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修辞手法
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修辞手法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 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 的手印。(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 了作者对故土的热爱和怀念。)
专题六 修辞手法
返回目录
修辞手法
判断依据
例句
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
反复【12年2考:
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013.6C、
或某种结构。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人
2011.6D】
们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①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
对偶【12年2考:
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 鸿儒,往来无白丁。(运用对偶的
2018.4(2)A、
一对短语或句子;②音节 修辞手法,表明作者居住环境之幽
2013.6B】
专题六 修辞手法
返回目录
【解析】A项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百花竞放的景 象,A项表述错误。B项中“像眼睛,像星星”,不但写出了铺满原野的野花之多, 而且描绘出了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还眨呀眨的”运用了拟 人的修辞手法写出野花的灵动,但并未提到“迎着阳光”。B项表述有误。C项中 “厚障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封建等级观念横亘在“我”和闰土之间, 其中的“产生了误会”“关系越来越疏远”表述错误。故选D项。
如、似的、犹若、
.6C】
恰似、宛如”。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 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 红的轻云。(运用明喻的修辞 手法,本体是“樱花”,喻体 是“轻云”,赞美了东京樱花 的美。)
专题六 修辞手法
返回目录
修辞手法
判断依据
例句
又称隐喻。出现本 霎时间,东喻体,常见比 。(运用暗喻的修辞手法,将东西长安
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辞手法
专题六 修辞手法
返回目录
北京近8年中考真题精选
1. (2019年北京中考)见“专题三 词语” 2. (2018年北京中考)见P86“专题八 文学常识” 3. (2017年北京中考)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 想到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 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 其中。
专题六 修辞手法
返回目录
B. 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 “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 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 来的惬意感受。 D. 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 界更高尚的原因。 【解析】D项反问句作用判断有误。这个反问句强调的是阅读能带给人的内心体 验,并没有表现出“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故 选D项。 【答案】D
匀称、音律和谐。
,交往人物之雅。)
专题六 修辞手法
返回目录
修辞手法
判断依据
①无疑而问;②疑问后 设问【2012.6A】 面带有回答;③答案和
设问相关。
①疑问后面无回答;② 反问【2012.6D】 问句表达强烈的肯定或
否定之意。
①对客观事实进行夸大 夸张(统编八上
、缩小或超前的描写; P40)【2013.6D】
专题六 修辞手法
返回目录
A. 选段中用“醒来”一词赋予小草以人的行为,生动地描写出春天草木萌发、 万象更新的景象。 B. 选段中运用“从……来”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大地上五彩 缤纷的景象。 C. 选段中把“我们”比喻成“春笋”“山花”,集中地表达了“我们”对美好 春天的期盼之情。 D. 选段中反复运用感叹句“春天来了”,强烈地抒发了当春天到来时人们按捺 不住的欣喜之情。
2.考点特点:均以选择辨析形式考查,有三种形式: ①结合其他知识点,对单一修辞进行考查。2015、2017年北京中考均考查比喻 (2015年5题,结合成语故事考查;2017年2(2)题,结合名著知识考查)。 ②结合语段对多种修辞手法分析进行考查,如2011~2013年北京中考。 ③结合语段,选择修辞和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如2019、2018年北京中考。
专题六 修辞手法
返回目录
想要正确分析修辞手法,首先要理解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能够把握同一种修 辞手法的使用是否恰当,且能够区分不同的修辞手法。
特别说明:2014年北京中考考查表达效果。所谓表达效果是指文章的语言在介 绍对象中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和所要表达的思想。要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达效果, 就要善于修饰句子,用好修饰语、修辞格、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使句子变得生 动出彩。因表达效果内容较多,且近年已不再考查,故本章节只重点讲修辞的相关 知识。(常见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可参看本书“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专题六 修辞手法
返回目录
7. (2011年北京中考)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春天来了! 春天,从解冻的冰河中涌来,从大雁的叫声中飞来,从小草的萌发中醒来。 春天来了! 在这播种的季节里,快播吧!播下一颗颗绿色的心,播下一个个金色的希望。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像春笋一样冒尖,像山花一样烂漫。我们,从这里出发,走向夏的繁茂, 秋的成熟……
专题六 修辞手法
返回目录
【解析】A项“醒来”的主语是春天,而非小草;B项“五彩缤纷”一词运用不准 确,“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色彩绚丽,侧重于对色彩的描写。而“从解冻的 冰河中涌来,从大雁的叫声中飞来,从小草的萌发中醒来”并非都侧重于对色彩 的描写;C项把“‘我们’比喻成‘春笋’‘山花’”,并非“集中表达了‘我 们’对美好春天的期盼之情”,所谓“期盼”,是指对还未到来的事物的憧憬, 而文段中指出春天已经到来。D项的确表达了“当春天到来时人们按捺不住的欣 喜之情”。故选D项。 【答案】D
本体,没有比喻词
喻
”比喻成“蓬草”,形象地说明他出
2011.6C】
。
门时头发之乱。)
专题六 修辞手法
返回目录
修辞手法
判断依据
例句
拟人(统编七上P9)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
【12年4考:2018. ,赋予物以人的思
4(2)C、 想感情或动作行为
2014.(6A.6B)、 。
2011.6A】 ①内容相关;②结
我们的笑 直上云霞
专题六 修辞手法
返回目录
A. 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 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 诗中的“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 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 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 们”都要有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 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 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返回目录
★特别提醒: 1. 下列5种含“像(好像)”的句子不是比喻句 (1)表示比较。如: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2)表示举例。如:这个园子里有好多果树,像梨树、桃树、苹果树…… (3)表示猜测。如: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 (4)表示联想。如: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在说:“小主人, 快放我出去吧!” (5)表示说明。如: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 人……”
【答案】D
专题六 修辞手法
返回目录
5. (2013年北京中考)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给友人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更何况 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走呵 走呵
跌倒是一次纪念
你说 看到大海的时候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你会纵情欢笑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是呵 是呵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专题六 修辞手法
返回目录
4. (2014年北京中考)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 《春》) 理解:“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写出了桃花开过杏花开,杏花开过梨花开,百 花相继开放的景象。 B.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理解:“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出了草丛中的片片野花迎着阳光, 灿烂绽放的景象。
专题六 修辞手法
返回目录
【解析】B 项中“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强调的是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坚持前行、风雨无阻,并非表现“对同甘共苦的友 谊的赞美之情”。故选B项。
【答案】B
专题六 修辞手法
返回目录
6. (2012年北京中考)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专题六 修辞手法
返回目录
考情总结
本考点充分体现了北京中考命题的特点:重视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而不是死记 硬背概念。体现在具体的题目中,即不注重考查对概念的区分,而是重点考查对该种 修辞手法的分析是否恰当。具体特点如下:
1.题量分值:1题,2或3分。2011~2015年、2018、2019均是1题2分,只有2017 年是1题3分。
【12年8考:2019. 喻 喻词为“是、成为 街的热闹景象比作“喧腾的大海”,
6(2)A、2017.2(2) 、变为、变成”。 表明东西长安街热闹的状态。)
、2015.5、2014.
他摇曳着一头的蓬草,冲出门上学去
(6C、6D)、2013. 出现喻体,不出现
借
了。(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将“头发
6A、2012.6C、
专题六 修辞手法