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有哪些

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有哪些

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有哪些
1、作好吃苦准备
升入高一,学生要面对更概括、更抽象、更难于理解的课程学习,面对更激烈、更紧张的竞争环境,面对更长的在校时间和更远的往
返路程,都要求新高一的同学要树立起一种学习意识、高考意识,
做好承受压力、经受挫折、忍耐寂寞的心理准备。

2、尽快适应新环境
高中阶段不仅所学知识深度、难度加大,而且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会使人际环境较以前更复杂。

高一新生面对新的环境
往往目不暇接,难免产生种种心理困惑和矛盾冲突。

所以家长要打好预防针,帮孩子作好充分思想准备,教育孩子要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

3、学会自主学习
较之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
“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
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4、寻找适合学习方法
初中学习方式以模仿和记忆为主,而高中则是以理解和应用为主,要求学生要有更强的分析、概括、综合、实践的能力,将基本概念、原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及
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
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5、重新自我定位
新生入学前,首先要过好心理关。

以前在初中是班里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
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记住,进入高中,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3年的时间足以不断提高成绩。

因此,我们要明白强中自有
强中手的道理,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予自己正确评价,
并不断向目标努力。

一、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这是每位阅卷人给考生的忠告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实行无纸阅卷后,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的答案更容易显得潦草。

因学生成绩耀眼而备受瞩目的人大附中老师汤步斌为了让学生答题
时规范格式,居然把发给学生的试卷都一份份折好,让他们按照折
痕来书写。

一些习惯不好的学生总想我在高考时注意就行了,且不
说到时候根本做不到,即使勉强做到了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这在
一分定输赢的高考中是不应该出现的。

至少,应该养成用作文纸练
习作文的习惯。

二、不带着尚未解决的问题睡觉。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谁都懂,但在遇到问题时仍然容易放纵自己。

以英语为例,一道选择题中的四个选项有三个掌握的都十
分透彻,只有一个记不清楚它的具体用法及与其它三个词的差异,
算了,反正也知道这道题改选哪个,这个以后看见再说。

很不幸,
你以后没有碰见它,或者说碰见了你仍然使用了这个借口。

等到高
考的时候你要是撞上它了你就该捶胸顿足了。

平时不留下漏洞,高
考就不会留下遗憾。

三、为每一个新知识点寻找合适的位置。

完整的高中知识是一个立体的结构,每接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或方法和思路都应该在这个结构中为他们寻找到最合适的位置。

分析
与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与其它科目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
上将它安放在合适位置,它将和原有知识融为一体,原有知识要在
它加入后获得提升从而使整个结构更加坚固和完整。

立体结构会发
挥比平面大得多的作用。

四、尽量将思考落实在笔头上。

不少人会骄傲的说:这点东西,早在我脑子里,还用记呀?高中
知识量还是比较大的,而人脑中的意识会一闪而过的。

而一闪而过
的往往就是你提高自己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最佳指引者,你放过了
她就等于放过了提升的机会。

提笔把它记下来,当时一个并不起眼
的念头可能会演变成绝佳的思路。

这种记不是记知识本身,而是你
的思考。

1建立自信心
记得文理分班的时候我的学号仍然是三十几,但此后的学号却一直在变化,二十几到十几再到几号,这一路除去自己不放弃自己外,踏踏实实听课,认认真真做题,每一个自己都安排的很满,每周自
我反省,错题整理,题型回顾,周周必做的学习方式帮了很大的忙。

其实更重要的一点是自信心的建立,从小数学就不好,属于勉强及格的一类,但对于文科生而言,得数学者的天下,所以数学是左
右总成绩的重要科目。

高一一年的数学并没有太大起色,但是感恩的是遇到一个很好的数学老师,他近花甲,要退休,他操着一口衡水地方方言。

虽然总是嘲笑他的口音,但不得不敬佩老人家的敬业,是他每次考试鼓励说又进步了,哪怕进步一点点,是他提问我的次数增多了,是他旁敲侧击的夸我聪明,没错。

就这样,我学数学的自信心上来了,就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上面,数学课对我来说就是享受,攻克数学题对我来说就是战胜的快感。

就这样,一次次的数学从及格线,到百分以上,进而一百一,
一百二,最后一路到高三的模拟考,数学得满分。

2认真对待每一科
我说过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但万事难逃认真二字,你如何对待它,它就反过来怎么对你,我是待数学如初恋的,他也没让我失望。

高中毕业,我的数学改错本整整齐齐的共八大本,每一本都是用两种以上的颜色标记,红色是常错,易错,和重点,黑色是题目题型,蓝色是次重点,到现在我也舍不得丢掉曾经的记忆。

记得每次考试前,我已经没有了看课本的习惯,所有的资料来源于改错本,在重点中再总结重点和记不牢的公式,考试前多看几遍,考试时所有的知识就像摆在眼前一样,用到哪块就选哪块就好了。

其他科目的学习亦大同小异。

因为本身爱读书,而且参加过各类作文比赛,写随笔,所以语文学习更多的是一种语感和积累,如果
你能将所有知识都分门别类的储存在大脑里,用到哪里,就能随时
拿出来,怎么可能不考高分呢?
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虽然很土,但却说出了真理,当你多写,多写,写着写着就记在脑子里了,知识莫过于反复和重复,这样做了又怎能很快忘掉?
那些生僻字,那些诗词,那些描写手法,那些励志故事,人生小段,哪个不能应用于作文中?只要稍加转换,学会整合,就可以了。

英语学习,说实话是我高中记忆中最平庸的一门,高考分数也只有132分,但因为从初中,英语成绩就还算可以,所以并未很投入,我的方法还是记与写。

当时并不知道有哪些英文原版小说,最初的启蒙读物就是书虫,里面的名著故事,反反复复读了N遍也不厌烦,因为是双语就会对
照比较学习,很有效的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水平和语感。

而且会把题目中的阅读文段当精读对待,遇到生词,不熟的短语,常用用法等等都会积累下来,一回生两回熟,自然积累就上去了。

错题本的应用派上用处,加上老师要求作文单词写的要跟楷书一样,所以只是抽出固定时间勤加练习,最后字母写的真跟楷书一样
了,正正方方,起码印象分好,当然这属于纯应试的技巧,现在看来毫无用处。

猜你喜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