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药之五行属性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常见中药之五行属性将《辅行诀》书中所载中药之五行属性归类如下:(一)、味辛皆属木:(计19味)1、木中木肉桂桂枝桂心芥子。
2、木中火蜀椒。
3、木中土干姜生姜半夏鸡子黄赤小豆伏龙肝、党参。
4、木中金细辛黄饴矾石苦酒白酨浆酢。
5、木中水附子瓜蒂王瓜根。
(二)、味咸皆属火:(计17味)1、火中火旋覆花。
2、火中木大黄石膏杏仁皂角葱白。
3、火中土泽泻升麻黄芪粳米通草。
4、火中金厚朴葶苈子。
5、火中水消石戎盐栝蒌海蛤。
(三)、味甘皆属土:(计6味)1、土中土人参。
2、土中木甘草。
3、土中火大枣。
4、土中金麦冬。
5、土中水茯苓知母。
(四)、味酸皆属金:(计14味)1、金中金五味子胡麻油山萸肉。
2、金中木枳实柴胡雄黄葱叶。
3、金中火豉。
4、金中土芍药龙胆草阿胶。
5、金中水薯蓣代赭地榆。
(五)、味苦皆属水:(计14味)1、水中水地黄。
2、水中木黄芩薤白麻黄栀子韭叶牡丹皮。
3、水中火黄连芒硝硝石栗子。
4、水中土白术苦参。
5、水中金竹叶。
试论《辅行诀》医方所用中药药物之阴阳五行属性方国强一、五行药物汇总:(计80味,黑体字为诸药之精)(一)、味辛皆属木:(计17味)1、木中木桂羊肝(肉桂桂枝桂心)。
2、木中火椒蜀椒3、木中土姜(生姜干姜炮干姜)粳米阿胶伏龙肝。
4、木中金细辛细辛根矾石山萸肉。
5、木中水附子苦参。
(二)、味咸皆属火:(计15味)1、火中火旋覆花鸡心。
2、火中木大黄代赭石葱叶芥子。
3、火中土泽泻黄饴。
4、火中金厚朴葶苈子。
5、火中水消石(硝石)芒硝栝蒌戎盐海蛤。
(三)、味甘皆属土:(计15味)1、土中土人参牛脾。
2、土中木甘草(炙甘草)升麻半夏黄芪。
3、土中火大枣鸡子黄。
4、土中金麦门冬白酨浆苦酒酢。
5、土中水茯苓瓜蒂。
(四)、味酸皆属金:(计15味)1、金中金五味子犬肺胡麻油。
2、金中木枳实石膏雄黄牡丹皮。
3、金中火豉(咸豉)皂角。
4、金中土芍药杏仁。
5、金中水薯蓣王瓜根地榆。
(五)、味苦皆属水:(计18味)1、水中水地黄猪肾熟地黄。
2、水中木黄芩栀子薤白韭叶柴胡麻黄知母葱白赤小豆。
3、水中火黄连栗子。
4、水中土白术。
5、水中金竹叶龙胆草木通(通草)。
二、药物阴阳五行药理扼要:中药药物五行药(属)性之功效,总而言之:木性药(味辛)补肝,补肝者补血;火性药(味咸)补心,补心者补神;土性药(味甘)补脾,补脾者补中;金性药(味酸)补肺,补肺者补气;水性药(味苦)补肾,补肾者补精。
分而论之:(1)、木性药:有宣发之功,可补肝益肾养心泻脾抑肺。
①、木中木,补血、益精、养神、敛气、调节阴阳;温经助阳,燥湿除冷。
②、木中火,补神、养血、和中、调气、敛精;温中散寒,祛风止痛。
③、木中土,和中、养神、敛精、补气血;扶阴升阳,益气生津。
④、木中金,补气血、养精、敛神、和中;散寒化饮,敛汗开窍。
⑤、木中水,补精、养血、益气、敛神、调节阴阳;补阳益火,温中燥湿。
(2)、火性药:有温煦之功,可补心益肝养脾泻肺抑肾。
①、火中火,补神、益血、和中、调气、敛精;安神降逆,行气下水。
②、火中土,和中、补神、益气、调精、敛(清热)血;补中润肺,泄热渗湿。
③、火中金,补神气、益肾、和中、敛(清热)血;降逆平喘,燥湿行水。
④、火中水,补精气神、补血、调节阴阳;润燥软坚,清热导滞。
⑤、火中木,补血、养神、益精、敛气、调节阴阳;逐瘀通经,潜阳降逆。
(3)、土性药:有运化之功,可补脾益肺养心泻肾抑肝。
①、土中土,补中、养神、补气、敛(清热)血、敛精;大补元气,固脱生津。
②、土中金,补精气、和中、敛(清热)血、调神;泻湿除烦,生津利咽。
③、土中水,补精、和中、补气血、敛神;降逆散结,利水祛湿。
④、土中木,补精血、养神、敛气、和中;补中固表,缓急解毒。
⑤、土中火,补神、养血、和中、调气、敛精;益胃除烦,缓和药性。
(4)、金性药:有敛固之功,可补肺益肾养脾泻肝抑心。
①、金中金,补气、益精、和中、敛(清热)血、调神;敛汗降逆,止渴止咳。
②、金中水,补精、养血、补气、敛神、调节阴阳;补中活血,养阴润肠。
③、金中木,补气血、补精、养神、调节阴阳;清热散瘀,行积除痞。
④、金中火,补神气、养血、敛精、和中;调中下气,除躁降逆。
⑤、金中土,补神气、和中、敛(清热)血、敛精;敛阴潜阳,柔肝止痛。
(5)、水性药:有润滋之功,可补肾益肺养肝泻心抑脾。
①、水中水,补精、补气血、敛神、调节阴阳;益阴填髓,凉血生津。
②、水中木,补精、补血、养神、敛气、调节阴阳;升阳解郁,滋阴燥湿,解表散结。
③、水中火,补精、补神、养血、和中、敛气;清热燥湿,养胃强筋。
④、水中土,补神气、养精、和中、敛(清热)血;燥湿利水,固表止汗。
⑤、水中金,补精气、和中、敛(清热)血、调神;清热燥湿,通经利尿。
注:1、抑,压、压制,引为抑制之意,指中医学中之反侮关系,药物之“轻泻”或“轻下”的作用。
2、调,调节、调整,是不同于滋(扶)阴补(升)阳的敛阴潜阳之意,指中医学中之相乘或相侮关系,药物之“泻”或“下”的作用。
3、敛,引为收敛、收缩、压缩、减小之意,指中医学中之相乘或相侮关系,药物之“泻”或“下”的作用。
4、亦阴亦阳为中。
补中,为补阴阳之气;和中,为补气养血。
三、80味药物阴阳五行属性归类简论:(1)、木性药(阳):有宣发之功,可补肝益肾养心泻脾抑肺。
17①、木中木(阳中少阳) 4桂(肉桂),木中木。
辛、甘,热。
入肾、脾、膀胱经。
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
桂心,木中木。
辛、甘,热。
入肾、脾、膀胱经。
味厚燥性,助心阳、交心肾,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
桂枝,木中木。
辛、甘,温。
入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羊肝,木中木。
甘、苦,性凉。
入肝经。
补气血、调水道,补肝益肺、明目止咳。
②、木中火(阳中正阳) 1蜀椒,木中火。
辛,温。
有小毒。
归脾、胃、肾经。
温中散寒,驱虫止痛。
③、木中土(少阳中阴) 6生姜,木中土。
辛,温。
入肺、脾、胃经。
散寒发表,温中止呕,止咳化痰,解毒。
干姜,木中土。
大辛,大热。
入肺、心、脾、胃经。
回阳救逆,温中散寒,温肺化饮,温经止血。
炮干姜,木中土。
平,温。
入肺、心、脾、胃经。
温中止泻,温经止血。
粳米,木中土。
甘、苦,平、微寒。
入脾、胃、肺经。
益气生津,补益脾胃,顾护胃气,培补汗源。
阿胶,木中土。
甘、平。
归肝、肺、肾经。
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伏龙肝,木中土。
辛,温。
归脾、胃经。
温中止血,和胃止呕,涩肠止泻。
④、木中金(阳中少阴) 4细辛,木中金。
辛,温。
入肺、肾经。
祛风散寒,止痛化饮,开窍。
山萸肉,木中金。
酸、涩,微温。
入肝、肾经。
补肝益胃,涩精敛汗。
矾石,木中金。
酸、涩,寒。
归脾、大肠、肝经。
解毒杀虫,止泻止血,祛痰开窍。
细辛根,木中金。
辛,温。
入肺、肾经。
祛风散寒,止痛化饮,开窍。
⑤、木中水(阳中正阴) 2苦参,木中水。
苦,寒。
入心、肝、大肠、小肠、胃经。
清热燥湿,祛风杀虫。
附子,木中水。
大辛,大热。
有毒。
入心、脾、肾经。
回阳救逆,补阳益火,温中止痛,散寒燥湿。
(2)、火性药(阳):有温煦之功,可补心益肝养脾泻肺抑肾。
15①、火中火(阳中至阳) 2旋覆花,火中火。
苦、辛、咸,微温。
入肺、脾、大肠、胃经。
消痰降逆,行气下水。
鸡心,火中火。
咸。
入心经。
补心安神、镇静神经,治五邪。
②、火中土(至阳中阴) 2泽泻,火中土。
甘、淡,寒。
入肾、膀胱经。
利水渗湿,泄热。
黄饴,火中土。
甘、酸,温。
归脾、胃、肺经。
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③、火中金(阳中太阴) 2厚朴,火中金。
苦、辛,温。
入肝、胃、肺、大肠经。
行气燥湿,降逆平喘。
葶苈子,火中金。
苦、辛,大寒。
入肺、膀胱经。
泻肺平喘,逐饮行水。
④、火中水(阳中至阴) 5戎盐,火中水。
甘、咸,寒。
入心、肝、肾、膀胱经。
平血热,助水脏,清热利水。
栝蒌,火中水。
甘,寒。
归肺、胃、大肠经。
清热化痰,宽胸开结,润肠通便。
芒硝,火中水。
辛、咸、苦,大寒。
入胃、大肠、三焦经。
泻热导滞,润燥软坚。
硝石,火中水。
苦、咸,寒。
入心、脾经。
利尿泻下,破坚散结。
海蛤,火中水。
苦、咸,寒。
归肺、胃经。
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⑤、火中木(阳中太阳) 4大黄,火中木。
苦,寒。
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
攻积导滞,泻火解毒,逐瘀通经。
代赭石,火中木。
苦,寒。
归肝、胃、心经。
平肝潜阳,降逆,止血。
葱叶,火中木。
辛,热。
入胃、肺经。
利五脏,清热散寒,发汗通脉,消水祛肿。
芥子,火中木。
辛,温。
入肺、胃经。
温中散寒,豁痰利气,通经止痛。
(3)、土性药(亦阴亦阳):有运化之功,可补脾益肺养心泻肾抑肝。
15①、土中土(亦阴亦阳) 2人参,土中土。
甘,微苦,微温。
入脾、肺经。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固脱生津,安神。
牛脾,土中土。
甘、微酸,温。
入脾经。
补脾健胃,消积除痞。
②、土中金(中之少阴) 4麦门冬,土中金。
甘、微苦,微寒。
入心、脾、胃经。
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
白酨浆,土中金。
酸、甘、微苦,微温。
入肝、脾、胃、大肠经。
清热利咽,泻湿退黄,消肿敛疮。
苦酒,土中金。
酸、甘、微苦,微温。
入肝、脾、胃、大肠经。
清热利咽,泻湿退黄,消肿敛疮。
酢,土中金。
酸、甘、微苦,微温。
入肝、脾、胃、大肠经。
清热利咽,泻湿退黄,消肿敛疮。
③、土中水(中之至阴) 2茯苓,土中水。
甘、淡,平。
入心、肺、肝、膀胱经。
淡渗利水,健脾补中。
瓜蒂,土中水。
苦,寒。
有小毒。
归胃经。
涌吐痰食,祛湿退黄。
④、土中木(中之少阳) 5炙甘草,土中木。
甘,平。
入心、肺、脾、胃经。
补中益气,清热解毒,润肺祛痰,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升麻,土中木。
辛、甘、微苦,凉。
入肺、脾、胃经。
发表透疹,解毒升阳。
半夏,土中木。
辛,温。
有小毒。
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甘草,土中木。
甘,平。
入心、肺、脾、胃经。
补中益气,清热解毒,润肺祛痰,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黄芪,土中木。
甘,温。
入肺、脾经。
补中益气,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消肿。
⑤、土中火(中之至阳) 2大枣,土中火。
甘,微温。
归脾、胃经。
补中益气,缓和药性。
鸡子黄,土中火。
甘、平。
入心、肾经。
滋阴养血,益胃除烦。
(4)、金性药(阴):有敛固之功,可补肺益肾养脾泻肝抑心。
15①、金中金(阴中少阴) 3五味子,金中金。
酸,温。
归肺、心、肾经。
敛汗止渴,敛肺止渴,涩精止泻,安神明目。
胡麻油,金中金。
甘,微温。
入肝、肾、大肠、小肠经。
疗疮滑胎,凉血止痛,生肌解毒,治瘖生发。
犬肺,金中金。
酸,温。
入肺经。
温中补肺,止咳降逆,行气下水。
②、金中水(阴中正阴) 3薯蓣,金中水。
甘,平。
归肺、脾、肾经。
健脾补肺,益肾养阴。
王瓜根,金中水。
苦,寒。
入胃、大肠、心、肺、膀胱经。
泻热利水,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益气生津。
地榆,金中水。
苦、酸,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