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帮扶企业做大做强的实施方案

关于帮扶企业做大做强的实施方案

关于帮扶企业做大做强的实施方案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决战工业700亿的意见》精神,为切实解决工业企业运行中的瓶颈障碍,有针对性帮扶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全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到2017年实现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00亿元的目标,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政府给力、企业自强、帮扶对点、凸现效益、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帮扶企业原则,围绕矿产品加工、食品医药、机械电子三大产业板块和五大产品生产基地优选一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按照“四个一”的帮扶机制和个性化考核总体要求,采取“一企一策”等针对性强的措施,及时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工艺提升、产品创新、就业保障、融资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展技术创新、打造知名品牌等。

促使骨干企业快速壮大,小微企业健康成长。

二、帮扶目标1.2014年目标。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4亿元,利税总额56亿元,实现工业增值税2.8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户,全县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10户,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培育主营业务收入20-50亿元以上企业3户、10-20亿元企业8户、5-10亿元企业15户、1-5亿元企业25户。

2.2015年目标。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77亿元,利税总额67亿元,实现工业增值税3.6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户,全县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30户,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2亿元,培育主营业务收入20-50亿元以上企业4户、10-20亿元企业10户、5-10亿元企业17户、1-5亿元企业30户。

3.2016年目标。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92亿元,利税总额80亿元,实现工业增值税4.6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户,全县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50户,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8亿元,培育主营业务收入50-100亿元企业2户,20-50亿元企业6户、10-20亿元企业12户、5-10亿元企业20户、1-5亿元企业35户。

4.2017年目标。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05亿元,利税总额92亿元,实现工业增值税5.7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户,全县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70户,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90亿元,培育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企业1户、50-100亿元企业2户、20-50亿元企业10户、10-20亿元企业15户、5-10亿元企业25户、1-5亿元企业40户。

争取上市企业2户。

三、主要工作措施1.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加大对骨干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加大企业与大专院所合作力度。

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深化科技研发,依托产业链条,带动整个产业在工艺、技术、产品、管理方式、商业模式、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创新发展,促使企业降低成本和能耗,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一是支持新产品研发。

对企业在新产品研发初期,凭国家和省级主管部门出具有创新结论的《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由县财政分别给予20万、10万元研发扶持资金。

对入选国家重点新产品或省优秀新产品目录的,分别一次性奖励企业20万、5万元,并积极帮助申报省、市相关项目资金。

对新认定为国家、省、市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10万、5万元。

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申报各类科技成果,每就地转化一项奖励10万元。

三是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凡列入重点帮扶的骨干企业,根据企业需要,由县决战办牵头,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创新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2.鼓励企业争创品牌。

积极引导、鼓励重点企业申报著名商标和品牌,凡成功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江西省著名商标(江西名牌)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30万、10万元。

重点支持宁红、康顺、神茶、锦绣唐潮等品牌培育。

3.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化体系建设。

鼓励规模企业申请国家权威机构认定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医药企业GMP车间标准改造等。

4.完善企业相关手续。

对手续不齐全的企业,帮扶单位要协助企业查漏补缺,按要求补齐完善相关手续,确保企业合法经营。

5.提升企业内部管理。

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一是加强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树立企业形象。

二是规范财务管理,控制管理费用。

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统计台账,推进现代企业管理。

四是打造企业文化品牌,展示企业潜质和前景。

6.加大市场营销扶持。

一是成立工业产品营销机构。

成立修水县工业产品推介信息服务中心,加快启动电商产业园,帮助企业做好产品网络营销工作。

二是鼓励企业快速拓展营销市场。

鼓励工业企业到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宣传推介产品,按年度广告营销费用总额的80%、60%、40%由县乡财政进行补贴,但补贴金额不超过该企业当年在县内实现工业增值税的25%、15%、10%,连续宣传两年以上的,补贴年限不超过两年;在三级媒体同时进行宣传的,就高不就低,不重复计算;原同县方有合同约定的,按合同条款执行,不重复补贴。

每年由县商务局牵头组织县内工业企业参加各种展销会、博览会和贸易洽谈会,对工业企业参加广交会、上交会等商贸活动的摊位费给予30%补助。

积极开展“企业风采行”活动,大力宣传提升企业形象。

三是大力推广应用本地工业产品。

县工信委负责制定本地企业名优产品目录,50万元以下的政府采购项目要优先采购本地产品。

对质量达标的本地工业产品,优先列入县政府采购目录,并帮助其争取列入上级政府采购目录。

在政府采购评审中,对本地工业企业产品给予10%的价格扣除。

凡政府性投资工程项目,在财政评审和竣工验收结算时,对采用本县工业建筑材料要严格把关,鼓励在同等条件下使用本县企业合格的工业建筑用材,由县优化环境办进行定期不定期督查。

四是鼓励民营企业采购本地产品。

鼓励和引导本地超市、配送中心和商场等加大采购本地产品的力度,县商管办要牵头督促有条件的商户设立本县工业产品营销专柜。

四、强化要素保障1.加大融资保障力度。

一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充分发挥江西省信用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修水分公司和修水县创业担保公司的作用,利用“财企惠贷通”、“财园信贷通”、“助保贷”等融资平台,力争为更多的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同时探索县城投公司为企业担保贷款的融资新模式。

鼓励有实力的经济实体和个人依法成立民营金融机构。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企业的信贷投放。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产品。

积极鼓励、培育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自行发行债券。

二是完善对接合作机制。

设立企业融资网上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完善政银企对接合作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金融支持政策,建立政府、银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主动交流机制,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政银企对接座谈会,及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

实行财政账户存量资金与工业企业新增贷款挂钩,即按新增工业贷款占全县比重进行测算。

2.加强用工保障服务。

一是抓好用工信息采集发布。

加强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用工需求信息资料的收集、管理,建立信息资料库,及时更新,实行动态管理。

抓好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发布,通过采取电视、广播、网络、现场招聘会等各种方式,全方位、广覆盖地加强企业用工信息发布;凡是通过县电视台发布的企业用工信息,实行减半(免)收费。

各乡镇服务窗口及劳动保障所要有固定的招工信息发布栏。

二是全力做好企业招工服务。

建立春秋两季工业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制度,逐步破解企业季节性用工短缺问题。

企业有临时用工需求的,由县工业企业招工用工协调小组牵头,会同工业园区管委会、劳动就业局和跟踪服务单位,不定期到有关乡镇组织开展专场招聘活动。

完善校企对接培训制度,由县人社局牵头,会同教体局每季度与县职业高中开展用工培训对接,根据企业需要开设有针对性的实用技能培训班,实现从学校到车间的无缝对接。

拓展村企用工对接网络,由县人社局牵头,建立用工后备库,每镇筹备2000人,每乡筹备1000人,规模较大的行政村筹备100人以上,培育产业工人后备军。

乡镇、村要有专门领导和人员负责招工服务工作。

三是实行企业用工订单式培训。

对企业当年新招录的工人和应届大学毕业生,并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申请劳动就业部门培训上岗。

3.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团队素质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强化企业内生动力。

鼓励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参与专题讲座、远程教育、企业家周末研修班、企业家论坛等各类专业培训和业余学习。

鼓励引进对达产达标企业有重要作用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高层次人才。

开辟对企业成长有突出贡献的特殊高端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五、落实帮扶措施1.实行领导蹲点帮扶。

推行领导到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解决、难题在一线破解、成效在一线体现的“一线工作法”。

择优选择一批重点企业由县领导牵头帮扶,选择一批骨干企业安排一名县分管领导蹲点帮扶,小微企业按属地原则或谁引进谁帮扶的原则,落实帮扶责任。

责任领导必须每周到企业现场调度,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用工等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县决战办要对协调解决问题情况进行通报,确保企业正常运行。

2.实行部门挂点帮扶。

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问题,力促企业达产达标。

各帮扶单位要落实一名有管理经验、责任心强的班子成员和1-2名干部组成帮扶工作组,同时加强帮扶干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培训。

3.完善“一企一策”帮扶方案。

帮扶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要结合企业生产能力、市场销售、品牌创建、科技研发、技改扩能、企业管理、用工稳工、发展潜质等情况综合评估,找准症结,对症施治。

为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一企一策”帮扶方案。

县决战办要分批对各企业“一企一策”方案评估并通报。

4.优化帮扶考评办法。

按县领导重点帮扶企业、工业分管领导重点帮扶企业、责任单位重点帮扶企业三类研究制定帮扶工作考评办法,鼓励各帮扶责任领导和单位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六、建立激励机制设立企业规模奖、企业贡献奖、技改扩能奖、服务企业优胜奖,开展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每年组织评选若干名优秀工业企业。

1.企业规模奖。

以上年度企业向县国税局申报的主营业务收入为基数,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含1亿元)以下企业首次突破2000万元,奖励1万元,每向上突破1000万元,加奖0.5万元;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每向上突破1亿元,奖励5万元,首次突破10亿元,奖励50万元,首次突破20亿元,奖励100万元。

单户企业最高奖金不超过100万元。

2.企业贡献奖。

以上年度企业上缴工业增值税为基数(建筑安装税除外),凡企业(在修水实体工业项目)上缴生产性增值税收新增突破200万元,奖励10万元,每向上突破100万元,加奖1万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