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原子结构1、 分子是保持物质 ______ 的最小粒子。
2、 原子是 ________ 审的最小粒子。
3、 在化学亟花中,—可以再分,—不可以再分。
4、 在原子屮: 原子序数二 _____ = _____ = ________ o相对原子质量〜 _____ + ________ o如7号元素是_(写元素符号,后同上),12号元素是—,16号元素是8 号元素的原子容易 电子,13号元素容易—电子,两者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是 ; 11号元素的原子容易 ____ 电子,17号元素容易—电子,两者结合形成"勺花合物是 ,俗名 o5、 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钠失去电子形成—,氯得到电子形成—,构成 氯化钠的微粒是 _______ o6、 同种元素箱晟甬物质既可以是 _____ ,也可以是 ______ o 比如, _________ o7、 氧是—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排布是 ______ ,实验室制取该元索对应的单 质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装置的特点是 ___________ ) o8、 氯元素原子有—个电子层,是第—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是第 —族元素,周期数二 ____________ ,族序数二 ___________ o练习题1、下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氯元素、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A 、B 、C 、D 是四 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 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_________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 示意图D 屮的x= ________ ・(3) A 、B 、C 、D 中屈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___________ (填序号). (4) 已知人和8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和似,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利用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1) 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______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 __________ 电子; ① ②(2)图2所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补充根据微观模型图写化学方程式的题目①、镁在二氧化碳中点燃②、碳和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③、硫化红在氧气中点燃专题二溶解度及其计算知识点回顾1、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______________ 溶剂里达到_______ 状态时所溶解该物质的质量。
如,2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 > 结晶« --------------------3、结晶方法:①、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提纯硝酸钾选择________________②、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钠选择________________③、如果某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提纯该物质选择—4、配制溶液①、用食盐(固体)配制溶液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浓溶液稀释成稀溶液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溶液的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二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将浓溶液稀释成稀溶液,溶质的质量不变,因此,有ni水=m烯一ni浓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则该条件下,这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如,已知20°C,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 .1.(4分)t「C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彖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O目烧杯① 烧杯② 图1⑴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____________ (填“是”、“否”或“无法判断”);⑵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 (写名称或化学式);⑶将t「C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 ______________ g;⑷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C. 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的固体D. 将温度升高到ZJC,两烧杯内溶液小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2. (4分)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请回答:⑴FC 时,将50g 甲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精确到 0. 1%)(2) 将/C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FC 时,所得溶液仍 为饱和溶液的是—.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乙中混有少量的甲,简要描述提纯乙的主要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燥。
(4) 在FC 条件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乩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c.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d.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大e.甲物质的溶解度可能会改变。
3. 如图(1)为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t 「C 时,甲的溶解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的溶解度;(2) 某同学在t 「C 时开始进行如图⑵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在溶液①〜③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___________ (填序号)、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填序号); (3)在溶液③中再加入25g 甲后,充分搅拌,恢复到t2°C 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精确到0. 1%)4. (4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l )trC 时,150g 甲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 ;⑵降温能使—(填“甲”或“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等质量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完全溶解所需水的质量甲〉乙溶解度£ 等质量的甲、 (2) 升温到EC若乙中混有少量的甲,提纯乙可采取 的方法;A. t7C 时, 等质量的甲、 乙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 2°C,两种溶液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B. t 「C 时, 乙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C. t2°C 时, lOOgj KD.将t2°C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C,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专题三酸碱盐酸、碱、盐的组成:厂酸是由_____________ 组成的化合物读作“某酸”如:硫酸(—)、盐酸(—)'碱是由_______________ 组成的化合物读作“氢氧化某”如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rlbO)匚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的化合物读作“某酸某”或“氯化某”如:氯化钠( ____ )、碳酸钠(____ )、硫酸铁( ___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但是整个溶液中阴阳离子数目相等,不显电性)1、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阴离子为酸根离子)(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瞅试液变色(2)与活泼金属的反应:金属+酸一盐+氢气反应类型:置换反应(4)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碱+酸一盐+水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屮和反应)(3)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金屈氧化物+酸”盐+水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5)与盐的反应:盐+酸一另一种盐+另一种酸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0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肽试液变红色(2)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非金属氧化物+碱一盐+水(3)与酸发生中和反应:酸+碱一盐+水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4)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盐+碱一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2NaOH + CuSO4Cu(OH)2|+ Na2SO4(现象:出现蓝色沉淀)(注:CuSO4溶液:蓝色C U(OH)2沉淀:蓝色)3NaOH + FeCI3Fe(OH)3l + 3NaCI (现象:岀现红褐色沉淀)(注:FeCb溶液:黄色Fe(OH)3沉淀:红褐色)练习:1. 已知A 、B 、C 、D 、E 分别是铁、硝酸铜溶液、二氧化碳、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屮的一种,A 是硝酸铜溶液。
有关物质Z 间转换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Z 间能 发生化学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是氢氧化钠溶液B. 反应①和反应③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C. 反应②产生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为黄色D. 实验室制取E 的反应原理是:2HCl+CaC03—CaChW+CO. t2. 常温下,向加有酚HU 式液的氢氧化钠溶液屮滴加稀盐酸(如图1所示)并不断搅拌。
烧杯中 溶液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 a 点吋,溶液中所含溶质为HC1和NaCl② 从b->c,溶液的PH 逐渐变大③ c 点时,溶液为无色④ 取c 点溶液,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说明原氢氧化钠溶液屮含有碳酸钠⑤ 该实验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⑤C.③④D.③⑤3. 己知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己知C 存在于人体胃液中,且与其它四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A 在潮湿的空气中经复杂变化生成B, B 与C 反应形成黄色 溶液.D 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E 为烧碱变质的产物,D 与E 的反应常用于工业 制烧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B 与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将A 放入B 与C 反应后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试猜想反应中有 _(填离子符号)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