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秩序教案教案
【多媒体呈现】结论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结论2.社会秩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结论3.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活动2 问题探究 交流分享
【多媒体呈现】
问题:(1)这幅图片说明了什么?这种混乱状态会造成哪些不良影响?
(2)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况?
重点
生活需要秩序。
难点
维护秩序需要规则。
教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具
学生活动
激情
导入
一、情境导入
2017年3月22日上午,某小学的学生上厕所时发生踩踏事故。当地人民政府于22日晚通过其官方网站,公布事故最新伤亡情况称,截至22日,事故共造成22名学生受伤,其中1人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5人重伤。受伤学生已全部送往医院救治。
问题:(1)以上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规则?
(2)这些规则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3)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要求:小组内互相分享交流自己的观点。对第(3)问充分讨论后归纳出结论。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有序的举手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社会秩序就在我们身边,社会秩序时时处处都存在,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都要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才能感受社会秩序带来的便利和谐,体验生活的美好。
结论5.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活动3 阅读感悟
【多媒体呈现】
“希望叔叔阿姨们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做个文明好市民。”颁奖仪式上,年仅9岁的俞青竹,用稚嫩的童声向广大市民发出了最质朴的呼吁。作为年龄最小的“文明交通最美市民”,平日里她不仅会协助老师维护放学秩序,还常常在校外参与交通志愿者活动,手拿着小旗帜站在停车线,提醒大家遵守交通法规。此次评选出的“文明交通最美市民”中,有热心交通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有主动礼让行人的公交司机、被市领导点赞的驾驶员、热心服务公益的青少年学生、外籍交通志愿者,也有发挥余热的退休老人。他们用实际行动反映了良好的上海城市交通文明素质,引导和激励全体市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城市交通文明建设,推动形成了“文明交通,你我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维护秩序教案教案
莘城中学教案(电子备课)
2018年9月8日
维护秩序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田福庆
学习
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社会秩序;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知道什么是社会规则;懂得社会规则的作用;知道如何才能让规则成为秩序。
2.能力目标:感受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提高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
三个孩子露出十分惶恐的神情,教师接着对孩子们说:“开始。”只见那位5岁的孩子一下子拉出了球,7岁的孩子随即也拉出了球,最后,那位10岁的孩子也把球拉出来了,前后用了不到五秒钟。
这个实验,美国教师在许多国家做过,许多孩子都纷纷拉自己的球,结果谁也走不出来。美国教师问这三个中国孩子为什么不争先逃命,7岁的小男孩说:“妹妹最小,应该让她先走,这是妈妈说的。”10岁的孩子说:“我最大,应该走在最后,这是爸爸说的。”材料三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虽然工作繁忙,但十分注意遵守公共秩序。有一次,列宁忙碌了一个上午,处理了很多日常事务,批阅了很多文件。休息的时候,他用手摸了一下头发,发觉头发实在太长了,决定抽时间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他问哪位同志是最后一位,准备排队等候。排队理发的同志们都知道列宁日理万机,时间极其宝贵,于是争着请列宁先理发。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不对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排到最后一位同志的后面,耐心等候理发了。
引入新课
学
习
过
程
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社会秩序;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知道什么是社会规则;懂得社会规则的作用;知道如何才能让规则成为秩序。
2.能力目标:感受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提高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
二、探究新知
据记者了解,经初步查明,事故发生原因是:课间时间较短,学生集中去厕所,拥堵导致踩踏,厕所墙壁没有倒塌。目前有关部门正对受伤学生全力以赴开展救治,涉事校长、副校长已被停职,当地将在认真查清事故原因的基础上,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教师点拨:我们在感叹之余,是否更应该深思,本来课间上厕所,这样看似不经意的一件小事,怎么就会酿成血的惨案呢?这足以说明了秩序与规则的重要性。
(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活动1 看一看,说一说~社会生活中的秩序
【多媒体呈现】
材料一 有秩序的图片
材料二 有一位美国教师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她和三个分别为5岁、7岁和10岁的中国孩子玩了一个小游戏:她拿出一个瓶子,瓶口很小,瓶身很大,里面装着不同颜色的三个球,每个球系着一根线。教师对三个孩子说,这三个球代表你们三个人,而这个瓶子代表一座井。你们在井底玩,突然间水从井底冒出来,你们拼命地逃跑。可是,这个井口只能容纳一个人出来。
(3)你能说出良好社会秩序存在的意义吗?
要求:仔细观察图片,认真思考问题,在小组内分享交流并形成明确的共识。
教师小结:图片告诉我们,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某些方面还存在无秩序的混乱状态,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继续加强社会秩序的整治和建设。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认识到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多媒体呈现】结论4.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问题:“文明交通最美市民”的评选活动有什么意义?
要求:认真阅读材料,细心感悟良好社会秩序对人们生活的积极作用。认真思考问题,在小组内分享交流并形成明确的共识。
教师小结: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秩序,需要我们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我们为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向国家机关建言献策;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还需要我们同破坏社会秩序、违反规则的行为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