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

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

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复习资料一、两种分类系统:人为分类系统:不是根据植物的自然性质,也没有考察彼此间在演化上的亲疏关系,就一、两个特点或应用价值进行分类。

自然分类系统: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植物化学、植物生态学等不同角度,反映植物界自然演化过程及彼此间亲缘关系进行分类。

将植物界50万种以上植物分为16个门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一)植物界的分类单位(taxa):界、门、纲、目、科、属、种(species)、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变型(Forma)、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理类群,同种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而且彼此杂交可以产生后代。

种群(Population):在一个分布区的所有种内植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二)植物界分类的依据:1 形态学依据:依据形态结构特征分类。

优点是:直观、简便。

2 细胞学依据:以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性质来作为植物分类的依据。

3.化学依据:植物的化学组成随种类而异,因而化学成分可以作为分类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植物碱、酚、萜、糖、蛋白质、DNA 等等。

常用的有血清学方法和电泳分析法。

4.分子生物学依据:在染色体DNA结构上寻求分子水平差异,作为分类的依据。

5. 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依据:利用电镜技术研究植物在超微结构的差异作为分类依据。

(三)植物命名法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在命名上十分混乱,往往存在同物异名的现象,如番茄,南方称为番茄,北方称为西红柿,英语称tomato ;马铃薯,南方称为洋芋,北方叫土豆,英语叫potato,此外还有同名异物的现象,如黄瓜香,可能是荚果蕨,也可能是地榆(蔷薇科)。

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1753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巨著«植物种志»中,提出了为植物命名的双名法。

双名法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为植物命名。

属名 + 种加词 + 命名人缩写属名:一般为拉丁名词,词首大写。

种加词:一般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形容词一般与属名在性、数、格上一致,开头字母小写。

命名原则:1、优先律原则:植物新种名称的发表有优先权,符合法规的最早发表的名称为正确名词。

2、单一原则:每种植物只有一个合法的正确名称。

第一章藻类植物Alage第一节藻类概述一、藻类植物的共同特征1.具有进行光和作用的色素2.原植体植物,形态差异较大3.生殖器官多数为单细胞4.合子不形成胚,直接发育为个体5.主要生活于水中,适应性强;深海、高山、温泉、等均有分布二、藻类的起源及演化:藻类植物出现在35—33亿年前,最早出现蓝藻, 地球上大约有三万种藻类,一般分为八个门。

第二节蓝藻门Cyanophyta一、蓝藻门的主要特征(一)形态构造原生质体中央质(中心质):细胞中央,含有核质, 有遗传物质周质(色素质):含有叶绿素a、藻蓝素、藻红素等,在电镜下可见一些片层,是光合作用场所。

细胞壁:外层:胶质内层:纤维素形态:单细胞、群体、丝状体异形胞(heterocyst):在蓝藻的藻丝上常含有特殊的细胞,由营养细胞形成,比营养细胞大,细胞内是空的,称异形胞。

(二)繁殖营养繁殖:单细胞类型:分裂繁殖丝状体:藻殖段(homogonium)无性繁殖:在丝状体上产生厚壁孢子(由营养细胞形成,营养物质积累,细胞壁加厚)萌发或休眠丝状体(三)分布:分布很广,从两极到赤道均有分布水华:蓝藻在水面或营养丰富的水体中大量聚集。

二、蓝藻的代表植物颤藻属:(Oscillatoria):颤藻念珠藻属:(Nostoc):丝状体,分布于胶质鞘内,细胞排列成念珠状,如:念珠藻,发菜,地木耳。

螺旋藻属(Spirulina):螺旋藻三、作用:固氮、食用、饲料第三节裸藻门Euglenophyta一. 裸藻门的一般特征形态构造:无细胞壁,有鞭毛,外部为质膜,膜内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周质体。

其中有细胞核、载色体、眼点、伸缩泡等结构。

二. 繁殖方式:细胞纵裂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着生鞭毛一端凹陷,核进行有丝分裂,鞭毛、眼点分裂,然后细胞本身纵裂,一个子细胞保留原来鞭毛,另一个生出新的鞭毛。

三分布:绝大部分生活于海水或淡水中。

第四节金藻门 Chrysophyta一、金藻门的一般特征:1、有单细胞、群体、丝状体等类型;2、有或无鞭毛;3、细胞壁由两个相互套合的半片组成,壁内有硅质沉淀,含有叶绿素a , ß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藻体呈现黄色和金黄色。

二、繁殖:无性繁殖:游动孢子、静孢子有性繁殖:同配、异配和卵式第五节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一、硅藻类(Diatoms)为例1.形态结构:细胞壁是两个套合半片组成,半片为瓣,外面半片为上壳,里面的半片为下壳,侧面为环带,上、下壳均由果胶质和硅质组成。

有的种类瓣面上有花纹。

细胞中央有液泡,紧帖细胞壁有一层原生质,其中有数个载色体。

有运动能力的硅藻背部有脊缝,运动方向是沿着纵轴的方向前进和后退。

2. 繁殖:分裂繁殖:分裂时,上、下壳分开,原生质体膨大,核进行有丝分裂,然后原生质体沿与瓣面平行方向分开,一个子原生质位于母体上壳内,另一个位于下壳内,最后,各自分泌出另一半细胞壁,新半片始终位于子细胞的下壳。

子细胞缩小到一定程度后,以形成复大孢子的方式来恢复大小。

第六节绿藻门 Chlorophyta一、绿藻门的一般特征(一)形态结构:形态:单细胞、群体、丝状体和叶状体,少数类型有鞭毛,多数类型只在繁殖期间产生带鞭毛的孢子或配子。

构造:细胞壁:内层:纤维素外层:果胶质,粘液化细胞核(一至多个)原生质细胞质:有载色体,含有叶绿素a、液泡(二)繁殖:营养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生殖(三)分布:淡水和海水,其中淡水产量占90%,海水产量占10%二、绿藻的代表植物(一)衣藻属(Chlamydomonas):单细胞,体前端有一条顶生鞭毛,细胞壁2层,厚底杯状载色体,基部有蛋白核,细胞中央一个核,鞭毛基部有两个伸缩泡,为排泄器官,体前端有红色眼点。

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二)团藻属(Volvox)由数百至上万个细胞排列成一层空心球体,球内充满胶质和水,细胞形态和衣藻相同,彼此间有原生质丝相连。

生殖胞:群体后端有些细胞失去鞭毛,比普通的营养细胞大十倍或十倍以上。

无性繁殖:生殖胞纵分裂形成。

有性繁殖(卵式生殖):由群体中少数生殖细胞产生卵子和精子。

团藻为多个细胞组成群体,细胞之间无分工,而且当环境恶劣时,群体可以分开为个体,因此团藻是从单细胞向多细胞生物进化的中间类型。

(三)石莼属(Ulva)植物体是大型多细胞片状体,两层细胞构成,大部分具有无色的假根丝。

细胞间排列不规则但紧密,细胞单核。

石莼属有两种植物体:孢子体和配子体。

不同的配子体,从游动孢子开始,经配子体到配子结合前,细胞染色体为单倍的,称为配子体世代。

孢子体世代:从结合的合子起,经孢子体到孢子母细胞,细胞中染色体为双倍的,称孢子体世代.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互相更替,称为世代交替。

形态构造上基本相同的两种植物体,互相交替循环的生活史,叫同型世代交替。

(四)水绵属(Spirogyra)植物体为一系列不分枝的丝状体,细胞壁两层,外为果胶质,内为纤维素,带状载色体螺旋状绕于原生质中,有多数蛋白核。

有大液泡,单核。

接合生殖:生殖时,两条丝状体平行靠近,在两细胞相对的一侧相互发生突起,突起渐伸长而接触,壁消失,连接成管,称为接合管。

细胞内原生质体放出部分水分,收缩形成配子,一条丝状体中的配子以变形虫式运动,通过结合管移至相对的另一条丝状体中,与细胞中配子结合成合子。

梯状接合:两条接合的丝状体和它们所形成的接合管,外观同梯子一样,这种接合叫梯状结合。

侧面接合:同一条丝状体上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接合管,或两个细胞之间的横壁上开一孔道,进行原生质体融合。

三、绿藻门在植物界的地位:绿藻和高等植物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学者认为绿藻是高等植物的祖先。

绿藻门在植物界的系统发育中,居主干地位。

第七节红藻门 Rhodophyta一、红藻门的一般特征:(一)形态构造:多数为多细胞,少数为单细胞,丝状体和叶状体。

细胞壁两层外层果胶质内层纤维素原生质体细胞核载色体(颗粒状):叶绿素a,d,ß胡卜素、藻红素、藻蓝素、红藻淀粉(二)繁殖:无性繁殖:静孢子有性繁殖:卵式生殖(三) 分布:绝大多数分布于海水中。

二、红藻的代表植物 (生活史):紫菜属(Porphyra):叶状体,边缘有皱褶,基部有固着器,藻体薄,紫红色、紫色或紫兰色。

三、红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红藻较为古老,和蓝藻有很多相同的特征。

第八节褐藻门Phaeophyta一、褐藻门的一般特征(一)形态构造:形态: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分枝的丝状体相互结合形成假薄壁组织结构细胞壁内层:纤维素外层:藻胶、褐藻糖胶原生质体细胞核载色体:叶绿素a c ,ß胡萝卜素,叶黄素褐藻淀粉和甘露醇(二)繁殖:营养繁殖:断裂无性繁殖:游动孢子和静孢子有性繁殖:卵式、同配、异配(三)生活史:多数为孢子体发达的异型世代交替。

第九节藻类植物小结藻类植物各门之间和各门之内的进化关系,都是按着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演发展。

(一)藻类细胞的演化(二)藻类植物体的演化(三)繁殖及生活史演化(四)藻类的经济意义(1)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2)固氮作用:已知固氮蓝藻约有150余种。

(3)赤潮与水华(4)水质监测与水质净化可根据藻类的存在和数量来鉴定水质,测定水源清洁的程度。

可利用藻类的光合作用及对重金属或N、P等的吸收富集作用净化水质。

(5)经济价值有些藻类可食用、有些藻类是工业上和医药上的主要原料。

有些藻类可作饲料和绿肥。

第二章菌类植物Fungi菌类概述主要特点:(1)、无根、茎、叶的分化;(2)、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属异养植物。

第一节细菌门 Bacteriophyta一、细菌的一般特征:单细胞,原核生物,多数异养,分裂繁殖,分布广泛。

二、细菌的形态和构造:形态:球菌(coccus)、杆菌(bacillus)、螺旋菌(spirillum)构造:细胞壁细胞膜核质内含物三、细菌的繁殖:繁殖多为分裂繁殖:细菌中部凹入原生质,被向内生长的新壁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新细菌;繁殖速度快,20—30min分裂一次,形成新的一代。

不良环境下,产生芽孢(gemma)。

四、细菌在自然界作用和经济意义分解者农业方面:固氮工业发酵:制革、造纸、炼糖等医药卫生:大肠杆菌等粘菌门 Myxomycota营养期为无细胞壁、多核的原生质团,繁所以(Stemonitis)真菌门Eumycota也没有质体,异养生物,少量蛋白质和脂肪,有细一)真菌的营养体:(hyphae)构成,组成一个(myceliu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