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力丹《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详解第一章 现代新闻传播的历史轨迹【圣才出品】

陈力丹《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详解第一章 现代新闻传播的历史轨迹【圣才出品】

第一章 现代新闻传播的历史轨迹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现代新闻传播活动出现之前的信息传播
(1)大约10万年前,人类产生了语言,从此人类能够通过各种音节的组合,表达较
为复杂、抽象的意思。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第一次信息革命的标志。

(2)公元前3500多年,地中海东岸腓尼基一带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腓尼基文字。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第二次信息革命的标志,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3)文字虽然保留了语言信息,但是手抄传递的信息无论如何形不成规模,而且手抄
的文字一定程度上又变成了一种很容易禁锢的信息。

于是,印刷术的发明通常被视为信息传 现代新闻传播活动出现之前的信息传播
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原因
现代报刊——从起源到遍布全球 现代报刊从起源到遍布全球的过程 封建集权制下的“官报时期” 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新闻自由条件下的“党报时期” “商业报刊时期” 广播电视媒介的高速发展
新闻媒介的发展
网络传播——“信息社会”的未来
研究世界新闻传播史的意义

代新闻传播的历
史轨

播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4)古登堡发明欧式印刷术不久,恰好遇上15世纪末的世界地理大发现,于是伴随着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商人向全球的扩张,印刷术和最初简单的新闻公报式的新闻纸传到了全世界。

欧式印刷术为现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二、现代报刊——从起源到遍布全球
1.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原因
(1)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
(2)此时,欧洲地理上正在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

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
(3)六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西、葡、德、法、英)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
(4)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规模新闻传播的新技术条件
(5)文艺复兴后,文化从僧侣阶层的垄断下逐步解放出来,转向世俗社会,从而为规模化新闻传播提供了一定的读者群。

这五个条件,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没有第一个大背景条件,单独的其他条件都不可能造成新闻传播的规模化;而其他四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可能使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难以为继。

2.现代报刊从起源到遍布全球的“过程”,表现为三个发展的环节
(1)15世纪中叶德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出现印刷新闻纸。

(2)整个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商业民族在全球的经商中,无意中传播了欧式印刷术和简单的公报式的报纸,构成了现代报刊起源的第二个环节。

(3)从17世纪开始,英国作为工业民族逐步替代了西、葡、荷等国,有目的地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发展工商业,传播西方文化,将报刊移植到世界各地。

三、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1.封建集权制下的“官报时期”
现代报刊出现于欧洲中世纪末期,因而在报刊诞生的时候,便受到王权的直接控制。

2.新闻自由条件下的“党报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和革命成功以后的一段时期,政党报刊成为报刊的主体,即使是商业性的报刊,也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投入到各自选择的政治宣传和讨论中。

3.“商业报刊时期”(又称自由报刊时期)
此前,报刊主要被看作一种事业;此后,报刊主要被看作一种产业。

现在,西方国家的大众传媒(包括后来出现的广播和电视)已经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高回报产业,新闻传播业的跨国性经营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四、广播电视媒介的高速发展
(1)1920年11月,美国匹茨堡的KDKA电台的播音,标志着世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向社会的大众媒介——无线广播电台。

这种新的传播枝术在短短几年内就遍及了世界各主要国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发达国家,广播已经普及。

(2)现在一般把英国BBC电视台1936年11月定时播出节目,视为世界电视广播的开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了电视的发展,使之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重新开始。

(3)随着报道手段的进步,电视媒介已经完全能做到同时同步地把新闻事件“展示”给全球的电视观众。

五、网络传播——“信息社会”的未来
(1)网络传播的出现是人类信息传播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它动摇了原有大众传播的基本形态,对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模式已经并且还将持续发生着深远的影响。

(2)与人们期待广播电视能把信息最快速最广泛地传递给受众不同,对于网络传播,人们更为看重的是它有别于以往大众传播的特点:交互性、融合性。

(3)网络传播的交互性使得处于电脑终端的每一个人在理论上具有同等的权力——在接受的同时也可以传播信息。

大众传播时代泾渭分明的受众和传播者角色,开始变得模糊不清。

(4)21世纪,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媒介形态变化无穷,几乎隔不了几个月就会出现一批新名词。

可以肯定的是,数字化媒体的网络正越来越深地渗透进人类社会的每个角落,我们也正大踏步地朝着“信息社会”进发。

六、研究世界新闻传播史的意义
世界新闻传播的发展历史,有两点给人以启示:
(1)全球性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现代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如果没有现代世界市场和世界交往,现代新闻传播业是不可想象的。

(2)新闻自由政策的实行,需要各种综合条件的“配套”。

例如较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政治、文化历史中的民主政治传统、公众和领袖人物基本的民主政治素养等等。

否则,新闻自由只能成为频繁的政治事变的直接牺牲品。

1.2 课后习题详解
1.印刷术的发明对信息传播产生的影响。

答:(1)印刷术发明之前的信息传播
文字出现之后,就产生了超出语言时空范围的信息传播。

公元前59年——公元330年古罗马的“每日纪闻”,以及中国汉代(公元前1世纪始)的木简“府报”、唐代以后的手抄“邸报”,是人类最早使用文字进行有系统新闻传播的尝试。

但是在古代,也只有个别强大的王朝,在拥有较通畅的信息传递系统的条件下,才可能维持这种成本较大的官方新闻信息传播,而且这种文字传播的能量和范围也是很有限的。

(2)印刷术的发明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文字虽然保留了语言信息,但是手抄传递的信息无论如何形不成规模,而且手抄的文字
一定程度上又变成了一种很容易禁锢的信息。

于是,印刷术的发明通常被视为信息传播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能够规模化地复制文字的技术,最早出现于中国,即6世纪的雕版印刷术,这种对工艺要求过于专业化的发明,可以适应宗教教义的传播,但难于在时效上适应真正的新闻传播。

11世纪,中国人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对于规模化的信息传播,其重要意义大于雕版印刷术。

但是,由于缺乏社会需要,以及原材料无法适用于笔画繁多的汉字等原因,中国在几百年内没有将其用于新闻传播。

在15世纪中叶德国人约翰·古登堡重新发明出金属活字印刷术,欧洲印刷新闻纸流行之后,直到17世纪中叶,中国才将活字印刷用于“邸报”。

(3)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古登堡发明欧式印刷术不久,恰好遇上15世纪末的世界地理大发现,于是伴随着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商人向全球的扩张,印刷术和最初简单的新闻公报式的新闻纸传到了全世界。

如果没有16世纪开拓世界市场、文艺复兴运动对于信息传播需求的急速升温,可能古登堡这位普通印刷业主的发明也会遭到毕昇的境遇。

但是,古登堡是幸运的,他客观上成了自由交流思想的化身,因为印刷术使得信息得以规模化地传播,禁锢信息的政策遭遇到信息公开的挑战。

欧式印刷术为现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但是现代新闻传播业的出现,还需要多种因素共同发生作用,才可能出现并持续下来。

2.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最早产生的五个相互依托的原因。

答:现代报刊是现代新闻传播的第一种载体,最早出现于欧洲,然后缓慢地推向全世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