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5分)1、机械切削加工顺序的安排,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先粗后精;2)基面先行;3)先主后次;4)先主后次。
2、基准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3、铰孔适用于中小尺寸的孔的精加工,而镗孔适用大尺寸的孔的加工。
4、电化学加工应用于模具制造,按其作用原理分三类:电解加工法;电铸成型法和电解磨削法。
二、选择题(每题0.5分,共15分)1、选择精基准的原则中讲到的“基准重合”是指( A )。
A、选择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B、以粗基准作为精基准C、在多数工序中采用同一组精基准定位D、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基准2、选择精基准的原则中讲到的“基准统一”是指( D )。
A、以粗基准作为精基准B、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基准C、选择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D、在多数工序中采用同一组精基准定位3、为完成一定的工序部分,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位置称为( C )。
A、工步B、工序C、工位D、装夹4、下列不属于型腔加工方法的是( B )。
A、电火花成形B、线切割C、普通铣削D、数控铣削5、某导柱的材料为40钢,外圆表面要达到IT6级精度,Ra.8um则加工方案可选( A )。
A、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B、粗车—半精车—精车C、粗车—半精车—粗磨D、以上都不是6、铰孔主要用于加工( C )。
A、大尺寸孔B、盲孔、深孔C、中小尺寸未淬硬孔D、中小尺寸已淬硬孔7、对于非圆凸模加工,不正确的加工方法是( B )。
A、可用刨削作粗加工B、淬火后,可用精刨作精加工C、可用成型磨削作精加工D、以上都不是8、不是模具电火花穿孔加工的工艺方法是( D )。
A、直接加工法B、混合加工法C、间接加工法D、单电极平动加工法9、不是模具电火花穿孔加工常用的电极结构形式有( B )。
A、整体式B、多电极式C、镶拼式D、组合式10、下列(A)可以选作为超声波加工的的工具材料。
A、低碳钢B、铸铁C、陶瓷D、硬质合金11、工序是指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人,在一个固定的工作地点,对( C )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A、一个(或同时几个)B、一个C、一个(或一组)D、连续12、工艺规程具有指导生产和( C )的作用。
A、加工零件的数量统计B、生产工艺C、组织工艺准备D、零件寿命的计算13、在制定工艺规程时,一般比特别考虑额的要求是:( D )。
A、技术上的先进性B、经济上的合理性C、顺序上的条理性D、有良好的劳动条件E、有良好的加工性能14、选择精基准的原则中讲到的“基准重合”是指( A )。
A、选择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B、以粗基准作为精基准C、在多数工序中采用同一组精基准定位D、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基准15、选择精基准的原则中讲到的“基准统一”是指( D )。
A、以粗基准作为精基准B、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基准C、选择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D、在多数工序中采用同一组精基准定位16、为完成一定的工序部分,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位置称为( C )。
A、工步B、工序C、工位D、装夹17、工件的安装方式有多种,其中直接找正法运用于( A );夹具安装运用于成批或大量生产中。
A、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精加工中B、批量较小的毛坯粗加工中C、模具生产中D、成批或大量生产的粗加工中18、( A )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可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A、减少B、提高C、增加D、强化19、表面层的残余应力对零件疲劳强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当表面层为残余( A )应力时,能延缓疲劳裂纹的扩展,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当表面层为残余压应力时,容易使零件表面产生裂纹而降低其疲劳强度。
A、拉B、强化C、交变D、硬度20、表面层的残余应力对零件的耐腐蚀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当表面层为残余压应力时,可( B )零件的耐腐蚀性能;当表面层为残余拉应力则降低零件耐腐蚀性能。
A、供给B、增强C、减小D、参与21、模具零件采用锻件锻造的目的可能是:( A )。
A、充分发挥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性和使用寿命B、不能节约原材料和减少机械加工工作量C、保证模具零件的加工精度D、合理使用加工设备22、轴类零件在一台车床上车端面、外圆和切断。
此时工序为( A )。
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23、下列不属于型腔加工方法的是( B )。
A、电火花成形B、线切割C、普通铣削D、数控铣削24、下列不属于平面加工方法的是( D )。
A、刨削B、磨削C、铣削D、铰削25、某导柱的材料为40钢,外圆表面要达到IT6级精度,Ra.8um则加工方案可选( A )。
A、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B、粗车—半精车—精车C、粗车—半精车—粗磨D、以上都不是26、简要说明零件加工所经过的工艺路线的卡片是( A )。
A、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B、机械加工工艺卡C、机械加工工序卡D、以上都不是27、铰孔主要用于加工( C )。
A、大尺寸孔B、盲孔、深孔C、中小尺寸未淬硬孔D、中小尺寸已淬硬孔28、对于非圆型孔的凹模加工,正确的加工方法是:( B )。
A、可以用铣削加工铸件型孔B、可以用铣削作半精加工C、可用成型磨削作精加工D、以上都不是29、对于非圆凸模加工,不正确的加工方法是:( B )。
A、可用刨削作粗加工B、淬火后,可用精刨作精加工C、可用成型磨削作精加工D、以上都不是30、电解加工在模具制造中不可以进行( D )加工。
A、型孔B、型腔C、电解抛光D、电解磨削三、判断题(每题0.5分,共15分)(√)1、在模具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于那些使原材料成为成品的直接有关的过程,如毛坏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和装配等,称为工艺过程。
(√)2、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工作地点﹑加工对象是否改变以及加工是否连续完成。
如果不能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构成另一个工序。
(×)3、模具生产为单件、多品种生产。
在制造工艺上尽量采用通用机床、通用刀量具和仪器,尽可能地减少专用工具的数量。
(×)4、铰孔是对淬硬后的孔进精加工的一种加工方法。
(×)5、钻孔是对退火的孔进行精加工的一种方法。
(√)6、用成形砂轮磨削法一次可磨削的表面宽度不能太大。
(×)7、模具型腔电火花成形加工常用的主要电极材料有铸铁和钢。
(√)8、激光加工可以焊接金属与非金属材料。
(√)9、装配尺寸链具有封闭性和相关性,所谓封闭性是指组成尺寸链的各个尺寸按一定顺序构成一个封闭系统;相关性是指其中一个尺寸变动将影响其他尺寸变动。
(√)10、完全互换法是尺寸链计算中最基本的方法。
(×)11、分组装配法常用在小批量的生产中,并且在对分组后零件的装配长采用互换装配的方法。
(×)12、顶杆、推杆装配时,长度应保持一致。
在一副冲模内,同一长度的顶杆,其长度误差不大于0.2mm。
(√)13、模具加工工艺过程是由若干个按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而每一个工序又可依次细分为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
(√)14、模具零件的毛坯形式主要分为原型材锻造件铸造件和半成品四种。
(√)15、表面粗糙且精度低的毛坯粗基准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同一尺寸方向上的粗基准只能使用一次。
(√)16、精细车特别适合有色金属的精加工。
(×)17、成形磨削只能在工具磨床上辅以夹具进行。
(√)18、轴类零件通常用圆棒料和锻件做坯料。
(×)19、极性效应越显著,则工具电极损耗就越大。
(×)20、电火花脉冲放电加工要在液体绝缘介质中进行,常用的介质有:煤油、盐水等。
(√)21、电火花加工采用输出单向脉冲电流的脉冲电源。
(×)22、脉冲宽度及脉冲能量越大,则放电间隙越小。
(√)23、激光加工可以可以透过透明材料加工深而小的微孔和窄缝。
(×)24、模具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工件与电极之间交流电弧放电进行加工的。
(√)25、无机粘结剂固定法是由氢氧化铝、磷酸溶液和氧化铜粉末定量混合,经化学反应生成胶凝物而起拈结作用的一种固定方法。
它适用于凸模与固定板的粘结,导柱、导套与模座的粘结,硬质合金模块与纲料的粘结等。
(√)26、为了保证凸模和凹模的正确位置和间隙均匀,在装配冲模时一般是依据图样要求先确定其中一件(凸模或凹模)的位置,然后以该件为基准,用找正间隙的方法,确定另一件的准确位置。
(√)27、弯曲模和拉深模精确的毛坯尺寸一般无法通过设计计算确定,所以装配时必须安排试装。
(×)28、整体圆形型腔凹模的装配,装配后型面上要求紧密无缝,所以压入端可以修出一定斜度方便在装配后达到要求。
(√)29、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好是指零件的结构形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按现有的生产条件能用较经济的方法方便地加工出来。
(×)30、所谓工序地分散,是使每个工序中包括尽可能多的工步内容,因而使总的工序数目减少,夹具的数目和工件的安装次数也相应地。
四、分析题(10分)1、请分析改正下图中的零件结构中的不合理之处。
(5分)(1)(2)(1)参考答案要点:型腔淬硬后,骑缝销孔无法用钻铰方法配作。
(2)参考答案要点:方形凹坑的四角加工时无法清角。
2、请根据下表选择加工精度为IT6级的淬火钢圆柱表面的加工路线。
(5分)IT6级的淬火钢圆柱表面的加工路线参考答案: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IT7级的铜合金圆柱表面的加工路线参考答案:粗车→半精车→精车→精细车(金刚车)五、作图题(10分)参考答案:(1)(2)(3)(4)六、计算题(20分)1、如下图所示衬套,0.11016mmA+=,020.0510mmA-=,加工三个端面,试计算尺寸N及其偏差。
(10分)参考答案要点:(方法一)【解】:①画尺寸链图。
如图1.36(b)所示,根据加工过程可知N为封闭环,A1为增环,A2为减环。
②计算N的基本尺寸:N=16-10=6(mm)。
③计算N的公差:TN=T A2+T A1=0.1+0.05=0.15(mm)。
④计算N的上、下偏差:E SN=+0.1-(-0.05)=+0.15(mm)E IN=0-0=0(mm)所以:0.156mmN+=(方法二)得:0.156mmN+=2、如图所示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以右端面为定位基准加工内孔,图中25±0.05不便测量,用间接保证法加工,试计算加工工序尺寸。
(10分)参考答案:解:如右图,封闭环为25±0.05,计算A2 A2基本尺寸:由公式A0=A1-A2可得A2=A1-A0=45-25=20A2的下偏差:由公式ES0=ES1-EI2可得EI2=ES1-ES0=0.01-0.05=-0.04A2的上偏差:由公式EI0=EI1-ES2可得ES2=EI1-EI0=-0.07-(-0.05)=-0.02因此,L2为 02.004.020--七、工艺分析题(25分)1、请根据以下导套零件图和孔的加工方案及加工精度表,制定出导套的加工工艺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