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理念》简述题、论述题《教育新理念》简述题、论述题一、简述题1、为什么说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答: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
在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
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
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2、什么是课程意识,教师为何要确立课程意识?答:所谓课程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而教学意识是怎么教的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考虑的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地教给学生。
而没有课程意识要对教学进行深刻的变革,是不可能的。
因为对“教什么”的理解不同,对“怎样教”自然也就不同。
当今的优秀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忠实圆满地教授规定的内容,而要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
3、简述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何为真实的问题?答:设计问题情境;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占有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有条不紊地展开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检验或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所谓真实的问题,就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而不是教材规定的问题,不是教师主观的问题.更不是为了提问题而提出的问题、杜威早就意识到.任何知识的学习,既是为某一理论提供依据,又是形成新理论的素材。
4、德国的赫尔巴特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过程,应该分为四个教学步骤,请表述其四个教学步骤。
答: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使新知识要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作概括和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5、简述科学与人文学科在性质上的区别。
答:人文学科与科学有着不同的性质,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①科学在于揭示自然和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文科则在于探求人生生活的意义;②科学追求的是精确性和简约性,文科追求的则是生动性和丰富性;③科学的标准是规范的和统一的,文科的标准是多变的和多样的;④科学强调客观事实,文科强调主观感受。
科学与人文学科的不同价值和性质决定了科学与人文学科教育的价值的不同。
科学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超过目的性价值,文科教育的目的性价值超过工具性价值。
这就是说,科学教育也有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为了传授知识,为了提供一种工具,是启智的过程。
文科教育虽然也要传授知识,也为人们提供一种生活的工具,但它更是目的本身,是情感、人格的陶冶过程。
6、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什么?答:1999年6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进一步被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追求的共同理想。
《决定》)指出;“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决定》开篇对我国教育的估计是相当严峻的。
我国教育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但历史的发展太快,相对于历史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滞后了。
我们知道,教育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但我们现在的教育未能很好地履行这一职能,“影响”了青少年的发展。
这种“影响”,来自于教育体制、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方法等多方面,但首先是因为教育观念的滞后。
《决定》号召全党、全社会从社会主义兴旺发达、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素质教育的意义;同时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全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
”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是:思想性和时代性。
7、教育的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哪些方面?答:教育的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全过程和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影响着管理的风格、师生关系的类型、影响着学校与整个社会的关系。
教育价值观可能被提升为一种理念,明确地支配一种教育的实施;也可能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教育工作者,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教育的行为。
8、为什么说知识经济的成败取决于教育的成败?答:知识经济的本质在于知识的创造、传播和技术性转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知识成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知识与经济相结合,首先是知识,而且是不断创新的知识,其次是将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技术和经济效益的创新能力,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经济的成败取决于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9、知识经济时代崇尚的新教育质量观是什么?为什么?答:培养创造性的社会适应能力正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崇尚的新教育质量观。
知识经济(或网络经济、新经济)把经济推向了一个新形态,把人类推进了一个新时代。
知识经济是高科技的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是创新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
在这样的经济面前,需要知识,更需要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需要个人奋斗的勇气,更需要集体协作的精神;需要精确的数字,更需要创新的意识。
这些,构成了创造性社会适应能力的核心要素。
10、什么是“践行模式”。
答:知行合—、以知促行、以行观知、重在于行的教育模式称为“践行模式”。
11、简述法国保尔.朗格朗对“终身教育”的理解?答:1970年,法国的保尔。
朗格朗写成了《终身教育引论》一书,提出了“终身教育”(针对学校教育)和“学习社会”(针对学历社会)的概念。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在主席埃德加.富尔的领导下,完成了题为《学会生存》的报告。
建议“将终身教育和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今后若干年内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
人们常常狭隘地将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社会教育或职后教育。
为此,朗格朗专门做了说明:“终身教育显然不是传统教育的简单延伸,它包含着每个人生活的基本问题,新的态度、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
首先表现在对人的生存意义问题上:终身教育使我们理解和认识个人在其中显示出的新的意义的整整一系列基本情况;它为影响着个人和社会命运的某些重大问题带来新的答案。
”终身教育首先是对学校和一般制度化教育提出的批评。
传统的学校体制很难适应作为我们时代特征的日益迅速的变化,无法应付不断提出的新的需求。
这些正在导致世界各国社会的真正变革的原因很多。
最主要的可能是科学发现、技术进步、通讯手段迅速发展、人口激增以及政治和经济的动荡。
这导致了人的需求的增加,职业种类的迅速增加和更新,这些都会导致社会问题。
不断变化的世界要求实施灵活的教育制度。
教育必须保持不断变动和不停顿地进行革新。
终身教育正是要建立这样一种灵活多变的教育体制。
12、科学主义教育观的主要观点。
答:我们把以下的主要观点归纳为科学主义教育观: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了解自然的规律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重视对自然知识的掌握和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强调人在征服自然的过程小自身力量的实现;它把传授科学知识当作教育的中心任务,把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获得职业技能当作教育的基本目标,但在对知识的理解上,存在着“形式”性知识与“实质”性知识的分歧。
13、成功智力理论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答:成功智力的科学性首先来自于对传统智力理论及其测验结果的严肃剖析。
其次,斯腾伯格有力证明了人生的成功主要并不取决于分析性智力的高低,而是取决于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的结合。
近几年流行的情商说与此有相通之处。
一个人的成功固然与他的聪明程度有关,但聪明并不等于智慧,智慧乃是综合判断情势、作出一种相对较好的选择的能力。
智慧也不等于成功。
成功还与人的情感控制能力、意志力、人际沟通能力等等有关。
根据这样的成功观来考虑学习观和教学观才是刚刚开始。
第三,成功智力的理论更明显的价值在于提供了若干获得成功的重要成果。
14、课程改革分哪几个层面?答:课程改革的第一个层面是课程支配权力的变化,课程改革的第二个层面是课程结构的改变。
现在,课程结构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格局,即基础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
课程结构的这种变化实际上已经或者要求我们更新关于课程的概念。
课程改革的第三个层次是教科书编写的多元化。
15、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困境。
答:人文主义教育也有难以摆脱的困境;第—、如何处理自我探究与系统学科知识学习的茅盾。
系统的学科知识毕竟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但系统知识的学习确实又可能成为个人发展的阻力,特别是面对知识经济新时代突现的创新能力的要求,传统的知识传授显得无能为力。
系统的知识总是与制度化的教育具有天然的联系,是结构主义的;而知识经济时代是个性化的,解构主义的。
第二、如何处理自由发展与规章制度道德纪律的矛盾。
从本质上说,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就是为了限制人的自由而制定的。
教育如何在这种紧张的关系中调解、缓冲这一矛盾,而不是挑拨和激化这一矛盾,是一件极其值得努力的理论探索和令人动心的实践尝试。
16、研究性教学的特点是什么?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答:第一,研究性教学是开放性的。
非标准答案的。
第二.研究性教学常常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第三.研究性教学常常与生活密切联系.鼓励协作性学习。
传统教学中的作业一定是根据已有知识编制的,而研究件教学中的作业是根据事实需要展开的、这就决定了它的综合特性。
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接受性教学是有标准的、预期的答案,而研究性教学没有甚至不可能有标准答案。
17、直线教学与散点教学的区别是什么?答:直线教学,也就是说,教学内容是完全安排好的,既不能跳过也不能旁骛,我们要求所有的学生学习同样的知识,并见用同样的标准要求和检查他们。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些知识是最基本的,是无法跳过的。
可是这样的假设既缺乏事实根据、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散点教学则是另外一种思路,另外一种内容的编排方式,它不是把所有重要的东西都选择好了给学生。
而是选样部分重要的东西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补充他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知识。
18、当今对信息技术存在着哪些误解?答:第一种误解是,认为信息技术与我们已经熟知的电化设备样,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对以电脑为核心、以网络为纽带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功能和对教育可能产生的革命性影响估计个足,对已有的功能也只是采取消极的等待态度。
远没有像重视应试考核那样重视信息技术,远没有像重视研究教材、考卷那样重视对信息技术比如课件技术、网络技术的开发利用,特别是没有重视信息技术在改变教育的模仿性、等级件、模式化和群体化等方面所潜藏的巨大力星,而这些方向恰恰是传统教育根探蒂固、甚至无法摆脱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