试坐在仪器面前,手握开关盒,眼晴与观察窗保持水平,通过观察孔进行观察。

仪器内部三根立柱中两侧的立柱为标准刺激,标准刺激对应的尺度0位与被试距离为2米。

以中间一根立柱为变异刺激。

实验指导语:“你坐在这里能看见前面的窗口里有两根垂直的立棒,请你移动手边的那个旋钮来调节右边那根棒的远近,当你用双眼观察时觉得它和左边那根棒离你同样远时为止,按这种作法要做很多次,要求都是一样的。


中间的立柱先由主试调到某位置(起始位置每次要按拉丁方的方式来排除重复实验的干扰),然后由被试根据观察,自由调节到他认为三根立柱在同一平面上为止(可来回调)。

主试记录误差(取绝对值)。

在双眼视觉的情况下,进行12次实验,其中有6次是变异刺激(可移动立柱)在前,由近向远调整;有6次是变异刺激在后,由远向近调整,顺序及起始点随机安排,求出6次的平均结果。

2.4.4 实验注意事项
A、每测量12次由远到近和由近到远系列后,可休息2分钟;
B、在实验过程中,不要让被试知道结果,主试也不能给被试任何暗示,当被试的判断标准不一致时,主试可适当提醒被试“前后的判断标准要一致”。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所用数据均采用SPSS 11.0进行录入和分析。

所有数据没有遗漏和错误。

对单、双眼在变异刺激初始位处于远、近时的测量值进行两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发现单眼由近到远与由远到近的相关系数为0.512,显著性检验的到得伴随概率
p=0.000﹤0.001,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说明前后两次的结果关联性很高;而双眼由近到远与由远到近的相关系数为0.606,显著性检验得到的伴随概率p=0.000﹤0.001,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说明前后两次的结果关联性很高。

但t检验的结果统计值分别为-1.899和-0.160,因此得出结果初始位处于远、近时的测量绝对误差不能说有显著差异。

而对单、双眼的t检验分析结果却显示其有极其显著的差异t=7.505;p=0.000,并且双眼的深度视觉的准确性要明显高于单眼。

2.5.1 单、双眼的成对样本统计量(表1-1)
从表中可以看出,有极其显著的差异t=7.505;p=0.000,并且双眼的深度视觉的准确性要明显高于单眼。

2.5.2 单双眼在初始位处于远、近时的统计(表1-2)
由以上数据得:单眼由近到远与由远到近的相关系数为0.512,显著性检验的到得伴随概率p=0.000﹤0.001,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说明前后两次的结果关联性很高;而双眼由近到远与由远到近的相关系数为0.606,显著性检验得到的伴随概率p=0.000﹤0.001,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说明前后两次的结果关联性很高。

但t检验的结果统计值分别为-1.899和-0.160,因此得出结果初始位处于远、近时的测量绝对误差不能说有显著差异。

2.5.3各被试在双眼观察情况下,表示深度阈限的视差角(单位:弧秒)
3 讨论
本次实验的自变量是深度线索(单眼、双眼);因变量是被试的深度视觉误差。

本次实验达到了实验的假设(双眼比单眼有更多的深度线索可以参照,准确性也高于单眼),p=0.000<0.01, 表明被试双眼和单眼辨别远近的能力有显著差异的;而且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其双眼精度远高于单眼精度。

而根据实验的环境和被试的条件,我认为可能还有一定的不足:
A)所有的被试都是心理系的学生,既是主试也是被试,因此会对实验数据有一定的预期或自我估计,可能会导致数据的部分不真实;
B)几乎所有的被试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近视,而且散光的同学所占的比例也比较大,可能对实验有一定的影响;
C)被试的疲劳程度等未完全考虑到得额外变量也可能对数据造成误差。

4 结论
单双眼深度知觉辨别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

5 参考资料
邓铸.《应用实验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郑红.《心理学实验教材》
邓铸、朱晓红.《心理统计学与SPSS应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周海谦.《空间敏度与时间敏度的相关关系》.许昌学院报,2004
王胜平、李安.《深度知觉教学实验研究——单眼和双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
6 附录
实验结果数据表(1)
全班结果记录表(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