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初中数学之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最新初中数学之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七:平移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着某一方向移动, 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 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
小完全相同 .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
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
要点诠释:
(1) 平移变换的性质:
①对应线段平行 (或在同一条直线上 )且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 (或在同一条直线上 )
注:判定两直线平行时,定义一般不常用,其他四个方法要灵活使用,
证明时要注意书
写格式。
知识点四:平行线的性质
1、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
相等。如图 4, AB ∥ EF,有∠ 1=∠ 2.
2、 性质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 相等。
且相等,因为
经过平移,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
②对应角分别相等,且对应角的两边分别平行、方向一致。
③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 因为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 平移作图的一般步骤:
①确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②根据对应点的连线平行 (或在同一条直线上 )且相等作出图形各顶点的对应点; ③按原图形的连结方式顺次连结各点。
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通常一个命题可以写为“如果是命题的题设部分, “那么”后面加的是命题的结论部分。
要点诠释:
(1)首先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其次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作出“是什么”或
“不是什么”的
判断。命题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
如图 4,∵ AB ∥ EF,∴∠ 2=∠ 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证明 :∵ AB ∥ EF
∴∠ 1=∠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 3=∠ 1(对顶角相等 ) ∴∠ 2=∠ 3。
3、 性质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两直线平行,同旁
内角互补。如图 4。∵ AB ∥ EF(已知 ),∴∠ 2+∠ 4=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又∵∠ 2+∠ 4= 180°
∴∠ 1=∠ 2。
∴ l1∥ l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要点诠释:
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一般有五种:
①平行线的定义。
②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④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⑤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证明 :∵ AB ∥ EF
∴∠ 1=∠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 1+∠ 4= 180°,∴∠ 2+∠ 4=180°。
知识点五: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中的条件和结论恰好相反,
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
截”的前提下,从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推出两条直线平行,这是平行线
初中数学之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平行线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平行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通常用“∥”表示平行,如图 线 AB 与 CD 平行,记作 AB ∥ CD,如果用 l , m 表示这两条直线,那么直线 行,记作 l ∥ m。
1 中,直 l 与直线 m 平
要点诠释: (1)平行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同一平面内,②不相交,但要注意直线的特点是可以
向两方无限延 长,在平面内只能画出有限长,例如图 2 中直线 a,b 看上去不相交,但当把它们看
作是无限长时, 发现它们其实是相交的,因此直线 a,b 不平行,从平行线的定义中,我们还可以学
习到这样的知 识: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①相交,②平行。
(2) 今后遇到线段、射线平行时,特指线段、射线所在的直线平行。 知识点二:平行公理及推论
又∵∠ 2=∠ 3,∴∠ 1=∠ 2。 ∴ l 1∥ 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
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如图 两直线平行 )
3,∵∠ 2+∠ 4=180° (已知 ),∴ l 1∥ l2(同旁内角互补,
证明 :∵∠ 1+∠ 4= 180° (邻补角定义 )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知识点三:平行线判定方法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位 角相等,两直线
平行。即,如图 3。
∵∠ 1=∠ 2(已知 ) ∴ l 1∥ l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内错 角相等,两直线 平行。即如图 3,∵∠ 2=∠ 3(已知 )∴ l 1∥ l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证明 :∵∠ 1=∠ 3(对顶角相等 )
注意错误的命题
也是命题。
(2) 命题的表述有标准形式“如果……那么……” ,另外还有“若……则……”等。一般
地,
“如果……”和“若……”是题设部分, “那么……”和“则……”是结论部分,一
些命题前面的
“附加部分”属题设,要准确地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特别是一些没有关联
词语、题设和结
论不明显的命题。
的判定; 而从两直线平行推出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这是平行线的性质。
要点诠释:
从角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两直线平行, 用平行线判定定理; 已知两直线平行, 从平行线
得到角相等或互补关系, 用平行线性质定理。 填写理由时, 要防止把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相
混淆。
知识点六:命题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为已知事项, 结论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