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大学习方法之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包括两个分支,一种是东尼·博赞发明的Mind Map,另一种是大卫·海勒发明的Thinking Maps,由于国内均翻译为思维导图,所以很多人误认为它们是同一种工具,两种图解方法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
Mind Map和Thinking Maps都是图解方式,并且也都使用了联想和拆分的思维。
Mind Map只有一种放射状的形式,Thinking Maps有八种形式,分别对应八种逻辑。
Mind Map和Thinking Maps都是非常优秀的图解工具。
由于国内Mind Map的普及度远高于Thinking Maps,很多人将Mind Map等同于思维导图,为了便于区分,本文不特殊说明的地方中,思维导图指的是Mind Map。
Thinking Maps使用八大图示法作为区分。
关于图解有助于思考的理论非常多,我选了其中两个简单易懂的来进行说明。
1)左右脑分工理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斯佩里博士通过著名的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
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艺术和经验学习的中枢,右脑的存储量是左脑的100万倍(如图1所示)。
图1 左右脑功能图思维导图通过将思维可视化,充分调动右脑参与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记忆和思考的效率。
2)双重编码理论心理学家佩维奥是双重编码理论的提出者,他强调在信息的贮存、加工与提取中,语言与非语言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同样重要的。
实验显示,就编码类型而言,非语言编码(图画、拟声)的自由回忆效果比较好,而语言性编码(文本、声音)的顺序回忆效果比较好。
就感知模式而言,同为视觉感知模式,图片在回忆任务中的效果优于文字。
图文结合的双编码模式由于单一编码模式,所以思维导图的图文结合方式有利于增加学习的效率。
东尼·博赞的Mind Map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状图解工具,主要使用了压缩(关键词)、联想和拆分三种思维,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如图2所示)。
图2 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一)概述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
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
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新加坡教育部将思维导图列为小学必修科目,大量的500强企业也在学习思维导图,中国应用思维导图也有20多年时间了。
东尼·博赞(Tony Buzan),他因创建了“思维导图”而以大脑先生闻名国际,成为了英国头脑基金会的总裁,身兼国际奥运教练与运动员的顾问、也担任英国奥运划船队及西洋棋队的顾问;又被遴选为国际心理学家委员会的会员,是“心智文化概念”的创作人,也是“世界记忆冠军协会”的创办人,发起心智奥运组织,致力于帮助有学习障碍者,同时也拥有全世界最高创造力IQ 的头衔。
东尼·博赞在大学时代,在遇到信息吸收、整理及记忆的等困难,前往图书馆寻求协助,却惊讶地发现没有教导如何正确有效使用大脑的相关书籍资料,于是开始思索和寻找新的思想或方法来解决。
他开始研究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等科学,以及研究名人的笔记,渐渐地发现人类头脑的每一个脑细胞及大脑的各种技巧如果能被和谐而巧妙地运用,将彼此分开工作产生更大的效率。
1968年,东尼·博赞发明了思维导图。
1971年东尼·博赞开始将他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慢慢形成了发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和思维导图法(Mind Mapping)的概念。
(二)思维导图和神经元的类比思维导图受到了大脑神经元的启发,我们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和神经元的类比来了解思维导图。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细胞体具有联络和整合输入信息并传出信息的作用。
突起有树突和轴突两种。
树突短而分枝多,直接由细胞体扩张突出,形成树枝状,其作用是接受其他神经元轴突传来的冲动并传给细胞体。
轴突长而分枝少,为粗细均匀的细长突起,常起于轴丘,其主要作用是传导由胞体发生的兴奋冲动。
如果进行简单的理解,那么树突就是输入,接收膜电位;细胞体可以理解为信号的处理环节;而轴突理解为输出,输出膜电位(如图3所示)。
图3 大脑神经元的结构思维导图包括中心主题(中心图)、分支、关键词和颜色等要素。
中心主题一般采用中心图加关键词表示(如图4所示)。
图4 思维导图的模型思维导图和神经元的结构非常相似,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如同神经元的细胞体,分支如同树突,关键词如同树突的膜电位输入(如图5所示)。
图5 神经元和思维导图的对比我们可以使用八大思维图示法中的桥形图来描述思维导图和神经元之间的类比关系(如图6所示)。
图6 思维导图和神经元的类比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如同神经元的细胞体,思维导图的分支如同神经元的树突,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如同神经元的膜电位输入。
(三)思维导图一二三四根据思维导图的特点,可以总结出思维导图的一二三四。
一种形式:放射状结构;二种作图方法:手绘和软件;三种思维:压缩(关键词)、联想和拆分;四种要素:线条(分支)、关键词、图像和颜色(如图7所示)。
图7 思维导图一二三四放射状结构是思维导图和核心,思维导图可以没有文字,没有图像,没有颜色,但是不能没有放射状结构,放射状结构是思维导图区别于其他图解工具的核心。
两种作图方法包括手绘和软件绘制,手绘需要白纸和彩笔;软件绘制需要使用软件,比如Imindmap、XMind和Mindmanager等,可以在电脑、平板或者手机上进行绘制。
降低问题难度有拆分、类比、联想和追本溯源四种方法,思维导图使用了拆分和联想两种方法,它可以帮助解决问题(如图8所示)。
图8 通用方法论三种思维中,压缩(关键词)需要的是归纳能力,将一句话,或者一段话,甚至一本书的内容进行归纳,将内容进行整理,有利于总结和记忆,压缩使用的是三大思维中的纵向思维(逻辑思维)。
联想是从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使得思维进行发散,所以思维导图倾向于发散,而不是收敛,联想是三大思维中的横向思维。
拆分是降低问题难度最简单有效的方法,通过拆分问题,然后各个击破。
拆分是三大思维中的纵向思维(逻辑思维)。
四种要素中包括线条、关键词、图像和颜色,其中图像包括中心图和关键图。
在一幅标准的思维导图中,以上四种要素都会包括,比如东尼·博赞个人简历的思维导图中,中心图是东尼·博赞的照片,然后延伸出8个分支,每个分支上边有关键词,比如第一个分支上的关键词是作者,然后每个一级分支又继续延伸到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等。
每个分支就是对应着四要素中的线条。
分支线条和图像使用不同颜色进行绘制,分支上还增加了一些关键图像,比如运动员的分支上画了一个游泳的图像(如图9所示)。
图9 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如果非要给四种要素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名的话,我觉得线条第一重要,因为放射状由线条组成,然后是关键词、图像和颜色。
下图是《启动大脑》中的一张思维导图,包含了线条、关键词、图像和颜色(如图10所示)。
图10 《启动大脑》中的思维导图(四)步骤和流程图思维导图的绘制包括4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主题,绘制中心图。
第二步,确定逻辑结构,绘制一级分支。
每个分支一种颜色。
第三步,扩展二级和以下分支,使用压缩(关键词)、联想和拆分等逻辑,丰富思维导图。
第四步,增加关键图像,使得思维导图图文并茂。
第二步中的“确定逻辑结构”是很多思维导图专家建议的,博赞式的思维导图没有这个建议。
因为博赞式的思维导图重视联想,从而导致思维过于发散而不收敛,并且缺乏逻辑性,所以很多思维导图专家都建议思维导图要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绘制。
逻辑结构可以按照重要性顺序、时间顺序、演绎顺序或者结构顺序进行绘制,也可以使用类似5W1H这种类似的逻辑结构。
可以使用流程图来表示上述步骤(如图11所示)。
图11 思维导图的绘制流程图下面,我们以曹冲称象的故事来演示如何绘制思维导图。
在距离现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中国是处于魏、蜀、吴三强鼎立的三国时代。
有一天,吴国的孙权送给魏国领袖曹操一只大象,长久居住在中原的曹操从来没有看过这种庞然大物,好奇地想知道这个大怪物的体重到底有多重。
于是,他对着臣子们说:“谁有办法把这只大象称一称?”在场的人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可是在场的人觉得太残忍了,而且曹操喜欢大象可爱模样,不希望为了秤重失去它。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正想要放弃的时候,曹操7岁的儿子曹冲,突然开口说:“我知道怎么秤了!”他请大家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沉入多少,在船身上做了一个记号。
然后又请大家把大象赶回岸上,把一筐筐的石头搬上船去,直到船下沉到刚刚画的那一条线上为止。
接着,他请大家把在船上的石头逐一称过,全部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第一步,确定主题,绘制中心图。
主题确定为:曹冲称象,然后要绘制一幅代表性图片作为中心图。
这个故事的核心是曹冲用船来称象,那么就画一张象在船上,在船舷上记录船吃水深度的图片作为中心图(如图12所示)。
图12 确定主题,绘制中心图第二步,确定逻辑结构,绘制一级分支。
每个分支一种颜色。
曹冲称象是一个故事,有时间、地点、人物和过程等,可以使用六何分析法(5W1H)作为这张思维导图的逻辑结构,包括:When,Where,What,Who,How和Why。
使用六何分析法相当于将这个故事进行了拆分,拆分为6个部分,每个部分只需按照六何分析法要求填写到对应的分支中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