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句经典的祝寿词 ()

十句经典的祝寿词 ()

十句经典的祝寿词蓬莱松柏枝枝秀,方丈芙蓉朵朵鲜;泰山不老年年茂,福海无穷岁岁坚。

龙耀七旬新纪跨,寿山诗海任飞腾;龙年贺祖龙,寿比泰山松;李桃枝叶茂,诗坛不老翁。

七十阳春岂等闲,几多辛苦化甘甜;曾经沧海横流渡,亦赖家庭内助贤;连日凝神新墨劲,五更着意旧诗鲜;如今但祝朝朝舞,当信人生二百年。

金沙峭岸一株松,干劲枝遒塑祖龙;桃李盛时甘寂寞,雪霜多后竞青葱;根深更爱阳春雨,叶茂犹怜翠谷风;师表才情堪敬仰,古稀不愧焕神容。

南山信步好逍遥,杖国而今又杖朝;诗苑丰收夸老将,政坛竞秀领风骚;阳春白雪抒怀抱,明月清泉尚节操;汝向期颐跨劲足,我来祝福奉蟠桃。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佛心永恆福寿绵長;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时盛世昌春不老岁月无情催白首;丰衣足食寿弥高东风有意焕青春。

人长久,月长圆,春长在翻一页日历,存百年基业;国永昌,家永睦,福永生绘千幅蓝图,兴万代子孙。

福寿绵长活百岁,身体康健行如风;耳聪目明无烦恼,笑对人生意从容。

 教师的人格、德操和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记得曾经对于教师职业道德意义产生过好多的理解,经历过对它的认同崇拜和质疑迷茫,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我对它的理解又回归到了最初的思想,而这一伟大的转变,得感谢一本书《新时期教师道德修养》。

说真的,该书中的实践篇比理论篇更吸引我的视线,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那一条条诚恳实在的建议,不时地激发起我的一种潜在的意识,引起我的共鸣。

为人师者当自豪,为人师者要自强。

这是随即在我心头不断闪现最终定格的话语。

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工作人员,十几年来的教育教学生涯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用一种教育方式,常常显得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所以,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我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

打开自己的心,自觉自己苦苦寻摸着的快乐就在于我如何使教育之花幸福开放?我愿意为它不断增添能量。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曾言:人的行为总是一再的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他认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正如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所言: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习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意义更大,因为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下面我就从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八个职业道德习惯的前四个习惯谈点自己的初浅认识:一、热情主动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心态你无法改变别人,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我们学着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个说的是一个佛学故事,某深具慧根的大师傅云游到某处,应弟子之约,去移动一座大山。

诵经毕,山岿然不动。

众人愣然之际,大师傅朝山走去,嘴中大喊: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人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采取主动并不表示要强求,惹人讨厌或具有侵略性,只是不逃避为自己开创前途的责任。

当困难的大山不主动挪位时,面对困难,人应该主动走近它们。

与其等待造势,不如立马借势。

当我们无法使山向我们靠拢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最好的办法便是主动向山走近。

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为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价值观,而非情绪和外在的环境来做出决定。

积极主动地选择创造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选择被动的逆来顺受,面对现实,我不再一味的埋怨的等待,从自身开始积极的思考和行动来创造新的未来。

这是从教师的内心方面去培养乐观的人生观习惯,从而使教师用自己的热情去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热情。

二、端庄大方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

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整体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谦逊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作为教师,在穿着打扮这些细节习惯中要有所讲究,要得体,大方,符合教师的身份。

我们的衣着、表情举动、姿态等等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的教态优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一切。

我们的个人形象代表的就是学校,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

我们个人的得失,无所谓,不要紧,可是我们代表学校,代表教师这个行业的形象。

三、规范得体教师礼仪修养的基本规范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礼仪的本质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

教师教书是育人的工作,首先,教师自己要学会做人的基本礼仪修养,尊重学生。

当我们对学生做了对不住的事时,我们有时或许为了所谓的面子问题而难以向学生启口道歉。

其实,此时我们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教师能做到敢于真诚地承认错误,那么可能会受到学生更加的尊重,而且学生也会效仿这样的做法。

四、宽容公正教师对学生的核心原则美国作家房龙说:宽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陶行之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平时学生犯错是免不了的,学生这时的思想、心理、现状等实际情况都需要我们老师设身处地的为他考虑考虑事出肯定有因,从细节中帮助学生寻找病因,并以宽容公正的心去面对它。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谁叫我们是老师呢?谁叫我们是学生心目中的神呢?严是一种爱,但宽容也是一种爱。

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

爱是一种公正,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特别是学困生。

常言道:不患贫患不均,没有绝对的公正,但公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这四个习惯由内而外,又从外而内地要求我们教师去坚持做到,一个行为只要坚持20天,就能形成习惯,一旦形成这些好习惯,就会给我们的工作、学习、人生带来极大的积极影响,将终身受益。

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不但是实现xxxx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回顾我们党80年的光辉历史,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指导地位的确立,是一件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大事。

历史上,由于我们党正确地理解和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在某些时候,由于对毛泽东思想离开了科学态度,就使我们的事业发生了曲折,甚至吃了很大的苦头。

列宁曾说,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但是,我们却发生了把毛泽东思想当作某种神学的东西、把领袖当作神看待的不正常现象,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教训。

发生这种现象,在思想理论上是怎样失足的,有哪些观点没有把握好;制度和体制上,有哪些关节点没有把握住,留下了漏洞?这些,都有待于深入地进行科学总结。

邓小平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

(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5页。

)在某种意义上说,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是更为宝贵的财富。

但是,经验要成为财富,必须要经过一个环节,这就是科学总结,要敢于实事求是地进行总结。

成功的经验如果不能科学地总结,还可能变成包袱而导致错误;错误的、失败的经验如果不能科学地总结,深刻地吸取教训,则很容易重犯。

这两个方面的实例都不难找。

我们要非常严肃地对待党的历史。

本文仅就几个方面的问题,回顾一些历史情况,并略陈己见。

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形成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一个过程,人们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是一个过程,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形成和确立也是一个过程。

毛泽东思想于20年代后期开始形成,在30年代有了重大发展,并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显示其真理性和强大生命力,30年代末、40年代初,以《〈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为主要标志,形成了科学体系。

党内的教条主义者不承认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贬之为狭隘经验论。

这种被贬为狭隘经验论的理论却得到全党广大党员干部的拥护,靠的是它的真理性,靠的是这种理论在实践中显示出来的强大生命力。

但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1935年的遵义会议,在党中央的领导核心排除了教条主义成分,认可了当时有决定性意义的毛泽东的战略,这是全党对毛泽东及其理论的第一次明确肯定。

抗日战争开始后的几年中,全党对毛泽东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特别是经过40年代初开始的延安整风,全党兴起了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热潮,使全党(特别是领导层和理论工作者)对毛泽东的理论有了更明确更深刻的认识,概括地说,就是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要以毛泽东创立的理论和策略为指导,才能取得胜利。

这是全党的新的觉醒。

那么,毛泽东创立的这种理论是什么样的理论呢,应当怎样称呼这个理论呢?这就自然地提出了给这个理论命名的要求。

看来,当时党内有不少同志不约而同地在思考这个问题,并各自作出了努力。

张如心第一个为毛泽东的理论命名。

一些领导同志也在论述毛泽东的理论的文章中,使用了具有命名意义的提法。

1942年7月1日,朱德在《解放日报》发表《纪念党的二十一周年》的文章,使用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的理论的提法。

同一天,中共中央晋察冀边区机关报《晋察冀日报》发表由主编邓拓撰写的社论,题目就是《全党学习和掌握毛泽东主义》。

这篇社论不但给毛泽东的理论命名为毛泽东主义,而且对这个理论作了系统的论述。

1943年7月4日,刘少奇写成《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一文,于7月6日在《解放日报》发表。

他在这篇文章中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和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两个提法,都带有命名的意义。

以上一些同志以及其他不少同志的文章,对毛泽东的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科学体系、历史地位等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作了论述。

王稼祥是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第一人。

1943年7月5日,王稼祥写成《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7月8日发表于《解放日报》。

这篇文章创造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

文章说: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布尔什维主义,中国的共产主义。

文章对此作了如下论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是在与国外国内敌人的斗争中,同时又与共产党内部错误思想的斗争中生长、发展与成熟起来的。

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主义,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现实,积蓄了中共二十二年的实际经验,经过了党内党外的曲折斗争而形成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运动实际经验相结合的结果。

以上这些深刻的论述,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涵。

这充分说明,王稼祥提出的毛泽东思想,已经构成了一个科学概念。

江苏无锡市职工大学的教师陈文源(后为江南大学教授),依据他多年的研究,针对《红旗》的文章,写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何时首次提出》一文。

文章指出,《红旗》的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

他列举事实说明: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的提出和使用,是在党的‘七大’以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