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电力有限公司创建优质服务工程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根据省黑政办发[2009]17号文件《关于印发十大工程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及国家电网营销[2009]306号文件《关于做好2009年供电优质服务
在行业内部,树立起大服务观念,把“前台围绕转,后台围绕前台转”的服务理念通过管理办法、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改变重视对外服务,忽略内部服务的现状,落实“优质服务人人有责”的服务战略,让“人人是窗口,事事在服务”成为企业服务文化的核心,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
三、2009年创建优质服务工程重点工作
(一)建设优质服务管理体系
优质服务管理体系包括支撑体系、保障体系、监督体系。
建全和完善优质服务管理体系是优质服务执行体系持续、高效、有序运作的基础,是不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的保障。
题,促进优秀人员向一线服务岗位流动,让窗口展现出良好的电力企业形象,为创建优质服务工程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
1.3优质服务需要大服务理念支撑。
优质服务是电网企业的生命线,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得到企业管理、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后勤保障等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通力合
作,企业内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为客户服务链条上的一员,都有服务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建立起大服务理念,才能实现优质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1.4优质服务需要法律的支撑。
供电企业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服务性的特征,又有很长一段时间代行政府职能的历史,因此,很多客户对供电企业有更高的期望。
工作中个别客户提出一些超出企业服务职责范围的
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优质服务办公室(可兼职);办公室主任一人,成员若干人。
2.2建立内部服务的管理制度
强化内部服务意识,建立内部服务制度。
内部服务管理制度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领导为员工服务。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关心爱护员工就是关
心企业发展,企业领导要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统一,坚持管理和服务的协调融合,这样才能实现上下合心,为企业的发展同心协力;二是机关为基层服务。
机关是企业领导有效指导工作的专业部门,有指导和服务的义务,各部门都不得对基层问题推诿、搪塞,影响基层工作,必要时,要逐级向上请示,不得拖延;三是生产为营销服务。
生产单位和部门是供
实
监督到位不缺位监督到位是发挥监督部门的作用,既要对服务行为进行监督,及时发现服务问题、又要对服务管理进行监督,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如:“员工含着眼泪微笑、憋气窝火干活”、“服务出现问题都要由服务受理人员承担责任”等等不正常现象,既没有及时研究处理,也没有及时向上反映,监督明显缺位,这种现状必须扭转。
2.4内部服务的考核制度
优质服务工作是全局的大事,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要把企业为客户服务的平台向后台支撑体系延伸,理清企业内部运作流程,每一个部门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是企业的问题,都会影响企业形象。
要建立内部服务考核制度,明确考核部门,落实考核责
3.5社会监督聘请社会监督员、定期召开监督员座谈会;开放营业厅、网站、95598、短信服务等监督渠道,接受社会监督。
(二)进一步完善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
一是建立公司供电服务质量标准,完善供电服务规范,组织开展供电服务质量标准宣贯培训,全面推行服务标准化。
二是制定供电服务品质内
部评价办法,开展基于服务流程的供电服务品质评价,分析供电服务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升供电服务品质。
三是推进业扩报装工作透明化,杜绝业扩报装“三指定”现象,对业扩报装全过程进行监督,实行100%回访制度。
四是规范停限电告知管理,停电信息应按照规定时限通过多种有效方式透明告知。
五是加强供电服务专业培训,强化服务意识,
六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重大活动保电工作的通知》,建立重大活动保电工作机制,不断规范保电工作的程序和流程,确保建国六十周年庆典等重要活动期间重要场所供电万无一失。
(四)强化窗口服务,树立良好形象。
一是按照国网公司供电服务提供标准,规范营业窗口和服务项目分
类。
合理编制营业厅布局及建设规划,完善营业厅功能设置和设施配备。
农电系统拟创建4个国家级供电服务示范窗口、14个省级供电服务示范窗口。
二是按照国网公司上海世博会合作伙伴VI推广手册,省会城市推广使用上海世博会合作伙伴VI标识。
三是建设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的对外服务网站,规范网站服务功能,实现服务业务网上接入、品牌推介、业务推广,
、GPS
减少停电时间。
四是加大反窃电力度,完善防窃电措施,强化计量管理,降低电能损耗。
五是推广建设省公司集中受理投诉举报新模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大投诉举报案件查处力度,坚决消除供电服务死角。
六是加强供电服务质量的全过程监督管理,逐步建立从服务标准制定、服务过程监控、服务质量评价到服务水平提升的供电服务常态工作机制。
(六)真诚服务,构建社会和谐
一是组织开展走访,广泛深入了解对供电服务的需求,及时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用电问题。
二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科学用电常识,推广节能项目,引导安全、科学使用电能。
三是为高耗能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帮助企业制定节能降耗最佳用电方案,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