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文章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牛郎、织女、老牛的优秀品质。
2.体会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牛郎,织女及老牛的人物形象。
2.难点: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师:(板书课题)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没有同学可以来复述一下课文?
预设生:主要讲述了牛郎从小生活孤苦,与老牛相依为命,后被哥嫂赶出家门,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相识、结婚的故事。
师:看来大家对着这篇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这个民间故事中人物形象都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
你们对其中哪个人物有着最深的印象?——牛郎,好,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划出描写牛郎的句子,哪句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你觉得牛郎是个怎样的人?(生阅读,师巡视)
预设生1:“哥哥嫂嫂……在牛棚里睡”写出了他生活艰苦,表现出牛郎的孤苦伶仃,身世凄惨。
预设生2:“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牛舒服自己也舒服”写出牛郎对老牛无微不至的关心,表现出牛郎的心地善良。
师:尽管是一头牛,但牛郎还是把它当作是家人一样悉心照顾,他们是十分亲密呀。
请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三自然段,体会一下牛郎对老牛的关心照顾,他的心地善良。
(生读课文)还有同学有其他看法么?你还觉得牛郎是个什么样的人?
预设生3:“他白天上山打柴……这就算安了家。
”写出牛郎努力干活,是个吃苦耐劳的人师:他辛勤劳动很快就安了家,是多么勤劳能干啊。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生读第八自然段)。
通过描写我们能看出牛郎就是这么一个孤苦伶仃却心地善良,勤劳能干的人。
(板书)师:这样善良的一个牛郎之后有什么传奇的经历呀?——他在老牛的引导下找到了妻子织女。
(生答)你们觉得这是一头怎么样的牛呀?
预设生1:善解人意,帮助牛郎找到了妻子。
预设生2:忠心耿耿,为牛郎着想……。
师:正是因为牛郎对老牛之前的悉心照顾,让老牛也对牛郎产生了感激,然后想要报答他,于是把织女下凡的消息透入给了他,这里我们是不是也能看出老牛的知恩图报呀,这是一个善解人意,忠心耿耿还知恩图报的老牛。
(板书)
师:在老牛的帮助下让牛郎与织女相识了,从之后的这些片段的描写中,大家觉得这个织女是个怎么样的仙女呀?
预设生1:“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看出这个织女富有同情心,心地善良。
预设生2:“原来姑娘……什么东西也没它美丽。
”写出织女织彩锦技术高超,表现织女的心灵手巧,勤劳能干。
师:虽然织女心灵手巧织工了得,但是织女每天都在织,没有休息,等于在关监狱,“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说明织女的内心其实是——渴望自由的(生一齐说)。
一起来朗读第十八自然段,再体会一下。
(生读十八自然段)由这些描写我们又知道织女是如此地富有同情心,心灵手巧,渴望自由。
师:从这个故事中,从这些人物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预设生1:要向织女一样要勇敢追求新生活。
预设生2:幸福的生活是用自己双手换来的。
师:我们都知道作者写一个文章是为了表达某种情,那这个民间故事的流传背后是表现劳动人民怎么样一种感情呢?
预设生:表现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师:这样一个故事寄托着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里的人物形象其实有对我们传统道德文化的一个折射,比如牛郎,就折射的是我国农业社会中吃苦耐劳的男性形象,而织女——贤良淑德的妇女形象。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么一个充满神奇色彩情节丰富的民间故事在有些情节的处理上就很简单。
比如“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这里情节就一句话简单的叙述了一下。
你们能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的更具体。
如果这里牛也会说话,他们会怎么对话呢?同桌间来一个演牛郎一个演老牛试着来说一说。
(生进行讨论)
(请生起来演一演)
师:这些都可能是牛郎对老牛说的话,大家也都发挥了丰富的想象。
学习完这篇课文大家可以再去看看《牛郎织女二》看看他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
板书
牛郎孤苦伶仃、心地善良、勤劳能干
老牛善解人意、忠心耿耿、知恩图报
织女富有同情心、心灵手巧、渴望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