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心理健康导论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2.掌握达到心理健康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自己身心的潜能。
这只是众多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之一,虽然各种概念在细节的表述上有所差异,但它们都突出了“适应”和“潜能”这2个重要的地方:人是社会的动物,心理是否健康往往是通过社会性行为表现出来的,“适应”这个社会与否就成为心理机制是否正常运行的标准。
其次是“潜能”,之所以强调“潜能”是将人看成一个发展的个体,像同学们现在正接受教育,正不断的成长就是一种发展的体现。
有位同学对我说:“没有人是心理健康的,有的也只是把自己的脆弱掩盖起来而已!”其实,所谓的良好心理状态,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只要人能在自身和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发挥最佳心理功能状态,就能称之为心理健康。
那天,我在教室外碰到几位男生在打打闹闹,其中一个开玩笑地指着另外一位同学对我说:“老师,他的心理不正常!”有时候,我们也会听到“神经病”这样的口头禅,那我们现在来思考一个问题:到底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在哪里?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正常人的智商在90—110之间,同学们有测过自己的智商吗?估计同学们的智力都很正常,有可能还高于一般人呢。
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只有智力正常的人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
2.有明确的自我意识,接受自我。
在座的同学,谁能跟大家说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呢?说的不错,看来大家都能正确剖析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就代表你们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能接受自己。
那么,你们对他人的优缺点又是怎么看的呢?根据可靠的消息,我们班的班长是个大好人,你们说呢?但是我还不是很了解他,能不能请哪位同学来拍拍班长的马屁说说他的优点?
恩,大家都说的很好,看来我们班还是很有前途的嘛,有这样的一位好班长。
从上述大家的发言,看的出你们都能公正的评价他人和接受他人,这正是心理健康的另一个标准。
3.情绪乐观稳定,反应适当、正确。
每个人都有郁闷的时候,郁闷时我们会绷着个脸,面无表情或者皱着眉头,但是你有可能把这样的表情持续一天、两天,可是,你有可能连续一个月两个月都是一张苦瓜脸吗?
还有,你们现在每个人都很认真地在听我讲课,我突然把一位同学叫起来,劈头盖脸的把他骂一通,你们觉得,他这时候会有什么感觉?他会觉得神清气爽、心情愉快吗?
是啊,这时候他的心情一定是觉得非常的委屈,这就是情绪反应
的适当与正确。
请同学来谈谈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何?
心理健康的人往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反过来促进心理健康。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后面会有专题来介绍。
4.符合年龄特征。
你们小时侯都玩些什么游戏啊?那你们现在还会玩这些游戏吗?如果有同学还在玩幼儿园时的游戏的话,请找我单独面谈。
心理健康的最后一条标准就是人的行为要符合自身所处的年龄发展阶段。
以上这些是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同学们看看板书对照自己的情况是不是够健康。
我看,大多数同学的心理还是很健康的,偶尔有一些情绪低落,或者是自己认为很荒唐的想法,只要能自我调节过来就可以了。
如果还是无法排解,可以找朋友倾诉,宣泄一下,或者来学校咨询室,让老师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大家。
三、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要有学校心理咨询室呢?
下面,我们来说说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心理学实验:美国心理学家布雷迪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两只猴子绑在并排的椅子上,其中一只猴子称为“执行猴”,心理学家训练它每过20分钟按动杠杆一次,否则,它和另外一只猴子都会遭到电击。
在这种情况下,那只可怜的“执行猴”得了胃溃疡,而那只无所事事的猴子却什么事情也没有。
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因为那只“执行猴”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心理上的不健康最终导致了生理问
题的出现。
所以,心理健康的最基本作用在于,有利于生理的健康。
1.促进智力的发展,发挥潜能。
同学们,试想一下,假设你们在考试之前已经做了完全的准备,可是一上考场你就两腿发软,头晕眼花,双手冒汗,脑袋一片空白,请问你又如何能取得好成绩呢?只有在良好心理状态下你才能最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2.健全人格的保证。
同学们,你们希望和心理健康的人交往吗?那你们为什么不太愿意和心理不健康的人交往呢?是的,因为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不好相处,为什么呢?因为,心理健康的人格健全的保证,如果心理不健康,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人格发展。
四、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既然心理健康那么重要,那我们应该采取那些办法来解决心理的问题,达到心理健康呢?下面我介绍几种较为可行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当然具体的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的,如果这些方法对你无效,你来找我。
我们一起根据你的情况来解决问题。
首先要学会自我调控,排除不良情绪。
同学们,当你们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们会做什么呢?找同学?找朋友?找家长老师?是的,找个听你倾诉的人,把你的不高兴对他说说,使这种不良情绪得到发泄,压抑的心情得到缓解,或者干脆痛哭一场来舒放积聚的能量。
还可以参加体育锻炼,找个人跑步,或者打篮球,这种方法就叫宣泄。
当不良情绪发生后,还可以去听听音乐,或者制造音乐(唱歌)还可以看电影、电视、小说,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开来,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转移。
还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叫心理暗示。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一批心理学专家到一所学校去考察,在巡视了一圈以后,专家们随便点了几名学生的名字告知校方,这些学生很有潜力,以后一定会有所作为。
几年以后,心理学家进行了跟踪调查,这些被点到名字的学生真的进步很大,最后都有了一定的成就。
那我想问大家,你们觉得这些学生真的就是天才吗?专家的话不但让学生有了信心,还让老师和学校对他们另眼相看,格外地帮助他们,使得他们不断按着自己和他人希望的方向去发展。
这种来自于他人的暗示就叫——他人暗示。
那来自于自己的暗示叫什么呢?是的,无论是自我暗示还是他人暗示都可以分为两种:消极暗示和积极暗示。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你们就能知道消极暗示会给我们造成多不好的影响。
有个人误被关进了冰柜无法出来,第二天被发现冻死在冰柜里,可是人们又发现冰柜的温度根本是冻不死人的。
原来,这个人一直以为冰柜的温度很底,当他不断地给自己这种暗示的时候,生理也随之产生变化,真的就冻死在“冻不死人”的冰柜里了!而积极暗示就正好相反,在上考场之前,同学会不会给自己打打气,告诉自己一定能行。
或者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静下心来深呼吸,对自己说,自己不会做也许别人也不会做吧,别紧张等等。
这就是一种积极的暗示。
总结:今天我们讲了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以及维护它的方法:心理暗示法、合理宣泄和转移。
这些都是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当恰当的运用这些积极的方法来保持心理健康,积极乐
观的面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