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策略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策略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策略
摘要:创新能力是各种综合能力的核心,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谓作文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独具特色的语言,采用灵活多变的结构,以新颖别致的材料,创造出新形象,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的能力。

此能力主要表现在立意、选材、布局、语言等方面,独树一帜,新人耳目。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策略;作文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72-02
作文创新可从哪几方面入手呢?
1.立意创新
清人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立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新颖别致的立意,可使文章意蕴隽永。

立意创新的主要方法有三种:
1.1 与时俱进能出新。

“文章合为时而著。

”写文章要有时代气息,反映当前社会上的热门话题,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例如2008年的中华民族有大震,有大灾,有大赛,有大悲,有大喜,有大爱,一些学生以此为题材,写出了一篇篇好文章,讴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愈挫愈坚的民族精神和华夏儿女生命不屈、大爱无疆的壮烈情怀,读来让人泪湿双眼,热血沸腾。

1.2 独特的感受能出新。

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会有一些感悟,这些感悟只要是健康的,就可以写出来。

如满分作文《书写人生答
卷》,文章以新奇的形式和数学术语来“书写人生答卷”,它通过写怎样做“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层次分明地讲述如何在人生的航程中掌握好自己的人生之舵。

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样的题,都需要慎重对待,冷静思考,仔细作答,只有这样才会掌握人生航程。

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是多么独特深刻,因而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1.3 反向思考能出新。

对一些常事常理,我们作”反其道而行之”的思考,也会得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真理来。

例如杞人忧天:是说古代那位杞人非常担心天要崩塌下来将无处栖身,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忧天”也有一定的道理,强调人类对自然,对环境,对地球应有一定的忧患意识从而防患未然。

立意创新不仅是方法的问题,从时代的、历史的、哲理的、人生的高度看问题,这样的立意创新才最有价值。

2.选材创新
“意”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新鲜的材料能形象地再现五光十色的社会,诠释异彩纷呈的人生,收笔下见时代,墨中尽风采之奇效。

在指导学生习作时,1、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例如,写《我的同学》,教师可启发学生以同学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集体中的表现等方面进行选材,不能只写这个同学尊重老师,学习刻苦,热
爱劳动这几方面,学生一旦学会了发散思维,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2、要启发相关联想,通过相关联想,可以拓宽思维空间,从而训练思维变通性。

如写《笑脸》,”笑脸”的内容是什么?是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激的泪水,还是曾经艰苦奋斗后终于成功的欣慰?是苦痛挣扎后获得一线希望,还是久久期盼之后的美丽绽放?可以用本义写,奥运会上,当雄壮的国歌响起时,运动员欣慰的笑,教练员满意的笑,亲人们幸福的笑;……也可以用比喻来写,如写连绵的阴雨后,太阳终于露出了笑脸;春天来了,花儿绽开了美丽的笑脸。

3.布局创新
布局即结构,它好似文章的“骨骼”,是“灵魂”和“血肉”的依附,同样的内容,结构不同,效果迥异。

在写作实践中,以下几种结构方式,有助于结构的创新。

3.1 题记式结构。

在正文前援引他人或自撰几句富有意蕴的话,或交代写作缘由,或揭示文章主题,这样的文字,我们称之为“题记”。

比如:作文《挫折、生命、希望》中,作者在题记中引用了屈原《九歌·国殇》: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有力地凸显了主题,提升了文章的意境。

3.2 小标题式结构。

在一篇文章中,精心设计两三个小标题,有两种妙处:一是可以减少过渡性的文字,又可使文章疏密有致,
令人赏心悦目;二是能让读者迅速抓住文章要领。

比如:作文《花儿,你好》中,用“满庭芳”、“醉花阴”、“留春令”这三个词牌为小标题,通过赏花、品花、醉花,写出了人与花的和谐。

3.3 问答式结构。

以“提问”和“回答”来组成文章,新鲜别致,其中的“问”实际是作者的提问,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就是文章的主体,这样的结构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也可以设成自问自答,比如:作文《做个有心人》,作者开头就问“做个有心人,有这个必要吗?”以发帖者的身份发问。

下面从“二楼”到“五楼”以跟贴模式对问题由浅入深的回答,文后有发帖者的“总结”,形式新颖,结构完整。

3.4 回环反复式结构。

以一个与文章主题表达密切的相关的句子作为基本结构素材,然后采用相似类型或段落不断反复,形成全文结构的主题框架。

有利于展现事物的层次,加强气势,增强感染力,比如:作文《一句话的力量》中,采用三段式结构,每段开头句即本段中心句:一句话的力量带来的可以是关爱;一句话带来的可以是鼓励;一句话带来的可以是教导;三段段首句子构成排比,使整个文章都由一根经脉连缀成篇,思路分明。

结构的创新,不要忘记一条原则,那就是一定要在文章结构完整、清晰的基础上去创新。

4.语言创新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文也是如此。

语言创新要在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凝炼的前提下,提炼个性化的语言。

语言创新要
做好三件事:第一、收集、积累生活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第二、学习借鉴阅读中的精彩语句;第三、巧用修辞为语言添色。

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力所在,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文常“新”呢?
第一,要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文章的“新”来源于生活的“新”。

只有热爱生活,投入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触摸到时代跳动的脉搏,写出“新”文来。

同时,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仔细观察生活,独立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

第二,博览群书,厚积薄发。

博览,既可积累素材,弥补个人生活的不足,又可积累词汇,增强语感,还可学习借鉴别人的东西,在借鉴中创新。

第三,提高修养,“学做真人”(陶行知)。

文如其人,要学做文,应先学做人,学做一个人格健康的“真人”。

在此前提下,才有创新的可能,不然就只能拾人牙慧,步人后尘。

当然,作文创新还在一个“真”字上,不可无病呻吟,刻意求新,故作惊人之笔,以哗众取宠。

语言的生动形象,决不在于一些美丽的词汇,而在于用自己的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新”文,才能唤起读者的经验和联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