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锰业有限公司12500KVA矿热炉硅锰合金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单位:某锰业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协作单位:编制日期:二〇一一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由来 (1)1.2编制依据 (1)1.3评价目的 (2)1.4评价等级的确定 (3)1.5评价范围 (4)1.6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 (5)1.7评价标准 (5)1.8环境保护目标 (10)第二章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11)2.1工程概况 (11)2.2主要原辅材料、燃料及其用量 (17)2.3生产工艺原理及工艺流程 (19)2.4工程主要污染工序及治理措施 (22)2.5主要环境 (27)2.6环保工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项目所在地自然概况. (28)3.1自然环境概况 (28)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1)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1)4.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4)4.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8)4.4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41)4.5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评价 (43)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9)5.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49)5.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68)5.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68)5.4声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68)5.5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与评价 (71)5.6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74)第六章选址合理性分析 (77)6.1厂址概况及平面布置 (77)6.3原材料供应 (77)6.4交通运输 (77)6.5能源供应 (77)6.6环境条件 (77)第七章环境保护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 (79)7.1大气污染源环保措施及建议 (79)7.2废水及污染物治理措施 (86)7.3固体废弃物环保对策及措施 (88)7.4噪声治理措施 (89)7.5环保投资估算 (89)7.6小结 (90)第八章环境风险分析 (91)8.1概述 (91)8.2潜在环境风险因素分析 (91)8.3环境污染事故的防范措施 (93)8.4应急处理 (94)8.5小结 (95)第九章清洁生产 (96)9.1清洁生产措施分析 (96)9.2清洁生产水平评价 (98)9.3清洁生产结论与建议 (101)第十章产业政策与总量控制 (102)10.1产业政策 (102)10.2总量控制 (102)第十一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03)11.1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103)11.2环保设施运行费用 (103)11.3综合效益分析 (107)11.4小结 (107)第十二章公众参与 (109)12.1公众参与的目的 (109)12.2公众参与的方法和内容 (109)12.3调查对象 (110)12.4调查结果与分析 (110)12.5小结 (111)12.6公众参与问题解决的办法 (111)第十三章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112)13.1环境管理及要求 (112)13.2环境监测计划 (113)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 (115)14.1结论 (115)14.2建议 (119)第一章总论1.1 项目由来某锰业有限公司位于喀左县十二德堡镇,其北距建昌镇约17km,南距大城子镇约23km,占地66700m2。
公司于2008年元月份开工建设一条12500KVA矿热炉生产线用于生产硅锰合金,于2004年9月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硅锰合金45000吨。
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20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1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
1.2.2 技术规范与标准依据(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9)《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2004);(10)《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11)《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1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1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1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15)《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1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17)《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88);(18)《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92);(19)《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2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22)《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
1.2.3 其它(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编号2007-87);(2)中华人民共和国取水许可证(灌水政字[2005]第49号);1.3 评价目的(1)通过对项目建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分析,了解环境质量现状。
(2)通过对拟建项目工程分析及类比调查,确定本项目建设后企业“三废”产生及排放的特点,并预测该项目建成实施后对周围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对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进行论证。
(3)根据达标排放、总量控制和清洁生产的原则,对污染源提出相应的环保治理措施与对策,为建设单位与环保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4 评价等级的确定本次评价工作等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95)中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标准,结合某锰业有限公司硅锰合金生产线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进行确定。
1.4.1 大气环境评价等级本项目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为熔炼过程产生的烟尘,项目设置了除尘系统,外排气体的含尘浓度满足《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环境二类地区低于100毫克/立方米标准的要求,本项目矿热炉产生烟尘的排放量为2.52kg/h。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按照下式计算其等标排放量P i:P i=(Q i / C oi)×109式中:P i——第i种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m3/h;Q i——第i种污染物单位时间的质量排放量t/h;C oi——第i种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Nm3。
计算得出TSP的等标排放量P i为8.4×106 m3/h,根据导则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确定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1.4.2 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的生产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简单,虽然生产废水的水量较大,但全部循环使用,不外排。
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2784m3/a,经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旱作)标准后用于浇灌附近果园。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表1-1),确定本项目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简单评价。
1.4.3 噪声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主要噪声源为电炉、风机、水泵等,由于厂区周边为荒地及果园,受噪音影响的居民很少,预计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增加值<3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声环境影响评价定为三级简单评价。
1.4.4 固体废弃物本项目产生的废渣有水淬渣、除尘灰及生活垃圾。
水淬渣可作为水泥厂生产的辅助原料;除尘灰经压块后回炉再利用。
此外,工人日常生活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因此,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1.4.5 生态环境评价本项目占地面积小(约为66700m2),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局限于厂区范围,因此项目建设、运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评价等级定为3级简单评价。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见表1-1。
表1-1 评价工作等级判别1.5 评价范围(1)水环境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喀左县十二德堡镇,本评价地表水的评价范围为附近水沟及小溪。
(2)空气环境根据地形、地理特征,取项目的主要污染源—厂区烟囱为中心,以主导方向为主轴,上风向1km,下风向3km,侧风向2km。
(3)声环境本次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为厂界及外围200m内敏感点。
(4)固体废弃物项目建设区域及运输沿线两侧。
(5)生态环境根据评价区域与周边环境的生态完整性来确定本评价范围为厂界及其边界往外500m。
1.6 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1.6.1 评价内容(1)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2)水环境影响评价(3)空气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4)声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5)固体废弃物影响预测和评价(6)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7)社会环境影响评价(8)项目选址及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9)环保措施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10)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1)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2)公众参与1.6.2 评价重点根据本项目的工程特点确定本次评价的重点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着重对大气污染源及其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污染物—烟尘排放对评价区域影响的范围及程度,分析该工程拟采取的废气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提出完善的废气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