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设计工作报告
3 设计变更 ..........................................................................16 4 设计文件质量管理 ..........................................................17 5 设计为工程建设服务 ......................................................18 6 设计对工程实施效果评价 ..............................................19 附件 ......................................................................................20
主体工程竣工 验收材料之
**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设计工作报告
**市水利电力规划设计院 ****年**月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1.1 工程基本情况及设计经过....................................................1 1.2 水文 ........................................................................................2 1.3 工程地质 ................................................................................4 1.4 主要工程特性 ........................................................................7
4
成一近东西向大型复式背斜构造,轴部有花岗岩体产出。 以北北东向断裂和北东一北东东向断裂较为重要,延伸一般为十
至数十公里。岩浆活动强烈,为江南台隆内岩浆岩最为发育、活动最 为频繁的地区。火山岩主要为中、上元古界中的海相变质及少量陆相 变质的火山岩及火山碎屑一沉积岩。侵入岩主要有普宁期巨大的九岭 富斜花岗杂岩体及燕山早、中期的上坪花岗岩带。其次尚有少许印支 期花岗岩体及喜马拉雅期基性岩瘤或脉。
实测降雨资料推理公式法计算,经比较选用查手册推理公式法计算成
3
果,其洪峰流量成果为:校核洪水(P=0.33%)Qm=115.89m3/s;设计 洪水(P=3.3%)Qm=70.82m3/s;消能防冲设计洪水(P=5%)Qm=61.36m3/s; 施工导流设计洪水(P=20%)Qm=3.66m3/s。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基本情况及设计经过
**水库位于**县**镇**村,座落**二级支流**水上游,距**县城 60km,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4.64km2,正常蓄水位680.41m(黄海高 程,下同),设计洪水位标准为三十年一遇,设计洪水位681.66m,校 核洪水标准为三百年一遇,校核洪水位682.12m ,水库总库容198.28 ×104 m3。设计灌溉面积5000亩,设计年发电量270万kwh,是一座以 灌溉、发电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效益的重点小(一)型水库。 水库于1966年初进行勘察、设计,同年2月开始组织民工上阵清理基础, 开挖截水槽,浇筑坝下砼涵管。1967年8月正式施工,经过连续三年施 工于1969年完工,坝后分四级发电,装机四台,总容量650千瓦,主要 建筑物有:大坝、坝下涵管、溢洪道、坝后电站、引水渠道等。
670
9.83
51.2
672
10.84
71.9
674
11.45
94.2
676
12.06
117.7
678
12.67
142.4
680
13.28
168.4
682
14.80
196.5
684
16.00
227.3
686
17.50
260.8
688
19.52
297.8
690
21.04
338.4
本次设计采用了查《江西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推理公式法法、
附件一 设计机构设置情况.....................................................20 附件二 工程设计大事记.........................................................21 附件三 设计图纸目录.............................................................22
水库大坝完工后,69 年冬开始第三级电站建设,装机一台,容量 200 千瓦,71 年正式运行发电。86 年扩建第二级电站,当年底建成投 产运行送电,装机一台,容量 200 千瓦。2000 年至 2002 年相继建设了 **的一级站和零级站,装机二台,容量为 250 千瓦,现四个站总装机 容量 650 千瓦,同时并网运行。
本次勘察通过对库内水和地表水的取样分析认为库内水对砼有分 解类溶出型中等腐蚀、分解类一般酸性强腐蚀。对金属构件具有弱腐 蚀性。地表水对砼有分解类溶出型中等腐蚀、分解类一般酸性中等腐 蚀。对金属构件具有弱腐蚀性.
1.3.2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大坝为斜墙坝,由于库区土料匮乏,施工时土料难以控制, 斜墙填土均一性较差。斜墙填土现场注水渗透系数在 10-5cm/s 量级, 室内渗透系数在 10-5~10-7 cm/s 量级,属弱透水,可满足防渗要求。斜 墙填土压密度为 0.83,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2)过渡层填土压密度为 0.86 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4-4’渗透
曲线有两个峰值,第一峰值出现于五月上旬为春汛,第二峰值出现于 6
月下旬为夏汛。
本次安全鉴定根据万分之一航前后的水库流域特征参数结果如表 1.2.1 所示。
表 1.2.1
**水库流域特征参数复核表
水库流域特征参数 控制流域面积 F(km2)
原设计 4.74
主河道长度 L(km)
主河道比降 J
表 1.2.2
**水库水位~面积、库容关系表
复核后 4.64 3.0 0.067
水位 Z(m)
面积 A(万 m2)
库容 V(万 m3)
656
0
0
658
0.50
0.5
660
0.90
1.9
662
1.70
4.5
664
3.70
9.9
666
5.80
19.4
668
8.10
33.3
**水库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无霜 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6~17℃,多年平均为 239~266 天,多 年平均蒸发量为 1342mm,多年平均湿度为 75~80%,多为东北风,
2
年平均风速为 2.9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 12m/s。
经统计分析,雨季始于 3 月中、下旬,终于 7 月中旬,降水变化
本次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开始于二○○五年五月。受**县水电局委 托,****设计院于****年7月完成提交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 报告,我院根据省水利厅及市水利局批复文件及业主要求于****年三 月完成了施工图设计。
1.2 水文
**水库位于**县**镇境内,接**山脉支流,系**支流**水水系, 地理位置为东经114°42ˊ24″,北纬28°42ˊ07″,坝址以上控制流 域面4.64km2,主河道长3.0km,河道的平均比降为0.067,整个流域范 围内山清水秀,植被良好,人类活动影响小,水土流失影响不明显。
1
末端没有消能设施,行洪时,洪水过泄槽后在末端向右并沿长约 60m 的山垅下泄到发电尾水渠。
坝下涵道位于大坝右侧坝体内,设置于花岗岩基础上,涵管长 89m,内径 0.6m 砼圆管,采用坝后闸阀放水发电、灌溉,涵管砼浇筑 的施工是由当时公社调民工承建,内外均采用木模现浇砼,管身用单 层 16mm 钢筋作主筋,在没有任何设备的情况下,靠人工搅拌,扦插 密实浇筑,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1.3 工程地质
我院地勘公司受**县水利电力局委托,承担了**水库加固除险工 程地质勘察工作,
1.3.1地质概况 工程区位于***地台-**台隆-**一**山台拱西段之**山区,西邻** 山,东至***一带,以深、大断裂与波阳凹陷分界。区内植被发育。 水库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 第四纪全新统人工堆积层(rQ):大坝填筑土石,按成分可分为粘 性土和块石。其中粘性土分为防渗土料的砂质粘土和过渡层的混合土 料。混合土料为砂壤土和砂质粘土,局部夹块石。 第四纪更新统残坡积层(Qel+dl):主要分布在库区及坝肩上下游, 主要成分为含砾粉质粘土、砾质壤土及碎石,其颗粒成分和厚度随地 形变化而不同,一般厚度不超过 2 米。 燕山期花岗岩、混合岩(γ):为库盆和坝基的基岩,分布于整个 库区,隶属九岭富斜花岗岩,主要为二云母花岗岩、斜长花岗岩,显 晶质结构,其主要成分有石英、长石、黑白云母等。风化程度一般由 矿物成分决定。该层分布厚度大,本次勘探钻孔最大揭露厚度 12.3 米。 工程区地质构造单元位于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九岭一高台山台 拱西段之九岭山区,西邻湘东之莲云山,东至永修一南昌一带,以深、 大断裂与波阳凹陷分界。 区内褶皱基底广泛裸露,沉积盖层极不发育,基底褶皱强烈,构
加固前主要建筑物基本情况如下。 水库大坝为斜墙土石坝。坝顶高程 683.02~683.43m,最大坝高 31 m,顶宽 3m,坝顶长 94m。内坡 1:1.7~1:2.5,外坡 1:1.5、1:1、 1:1,1:1.18 各级变坡设有马道。一级马道高程 678.01m,宽 0.7m。 二级马道高程 673.4m,宽 1.94m,三级马道高程 668.15m,宽 1.35m。 内坡为块石护坡,护坡到坝顶。外坡为干砌块石堆石体到坝顶。 溢洪道位于大坝左端。整个溢洪道由进口段、折线型实用堰、渐 变段、陡坡组成。溢洪道进口段为一折线型实用堰,堰顶宽 2m,堰顶 长 14m,堰顶高程 680.41m。堰顶通过八字墙收窄接宽 6m、长 6m、深 0.3m 的消力池,再接长 50m,坡比为 1:20 坡度的渐变段,其后是陡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