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分析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分析

存在,也可能出现血栓,若此种血小板增多属于非一过性的,则应给予抗血小 板药治疗。
全血分析
• 血红蛋白(HB)
• 参考值: ⑴ 成年男性(120-170)g /L

⑵成年女性(110-160)g /L

⑶新生儿(170-200)g /L
• 临床意义:

与红细胞基本相似,但在贫血程度的判断优于红细胞。需要注意的是
临床意义: ⑴ 增多:常见于 ①急慢性炎症 ② 缺铁性贫血和癌症患者 ③脾切除术后 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者症等
⑵ 减少:常见于 ① 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障,急白 ②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③脾功能亢进 ④ 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溶血 ⑤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症等
危急值: ≤30或者 ≥600 PLT ≤30, 可致自发性出血。必要时应立即给予增加血小板的治疗 PLT ≥600,在排除若无失血史及脾切除史,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恶性疾病的
• 参考值ALT< 40U/L ,AST< 40U/L, AST / ALT =1.15左右
• 临床意义:

减少:常见于⑴镇痛药,磺胺类药的服用

⑵病毒感染

⑶免疫系统衰弱

⑷放化疗的影响
• WBC危急值 : ≤2.0*9*10或≥28*9*10

WBC≤2.0*9*10,病人有高度易感染性,应采取相应
的预防性治疗及 预防感染措施

WBC≥28*9*10 ,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应进行白细胞
分类,观察外周血 涂片和进行骨髓检查。
• 接电话的护士作完记录后必须在半小时内通知到一名 相关医生。工作时间依以下次序通知医生:病人的经 治医生,病人的主治医生,当日值班医生,主治医生, 科主任,医教科。
• 被通知医生应当在登记本上确认签字。 • 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及时采取相应诊治措施。
危急值报告记录本(检验科)
包括的内容:
● 报告时间及方式 ●报告人 ● 接受报告科室及人员 ●涉及的患者姓名,ID号及检验项目 ●危急值报告时间 ●报告单发出时间 ●报告单发放人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
制作人-
什么是危急值
• “危急值 ”(Critical Values)是指某项或 某类检验异常结果,而当这种检验异常结果 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 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 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 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 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全血分析
• 红细胞(RBC)
• 参考值:成年女性(3.5-5.0)*9*10 ╱L

成年男性(4.0-5.5)*9*10 ╱L

新生儿 (6.0-7.0)*9*10 ╱L
临床意义:
增高:⑴原发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良心家族性红细 胞增多症
⑵继发性增多:异常HB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病)
法洛四联症等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疾病
• 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 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
及时的诊疗服务。
危急值报告流程
• 辅助检查科室会将过程中出现的危急值,严格按照危急 值报告流程执行:
• 重复检查,有必要时须请上级医生复查。 • 对于首次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操作者应及时与临床联
危急值报告的目的
• “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 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 严重后果。
•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 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 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 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积计算的、
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各种引起肺气体交换面
疾病
如某些药物: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等
全血分析
• 红细胞(RBC)
• 临床意义:

增高: ⑶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如呕吐,严重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

晚期消化道肿瘤而不能长期进食等

减少:临床上见于各种原因的贫血

⑴ 急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各种原因出血,如消化道溃疡等
量减少,从HB浓度来看,贫血不明显。

⑵ 大细胞性贫血时,Hb浓度相对偏高;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Hb浓度
减低,但RBc正常
• 危急值: ≤60 g /L

பைடு நூலகம்
HB ≤60 ,应予输血,但应考虑病人的临床状况,如对患充血性心功
能不全的患者,则不应输血。
生化
• 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

⑵红细胞寿命缩短:各种原因溶血,如输血溶血反应,蚕豆病等

⑶ 造血原料不足:铁粒幼细胞贫血

⑷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 血功能
如抗肿瘤药物,磺胺类药物等可抑制骨髓造

物理因素,如X线
• 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
• 危急值: ≤1.5或者 ≥ 6.8
全血分析
• 血小板(PLT) • 参考值:(100-300)*9*10 / L
全血分析
• 白细胞(WBC)
参考值:成人(4-10)*9*10 / L 新生儿(15-20)*9*10 / L 6个月至2岁(11-12)*9*10 / L 儿童:(5-12)*9*10 / L
临床意义 : 增多 :常见于⑴急性细菌性感染 ⑵ 严重组织损伤 ⑶大出血 ⑷中毒 ⑸白血病等
全血分析
• 白细胞(WBC)

⑴某些疾病,HB与RBC不一定能正确反映全身RBC的总容量。

如 ①大量失血,在补充液体前,虽循环血容量缩小,但

血液浓度很少变化,从HB浓度来看,很难反映出存在贫血

② 水潴留,血浆容量增大,即使红细胞容量正常,但

血液浓度减低,从HB浓度来看,已存在贫血

③失水时,血浆容量缩小,即使血液浓度增高,但红细胞容
系并告知验结果,及检查人员姓名,并询问接受报告 人员的姓名。 • 按危急值登记要求详细记录患者姓名、门诊号(或住 院号.科室.床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结果(包括 记录重复检查结果)、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 员姓名和检查人员姓名等。
• 检验科必要时应保留标本备查。
危急值报告流程
• 辅助检查科室发现危急值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 护士接电话后将病人床号、姓名、检查结果、接电话 的时间、检查报告人员姓名、电话等记录在危急值登 记本上。临床科室需将接电话人员的姓名告知辅助检 查科室报告人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