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书有感》(语文)

《观书有感》(语文)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 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 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②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③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④渠:他,指方塘。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清 如许:这样清澈。 ⑤源头活水":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 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 一样。
《观书有感》
——朱熹
朱熹(1130.9.15~1200.4.23) 字元 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 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 (今江西省婺源)人。19岁进士及第, 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 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 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 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 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 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也是儒 学的转折点。他提出“存天理,灭人 欲”理学思想体系,是程(指程颢、 程颐)朱学派的创始人。
观书有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 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 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 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 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 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 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 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 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 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 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 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 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 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 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 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 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 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 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 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