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眼睛是人的主要观察工具,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五分之一毫米的微小物体。
多少年来,发明一种能看到更小物体的工具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发明了放大镜。
今天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学生经常使用放大镜,对于放大镜比较熟悉。
本课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讨论,使他们了解放大镜使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了解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在用肉眼和正确使用放大镜来对比观察科学课本上的照片以及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从而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设计思路
学生在三年级观察各种小动物时已经接触过放大镜。
蚂蚁非常小,看不清楚它的眼睛,怎样才能观察清楚?通过提出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放大镜这一工具。
接着提出“还有哪些地方使用放大镜”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填表、交流总结等一系列活动,明白使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使用工具观察比只用肉眼观察效果优越。
最后,教给学生规范使用放大镜的方法、认识放大镜的特点。
通过对多种事物用肉眼和放大镜的对比观察,学生会体验到:通过放大镜,我们不仅能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如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
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进一步的了解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
教学难点:
学生正确、规范使用放大镜对比观察科学课本上的照片以及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等,体验到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教学课件。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有不同放大倍数的)、不同类型的纸张、各种纺织物(布、丝绸……)、圆柱形透明器皿、普通的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蚂蚁的图片)
谈话:蚂蚁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动物,你知道它的眼睛什么样吗?
学生对蚂蚁的观察只是整个轮廓,很难清楚地观察到细小部位。
谈话:那我们怎样才能看清楚呢?
学生发言
二、学习新课
1.了解放大镜的用途
(出示课件:放大镜的图片,板书:放大镜)
谈话:在我们科学课的学习中,哪些地方使用过放大镜?
学生发言
谈话:除了我们科学课上使用放大镜,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业、哪些工种的人经常使用放大镜,他们用放大镜干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填写书上的网状图。
学生汇报、交流。
讲述:这么多的人都在使用放大镜,放大镜被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说明放大镜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2.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谈话: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呢?
学生发言
(出示课件: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观察方法一: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方法二: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
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教师指导、总结、示范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谈话:下面我们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一些物体,看看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教师出示课件:活动建议
1.观察不同的事物
科学课本上的照片
用钢笔在不同的纸上写字,观察留下的笔迹
各种纺织物的纤维
……
2.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进行对比
3.将你的发现和同学说一说。
学生分组观察、交流
教师小结: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还能看到许多细节。
(板书: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3.认识放大镜的特点
谈话:你知道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
学生分组观察放大镜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并将它的镜片和普通的玻璃片、平面镜片进行比较,从而发现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板书: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谈话:(教师出示圆柱形玻璃器皿)给器皿加满水,把书放到它的一侧,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器皿加满水后有放大的作用。
谈话:加满水后为什么能放大呢?
学生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只要和放大镜片同样的透明、边缘薄而中央厚的结构,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可以给出几样具有放大功能的东西让学生体验,如玻璃片上的水滴,玻璃酒瓶底部或玻璃球等等)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些器具也具有放大的作用。
只要有和放大镜片同样的结构,就应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三、学习评价:
人们把放大镜又叫做凸透镜,这是为什么呢?
四、布置作业:
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器具具有放大作用。
板书设计:
《放大镜》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 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3. 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幻灯片(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与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的对比)
学生分组:放大镜、树叶、新闻纸;书写纸、铅画纸、过滤纸;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水槽(带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它?我们曾用它观察过什么?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探究过程
1. 放大镜下的发现
(1)教师出示桂花树叶和新闻纸,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记录。
(2)出示放大镜,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桂花树叶和新闻纸。
(3)讨论:用眼睛看到的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4)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
科学文件夹
桂花树叶
新闻纸
用眼睛观察
用放大镜观察
用眼睛看到的桂花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用眼睛看到的新闻纸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哪些细节是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
(5)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
讨论:在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是什么样的?
2. 它们是什么
(1)教师出示书写纸(1号)、铅画纸(2号)、吸水纸(3号),让学生根据眼睛观察到的特点判断哪张是书写纸,哪张是铅画纸,哪张是吸水纸?
(2)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铅画纸、吸水纸的特征,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科学文件夹
编号
预测纸的种类
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特征
验证后确定的种类
1
2
3
3. 自制放大镜
(1)教师出示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
讨论:怎样用这些器具制作放大镜?
(2)学生制作放大镜,并用自制放大镜观察指纹。
(3)讨论:这些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放大镜为什么能把物体放大呢?
(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的资料。
4.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
《放大镜》练习题1
1、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
楚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又叫,它具有、、
的特点。
3、放大镜不仅能将物体图像,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观察不到的细节。
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功能。
5、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而弯曲,而人以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
6、凸透镜除了具有放大物体的作用外,还有、
作用
《放大镜》练习题2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放大镜的和有
关,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透镜的放大倍数最大。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
4、放大镜的凸度越大,它的放大倍数就,获得的物体的信息越,透镜的视野越。
5、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5厘米,它的最大放大倍数大约是倍。
科学品读: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第一种方法:
将需要进行观察的物体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再将放大镜靠近物体一侧,然后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移动放大镜,直至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
第二种方法:
将放大镜放置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再将需要观察的物体放置在放大镜下(靠近放大镜),然后沿着肉眼与放大镜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移动物体,直至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