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一综合布线系统 (5)1.1 概述 (5)1.2 标准: (6)1.3 设计原则: (7)1.4 规范的布线 (7)1.5 工程设计 (12)1.5.1 工作区子系统 (12)1.5.2.水平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13)1.5.3 垂直子系统 (14)1.5.4 管理子系统 (16)1.6 管线施工方案 (18)1.7 网络材料的选择 (19)设备清单 (21)二计算机网络及电话系统 (22)2.1 网络设计依据 (22)2.2 系统设计原则 (22)2.3 系统需求分析 (24)2.4 主干网网络技术选型: (26)2.4.1 千兆位以太网技术 (26)2.4.2 VLAN 划分 (28)2.4.3 多层网络结构 (28)2.5 网络设备选型 (30)2.5.1 核心交换机 (30)2.5.2 冗余交换机 ---4500 交换机 (31)2.5.3 路由器的选型 (32)设备清单 (32)三有线电视系统 (33)3.1 设计说明 (33)3.2 系统规划 (33)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一年一月十六日2021年1月16日星期六17:19:113.3 网络系统 (34)3.4 系统工程设计 (36)3.4.1 设计说明 (36)3.4.2 工程设计 (37)3.5 主要设备器材选择 (40)3.5.1 杰士美分支器 (40)3.5.2 分配器 (44)3.5.3 用户盒 (46)3.5.4 楼层放大器 (47)3.5.5 线缆 (49)设备清单 (52)四公共广播 (52)4.1 设计依据 (52)4.2 系统概述 (52)4.3 系统设计 (53)4.3.1 公共广播系统的设计 (53)4.3.2 传输类型设计 (53)4.3.3 分区广播设计 (56)4.4 公共广播的构建 (59)4.5 主要设备简介 (60)4.5.1 DSP MP9813D 十分区矩阵器 (61)4.5.2 分区寻呼器 (61)4.5.3 定压功放机 (62)4.5.4 警报发生器 (62)4.5.5 19”标准机柜 (63)4.5.6 扬声器 (63)4.5.7 音量控制器 (64)4.5.8 外置扬声器 (64)附表设备清单 (66)五门禁系统: (67)5.1 概述: (67)5.2 设计依据 (67)5.3 系统设计 (67)5.4 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68)5.5 系统构成与功能 (68)5.5.1 软件功能 (68)5.5.2 硬件功能 (69)5.6 门禁分布表 (70)5.7 设备选型: (70)设备清单 (72)六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说明 (72)6.1 概述 (72)6.2 系统方案设计 (73)6.2.1 功能分析 (73)6.2.2 摄像机位置及功能的选择 (74)6.2.3 控制功能的实现 (74)6.2.4 显示部分的实现 (75)6.2.5 录像部分的实现 (75)6.2.6 局域网上的视频浏览 (75)6.2.7 传输部分的实现 (76)6.3 系统的主要功能 (76)6.3.1 控制功能 (76)6.3.2 显示、网上浏览功能 (76)6.3.3 录像功能 (76)6.3.4 报警联动功能 (76)6.3.4 设备选型 (77)6.3.5 前端设备的选择 (77)6.4 产品介绍 (77)设备清单 (87)七医院呼叫对讲系统 (89)7.1 概述 (89)7.2 设计依据 (89)7.3 需求分析 (89)7.4 系统设计 (90)7.4.1 系统功能设计 (90)7.4.2 系统配置 (91)7.4.5 常用操作 (92)7.6 系统布线要求 (94)7.7 设备选型: (95)设备清单: (99)八排队叫号系统 (99)8.1 概述 (99)8.4 设备选型及技术指标: (102)设备清单 (105)九视频会议 (106)9.1 工程概要 (106)9.2 系统设计技术标准及规范 (106)9.3 系统设计原则 (106)9.4 系统设计 (107)9.4.1 大型会议室 (107)9.4.2 小型会议室系统 (110)9.5 中型会议室设备简介 (111)等离子显示屏................................................. 111 设备清单 .. (124)一综合布线系统1.1 概述综合布线系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是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必然产物,是多功能、智能型大楼的必然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对基于各种系统资源的大楼总体功能的发挥并保持各部门长期、高效率的运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合布线系统最初产生于八十年代初期的美国,是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连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八十年代末期综合布线技术在设计、产品、标准、测试等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对其特别重视,并先后制定标准对其进行规范,其中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有美国电子工业协会/电信工业协会制定的 TIA/EIA 568A 标准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 IS0/IEC 11801 标准;这两个标准的制定对促进综合布线技术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对综合布线技术的推广应用也非常重视,并于 1995 年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制定了国内第一部结合国情的综合布线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 72:95);1997 年该标准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其新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 72:97)对抗干扰、防噪音、防火、防毒等关键技术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同时《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89:97)也相继出台,这对规范我国综合布线产业无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完善的布线系统工程必须完成六个方面的工作:方案论证、系统选择、工程施工、系统验收、文档说明和应用培训。
方案论证:针对用户的应用功能和建筑特征,尤其是在未来十五至二十年内业务发展的趋势,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系统选择:根据应用的特点,选择满足应用条件的性能价格比最佳的系统产品。
工程施工:需要完善的施工设计图纸,有经验的工程施工队,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措施,明晰的施工进展计划,高质量地完成工程施工。
系统验收:在系统施工完成之后,需要对工程作全面的验收测试,测试应明确测试程序、测试方法、测试设备、测试参数、结果确认和质量保证体系申请等环节。
文档说明:文档是用户日后应用和维护布线系统的重要依据,完整的文档系统应包括施工图纸、施工记录、测试报告、产品说明、接线代码和标识等。
系统培训:除由厂商提供的产品培训之外,工程承包商应对工程的应用和维护向用户方技术人员做出详尽的解释,并指导其在现场操作。
XX 医院门诊大楼共10 层(要扩充到15 层)由三层楼组成。
本次综合布线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布线工程、电话语音布线工程。
原则为每一个工作用房间均敷设2 个数据点和1 个语音点。
该工程应能为门诊提供稳定的、不间断的、多业务的服务,在保证技术先进的同时,实现布局合理、便于管理、易于升级,并具有多样的、灵活的用户连接能力。
本布线系统由于有10 层楼,且以后会扩充到15 层,机房在8 楼。
按照综合布线的技术要求及方便管理的需要,我们拟设置2 个楼层配线间,建筑屋子系统仅考虑与总院的接口本方案建议书将根据贵单位应用的特点,围绕上述六个方面的原则,结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标准阐述我们的构思。
1.2 标准:布线系统应符合的工业标准ISO/IEC 11801 《信息技术-布线标准》ANSI EIA/TIA 568A《商务建筑电信布线标准》 CECS89: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EIA/TIA 568A工业标准及国际商务建筑布线标准EIA/TIA569 商业楼宇电讯线槽及其间隔的标准ANSI/EIA/TIA-606 民用建筑电信设施的管理标准ANSI/EIA/TIA-607 民用建筑电信设施的接地标准ISO/IEC 11801 布线系统标准1.3 设计原则:※集成化原则,选择高度集成的设备,便于控制、管理和维护。
※模块化原则,在软、硬件上都采用商业化、通用化、模块结构的设备,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
※可靠性原则,所选设备应具备抵御环境影响的能力;工作稳定可靠,并能适应室内、外昼夜全天候工作。
※高的性能价格比遵循实事求是、先进、可靠、节约、后期服务体系完善的原则。
兼容性和联动性。
1.4 规范的布线我们所依据上述标准中,有两个标准是对综合布线系统所达到的传输性能通过具体参数来进行规范的,这就是 EIA/TIA 568A 标准和 ISO/IEC 11801 标准,在本方案的设计施工过程中,除了遵循上述所有标准之外,对EIA/TIA 568A 标准和ISO/IEC 11801 标准,我们还必须加以特别的说明,以期对布线系统有一个更加深入和准确的了解:这两个标准在规范布线系统设计原理方面是相同的,但在适用的范围和技术指标方面却有所不同,具体介绍如下:标准规范了布线系统设计的四个方面的要求,这四个方面是:系统设计所选择的传输介质必需符合标准规定,但两个标准对传输质的适用范围的定义有所区别。
ISO11801 标准既适用于屏蔽系统又适用于非屏蔽系统,也适用于光纤布线系统,而 EIA/TIA-568A 标准则只适用于非屏蔽系统和光纤布线系统。
如下表所示:表 1.一般认为,屏蔽系统在电磁辐射和抗干扰性方面要优于非屏蔽系统,ISO/IEC 11801 标准推荐在外界干扰信号频率大于30MHZ 时使用屏蔽系统,它关系到系统的安全和人员的健康.在我国由于屏蔽系统的造价较高,且安装较为复杂,一般只用在比较特殊的场合如:保密性要求比较高的地方或者是电磁环境较为复杂的单位。
系统的端接配件与所选择的传输介质必需匹配,同时接口必需一致,ISO11801 标准和EIA/TIA-568A 标准有如下区别(表2.):表2.62.5/125 多模光纤ST 或SC ST在接口的定义和要求方面:✶ISO11801 标准指出3 类的双绞线不能与其类型不相符的端接类型相连结,以避免造成阻抗不匹配。
✷ISO11801 标准强调屏蔽系统的优点而EIA/TIA568A 标准则没有。
✹在光纤传输方面,ISO11801 推荐SC 接口优先于ST 接口。
ISO11801 和EIA/TIA568A 都对系统结构作了规定,它包括以下七个子系统:n工作区子系统(WORK AREA SUBSYSTEM):工作区布线子系统由终端设备到信息插座的连线(或软线)组成,它包括:连接器、连接跳线、信息插座;信息插座有墙上型、地上型、桌上型等多种;标准有:RJ-45、 RJ-11 及单、双、多口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