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施工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投入保障制度、财务部门在投标时应按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的规定,单独编制安全生产费用预算,并向建设方提出。
其范围包括:安全防护设施,临时用电,生活设施,办公场所,娱乐场所,现场围档,场地硬化,医疗救助等。
、公司收到建设单位(或总承包方)拨付的安全生产费用后,应设立专用帐目,确保安全生产费用于购置工程安全设施、设备和安全防护用品,并用于该工程的施工现场,做到专款专用。
、项目经理应确保公司自身安全费用的投入有效实施(包括: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的费用,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本公司安全设备、仪器日常维修以及个人安全防护用品配备等的费用)。
、项目预算员应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度和需要,提出安全生产费用需用计划,由项目经理审核,经分管领导审批后,公司财务部应按安全费用需用计划组织财务计划,以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落实。
、财务部门、质量安全部门应对安全费用进行跟踪管理,以确保安全资金专款专用。
、本制度由财务部门和质量安全部门共同监督执行。
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投入范围(一)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的费用1、培训费包括:公司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上岗培训取证的费用;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培训取证的费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的费用。
2、宣传、活动投入包括:开展安全活动费用;召开现场会议费用;应急预案的演练和组织参观学习的费用,以及开展知识竞赛、文艺演出、订阅安全报刊杂志、制作展板、照片等费用。
(二)现场安全防护设施1、现场洞口、临边防护设施(包括:钢管、扣件、盖板、脚手板、安全网等)2、现场用电设施(包括:配电箱、开关箱、漏电保护器、熔断器、插座、配电线材五芯电缆、瓷瓶以及照明灯具等)3、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更换、检测费用。
(三)安全防护劳保用品1、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防护鞋、手套、防护面罩、防雨服、工作服以及其它个人防护用品;2、防暑降温、防寒物品等费用;(四)文明施工设施1、现场围挡(包括大门);2、工地地面硬化、排水设施、绿化;3、现场厨房、厕所、淋浴室;4、消防器材(灭火器等消防器材);5、现场七牌两图、警示标识标牌;6、现场保健急救药品、器械;7、现场防噪音、粉尘、废弃物处理等费用。
(五)人工费包括: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搭拆、维护,垃圾的清运等的人工费用。
(六)意外伤害保险、安全服务费(七)其他的安全费用2、拟建与在建工程安全生产论证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对拟建和在建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条件是否符合国家当前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进行辨识和论证,同时为安全许可实施部门对建设项目立项的安全审查提供依据,所以建立安全论证制度。
论证过程中,论证工作人员对拟建和在建工程项目进行系统地全面的分析预测该建设项目中各种潜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论证项目内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对项目周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居民生活的影响,并提出相关预防及解决办法。
论证建设项目周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居民生活对建设项目的影响。
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提醒项目部提前做好减轻消除办法论证建设项目当地的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的影响,针对季节和地质因素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最后将论证结果总结汇编成书面的安全条件论证报告,为下一步的安全生产做好提前准备工作。
3、安全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和检修、维修制度安全设施设备维护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应把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坚持使用和维护相结合原则,操作人员在设备日常维护工作中做到“三好”(管好、用好、维护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坚持合理规划科学使用维护的原则,采用科学的使用维护方法。
坚持设备设施使用前检查维护,使用后检查维护制度。
安全设施设备都要制订和悬挂维护保养责任牌,要写明维护保养者姓名。
安全设施、设备到货后,必须把随机带来的全部资料(包括图纸、说明书、装箱单等)交工程部复印一份,原资料归公司资料室,复印资料一份交设备使用部门。
安全设施、设备按照使用说明,定期拆解设备设施,进行大、中修,同时将检修情况(包括检修时间、检修负责人、更换的零部件、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改进部分及图纸、调试、验收等原始记录)记录归档。
4、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为了施工现场的风险控制,保护环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项目经理为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工程现场场地平整,道路畅通,便于运输、施工作业及紧急情况下应急逃生;施工现场各种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性能可靠,按要求保管和摆放;现场设备、工具、材料摆放符合设计和安全要求。
施工作业坑按要求进行开挖,作业坑周边清理出宽于一米的人行通道,安全通道设置不少于两个,作好通道台阶,方便上下,通道上不得有任何设备,设施和其他物品。
作业坑旁平整出设备摆放区和操作区。
必要时作业坑采取排水、防滑和防塌方措施,配备必要的通风设施。
施工场地设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流动施工现场设指示牌。
开工前按照场地布置图在作业带以外规划界定安全停车区,人员进入作业带必须按规定佩带劳动保护用品,非作业人员、车辆严禁在作业带内滞留,待命施工车辆停在预定地点。
施工现场按设计要求设置、配备消防器材,实行“三定”管理,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方。
各类气瓶现场存放要距离明火10m以上,挪动时不能碰撞。
氧气瓶不能和其他可燃气瓶同放一处。
对于于易燃易爆和有毒施工介质,要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措施计划,预先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必要的演练。
在施工中要根据施工外界条件采取遮阳防晒、防雨措施,随时进行气体浓度的监测。
有毒介质作业场所应设置黄色警示线,在明显位置帖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说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措施等内容。
密闭空间作业和有毒介质作业应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
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防护劳保用品,并要求工作人员正确使用。
现场设置专职安全监督和安全员,进行巡回检查。
夜间施工场地要设置足够的照明,作业带以内使用的照明灯具要符合防爆要求在靠近道路作业时,要在路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行人和车辆注意过往安全,天黑要设置信号灯、配备值班人员,防止人员或车俩误入作业坑。
5、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防治方针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各项目部应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职业病危害种类根据企业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公司的职业危害为六大类:(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在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材料的搬运使用、石材的加工。
建筑物的拆除,均会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2) 缺氧和一氧化碳的危害:在建筑物地下室施工时由于作业空间相对密闭、狭窄。
通风不畅、特别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
(3) 有机溶剂的危害:建筑施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4) 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5) 生产性噪声和局部震动危害:建筑行业施工中使用的机械工具如钻孔机、电锯、震捣器及一些动力机械都可以产生较强的噪声和局部的震动,长期接触噪声可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噪声性耳聋,长期接触震动能损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局部震动病。
(6)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防护措施(1) 公司为有效防止职业病对作业人员造成人身伤害,从管理上明确公司职能部室及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多级责任制,分清在职业病预防上的岗位职责。
(2)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3)项目部应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识别、确定职业病危害种类,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确定的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
对从事高危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工作时间应严格加以控制,并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4) 施工现场在进行石材切割加工、建筑物拆除等有大量粉尘作业时,应配备有效的降尘设施和设备,对施工地点和施工机械进行降尘。
接触粉尘作业的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应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作业人员正确佩带防尘口罩。
(5)从事防水作业,喷漆作业的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施工前要检查作业场所的通风是否畅通,通风设施是否运转正常,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中要正确佩带防毒口罩。
在地下室等封闭的作业场所进行防水作业时,要采取强制性通风措施,配备行之有效的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并派专人进行巡视。
(6)密闭空间内进行防水、喷漆作业容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如防护用具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必须立即撤离现场至通风处,并通知施工现场其他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该场所进行通风;若已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报告项目部进行处理;慢性中毒症状比较不易被发现,公司对从事此类作业的施工人员每半年组织一次体检,发现职业病症状将立即通知本人并调离岗位,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6、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和管理制度、安全帽安全帽的佩戴要符合标准,使用要符合规定。
如果佩戴和使用不正确,就起不到充分的防护作用。
一般应注意下列事项:(1)戴安全帽前应将帽后调整带按自己头型调整到适合的位置,然后将帽内弹性带系牢。
(2)不要把安全帽歪戴,也不要把帽沿戴在脑后方.(3)安全帽的下领带必须扣在颌下,并系牢,松紧要适度。
(4)由于安全帽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损坏。
所以要定期检查,检查有没有龟裂、下凹、裂痕和磨损等情况,发现异常现象要立即更换,不准再继续使用。
任何受过重击、有裂痕的安全帽,不论有无损坏现象,均应报废。
(5)严禁使用只有下颌带与帽壳连接的安全帽,也就是帽内无缓冲层的安全帽。
(6)施工人员在现场作业中,不得将安全帽脱下,搁置一旁,或当坐垫使用。
(7)新领的安全帽,首先检查是否有劳动部门允许生产的证明及产品合格证,再看是否破损、薄厚不均,缓冲层及调整带和弹性带是否齐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