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明上海环境节能工程有限公司受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镇人民政府委托开展对康桥镇罗桥路(康科路~秀沿路)新建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现根据国家及本市法规及规定,并经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镇人民政府同意向公众进行第二次信息发布,公开环评内容。
本文本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
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
w w w .e n v i r .g o v .c n(一)建设项目概况项目道路北起秀沿路,南至康科路。
规划红线为20m ,道路全长296m 。
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总投资1000万元。
具体实施内容包括1条道路、雨污水管线、交通标志标线、绿化、照明等配套工程。
工程预计2013年12月底竣工,2014年投入运营。
表1 项目道路技术标准项目是按照区域路网规划建设,符合区域用地和路网规划要求。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对各类污染物尚有一定的容纳空间。
项目周围无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区域,由于本项目是公共建设项目,与工业项目相比,污染物种类较少、产生量较小,且在污染产生相对较大的施工期染污会随着工期的结束而消失。
因此,本项目的选址是合理可行的。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环境功能区划根据《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2011年修订版)》,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为二类功能区;根据《上海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2011年修订)》,项目所在区域属3类声环境功能区;根据《上海市水环境功能区划(2011年修订版)》,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表水环境为Ⅳ类水质区。
(2)评价范围w w w .e n表2 评价范围(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 声环境影响分析通过噪声预测,昼间施工机械在距施工场地30m 外可以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限值,夜间在200m 外可以基本达到标准限值。
项目的施工场地基本在道路范围内,故昼间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较小,夜间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
2.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在有风条件下,道路施工期TSP 污染严重,土方在装卸、运输、施工及石料运输中,距现场150m 处环境空气中TSP 浓度仍达5.0mg/m 3。
但施工扬尘影响周期短,且将随施工结束而消失。
同时工程道路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设,铺设施工中沥青产生的烟气主要包含HC ,粉尘和3,4-苯并芘等污染物,由于沥青冷却固化过程中挥发的烟气量较小,同时施工区域地形开阔,空气流动条件较好,因此沥青烟气对周围空气环境影响不明显。
3. 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场地的泥浆废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
施工期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是SS 、COD Cr 、石油类,泥浆废水、机械清洗废水若直接排入工程区域河流,将影响水体水质,并有可能破坏水体功能。
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如不及时清运,随意倾倒将会产生大量扬尘,同时也会影响周围的景观环境。
施工期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不大,但若不合理收集、也会造成施工区域及周围水体和土壤受到污染,影响环境卫生。
w w w .e n v i r .g o v .c n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占地,会对施工区域的动物、植物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沿线区域植物均为常见物种,无本地特有物种,因此本道路施工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6.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施工期的水土流失是短期行为,表现在破坏植被、道路基础开挖、破坏路面、工程取、弃土处置不当等方面,降雨期间很容易使松散的表土随雨水径流流失,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剧了当地的水土流失。
3.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 声环境影响分析项目道路营运近期沿线空旷区域10m 范围以外,营运远期沿线空旷区域22m 范围以外,分别可达到3类功能区的昼夜间标准限值。
对于道路沿线现状的敏感保护目标,在项目道路营运近期(2014年)和远期(2029年),昼间均满足达标,夜间在首排民宅处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最大超标量<1.5dB(A)。
2. 环境振动影响分析通过预测分析,项目道路红线处的预测振级,近期昼间为57.8dB 、夜间为47.0dB ;远期昼间为64.1dB 、夜间为55.9dB 。
道路红线处昼、夜间红线处振级均低于《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混合区”标准限值;若远期规划实施后,道路红线处振级也可满足“工业集中区”限值。
3. 空气环境影响分析通过预测分析,在污染物源强较大的情况下:CO 最大小时浓度出现在南风、风速1.5m/s 的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预测值占标率8.83%,最大日均浓度占标率4.37%;NO 2最大小时浓度出现在西风、风速1.5m/的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预测值占标率72.08%,最大日均浓度占标率67.50%,年均浓度占标率61.25%。
同时在营运远期较大污染源强条件下,所有敏感点NO 2、CO 日均浓度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限值。
4. 水环境影响分析路面径流污染主要集中在降雨初期。
随着降雨历时增加,污染物浓度会下降,w w w .e n v i r .g o v .c n同时在排水过程中,路面径流中的污染物达到水体时的浓度会进一步降低。
因此,道路路面径流不会对沿线水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3.3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 声环境保护措施按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执行,施工工区布置尽量远离居民区,并在上述路段设置隔声围栏以减小施工噪声对其影响。
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尽量减少22:00~次日6:00的运输量。
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加强设备的维护和养护。
加强施工管理,减少施工期不必要的人为噪声。
2. 空气环境保护措施在施工区域周围设立简单隔离围屏;材料堆场场定点定位,采取防尘措施;定时对施工区域及施工车辆行驶路面进行洒水;加强对施工机械和车辆的维修和保养;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施工期间周围道路的交通组织。
加强施工车辆管理和日常保养,施工车辆进入施工区应减速慢行,减少车辆废气的产生。
使用油布覆盖沥青,避免成品运输过程中散逸和泄漏;施工布置中集中铺设,减小沥青废气影响范围;缩短作业时间,减少沥青废气影响时间。
3. 水环境保护措施 对于施工场地泥浆废水,需设置明沟或沉砂池进行初步处理,上清液作为一般废水排入污水管道,沉淀池的固废定期清理,与建筑垃圾一同处理;若无法纳管,则上清液可用于道路洒水降尘使用。
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首先考虑纳管排放;若无法纳管,则建议在施工工地设置流动厕所,布置收集池,由环卫定期收集外运处理,4. 固体废物保护措施按照《上海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2010年11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0号公布)执行,在施工区的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加强管理,做到统一收集、统一清运,合理处理。
5. 生态及水土流失保护措施尽量减少临时用地,施工期料场、拦和场等临时用地尽量选择在道路征地范围内,使用荒地或其他闲散地时,施工结束应及时清理、整治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尽量减少对作业区周围草地、灌木丛的损坏。
道w w w .e n v i r .g o v .c n路两侧选择合适的草种和植草时间,弃土临时堆放场设置围墙,做好防护工作。
3.4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1. 声环境保护措施采用低噪声路面,有效降低车辆行驶中轮胎与地面摩擦声及空气挤压产生的爆破声,低噪声路面能降低车辆行驶噪声1dB(A)。
加强机动车运输管理,合理控制道路车流量、车速和车辆鸣号,避免车辆拥挤,并禁止车辆超速、超载行驶。
加强道路两侧区域的跟踪监测与管理。
2. 空气环境保护措施通过与交通部门的协调,加强机动车辆运输管理,避免车辆集中进入道路造成交通堵塞,减少怠速废气排放。
营运期应加强道路清扫、洒水,确保道路路面清洁。
加强道路营运期空气环境监测,以便采取防治措施和管理措施。
3. 环境振动保护措施加强道路两侧区域的监控。
4. 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做好污水收集工作,道路排水管网必须与道路同步建成、同步投产。
在项目路段两侧挖设集水沟,一旦发生危险品泄漏,可对其进行有效收集,避免危险品直接进入河道内,污染当地地表水体水质。
5. 固体废物控制措施定期对道路路面进行清扫,集中收集固体废物,交由环卫部门进行妥善处置。
3.5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表3 项目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一览表本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其中环保投资80万元。
本工程为公共建设项目,因此工程建成后并无直接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主要指的是由于道路建设使道路标准提高、路网容量提高、降w w w .e n v i r.g o v .c n低延误等,从而带来的拟建项目和原有相关道路营运成本的降低、旅客在途时间的节约、原有相关道路拥挤状况降低以及交通事故的减少、运输质量的提高、土地增值等所产生的效益。
3.6环境管理施工期间的环境管理工作,主要包括:① 各类噪声源对施工现场200m 之内的声敏感建筑物的环境噪声进行监理与监测,若监测结果超过了应执行的环境噪声标准,达到了扰民程度,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时,应通知承包方采取降噪措施,或调整机械施工时间。
② 环境空气污染源对施工现场200m 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
若监测结果超过了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应通知承包方采取防范措施,并要求达到相应标准限值内。
③ 水污染源现场监理施工废水排放后的下渗,会直接造成当地地下水源的污染,故必须严格要求不得擅自往附近河道排放任何废污水。
④ 固体废物污染源保证固体废物在指定地点堆放,得到妥善合理的处置,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流入水体,保证施工现场清洁整齐,不污染环境。
⑤ 生态环境对施工现场生态环境敏感点以及道路、取弃土(渣)场的水土流失进行监理,以便及早采取补救措施。
营运期间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主要为交通噪声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
为减缓营运期的环境影响,必须要强化环境管理,主要包括:(1) 根据预测车流量和车型比,本报告对项目废气、噪声的影响已进行了预测分析评价。
但是在道路通车运行过程中,车流量及车型比会受周围车辆运行条件变化而发生改变,为此,应进行不定期的环境监测,以评价道路营运期道路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排放对周围声环境和环境空气的影响。
一方面可以检验本报告评价的正确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检验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同时在必要情况下,采取必要的后续措施,为环境监督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 为保证道路在长期运行中,交通噪声和振动不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的影w w w .e n v i r .g o v .c n响。
除了在建设中采取必要的防噪措施外,还应加强道路的日常养护工作,保持路面平整,改善粗糙度,以减少车辆行驶中的噪声和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