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第五六章
1.桑桑为什么认为杜小康是他的对手?请举例说说。
2.桑桑为什么拒绝让杜小康参加捉迷藏的游戏呢?你认为桑桑做的对吗?为什么?
3.“读五年级的那年秋天,杜小康又一次伤害了桑桑,并且是最严重的一次。但这一次似乎是无意的。”(见第148页)这一次最严重的伤害指的是什么?又为什么说“似乎是无意的”?
4.在班长的预选中,杜小康为什么会落选呢?对这件事情,你的看法是什么?
《草房子第五、六章》问题导读评价单(序号)
班级:组名:姓名:创作:崔连青审核: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小说,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2.引领学生在阅读时把握人物形象,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品味清新隽永的文字。
3.体会作品凸现的纯真的童真童趣,人物的美好心灵,热爱生活,体悟成长。
问题引领
一、阅读第五章《红门(一)》,解决以下六个问题:
这里正准备实施包括“攻心战术”等诸如此类的方案时,杜小康却在全校大会上,走上了台子:“你们不用再查了,火是我玩的。”杜小康一副平平常常的样子。
台下的孩子,顿时觉得杜小康是个英雄,是个好汉,差一点没为他鼓掌。
即使老师,望着面不改色的杜小康,也为之一振: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呀!
杜小康在众人注视之下,走下台去了。
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2分)
2.请问A人物是谁?这段文字表现了A的什么性格特征?(4分)
3.通过阅读选段,你有什么感悟,请写出来。(3分)
(二)一个外地人那时正撑船从打麦场边的河里过,向油麻地的人提供了一条线索:有两个孩子在打麦场上燃了一堆火。
地方上就让学校查。烧了一个大草垛,事情不小。油麻地小学立即笼上一片“事态严重”的气氛。蒋一轮对桑乔说:“恐怕不会有人敢承认的。”桑乔说:“那就一查到底!”
回归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A总能做成许多其他孩子想做、但做不成的事情。比如那天学校通知大家下午从家里带一把镰刀来割河边上的柳枝做柳筐,无论是哪一个班,也未能做到都带镰刀。因为那时正在收割季节,大人们都用镰刀,若没有闲置着的另一把镰刀,那个人家的孩子就无镰刀好带。即使有镰刀能带的,也有一些家长不让带,他们怕小孩用起镰刀来瞎胡砍,把刀锋砍豁了。桑桑他们班的情况也一样,蒋一轮数了数堆在地上的镰刀,皱起眉头,问:“没有带镰刀的,站起来!”摇摇晃晃地、很不好意思地站起一大片人来。蒋一轮就一个个问过去:“为什么没带镰刀?”这时,A举起手站起来:“报告,我出去一趟。”蒋一轮正在追问一个吭味了半天还没有讲明原因的孩子,就说:“去吧。”这里,蒋一轮刚把那些没有带镰刀的孩子一个个地追问完,A抱了十几把镰刀来了。这个季节,他家的杂货铺里有的是镰刀。他跑回家,对杜雍和说:“我要拿十几把镰刀到学校,用用还拿回来。”一向对A有求必应的杜雍和想,用一用,照样卖,就说:“拿吧,当心别被刀口碰着了。”那些依然站着的孩子,一见这十几把镰刀,犹如罪犯被人保释了,吐出一口气,一个个都很感激地看着A。而A对这些目光无所谓。
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2分)
2.请问A人物是谁?结合选段说说,你觉得A是个怎样的人?(4分)
3.通过阅读选段,你有什么感悟,请写出来。(3分)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5.如果不看后面的文章,请你猜想一下,杜小康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
6.请你与家人或同学练习第157-159页上蒋一轮和杜小康的对话,注意把握好语气。
二、阅读第六章《细马》,解பைடு நூலகம்以下六个问题。
1.细马为什么不愿意上学了?(不止一个原因。)请举例说说。
2.细马为什么要和油麻地小学的孩子们作对呢?
3.五月的一天,邱二妈为什么要赶细马回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